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6月26日宣布,任命來自中國的徐浩良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協理署長。他將接替來自印度的烏莎·拉奧-莫納里。
從實習生干到副秘書長
1983年,徐浩良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系畢業(yè)后在國內大學任教,1988年之后去美國留學。出國后,他做了很多份“聽上去不那么體面的工作”:在曼哈頓騎自行車送外賣,在新澤西開車幫人搬家,在報社輸入賽馬信息?!案星樯辖邮懿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為了將來,一咬牙就堅持下來了?!?/p>
1993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的徐浩良在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一個部門找到了一個實習崗位。因為非常努力,實習結束后,他獲得了一份為期15天的聘用合同,這是他在聯合國工作跨出的第一步。
“15天合同到期后,再續(xù)15天,后來延長到30天,再又延長到3個月,就這樣通過不斷續(xù)簽短期合同,逐漸在聯合國立住了腳。直到有一天,我獲得了一份駐哈薩克斯坦的合同,為期2年。”
1999年年底,在聯合國工作了5年的徐浩良終于拿到了正式合同。
2007年,聯合國秘書長任命徐浩良為聯合國駐哈薩克斯坦協調員,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籍的駐在國協調員暨代表。
古特雷斯在任命聲明中表示,徐浩良在國際發(fā)展領域擁有近30年的經驗。自2019年以來,徐浩良一直擔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開發(fā)計劃署政策局局長。2013年至2019年,他擔任開發(fā)計劃署助理署長兼亞太局局長。此前,他在聯合國系統(tǒng)擔任多個職務,在聯合國總部以及亞太、歐洲和中亞的多個地區(qū)辦事處工作過。
記者眼中的徐浩良
在媒體此前的采訪中,徐浩良展現了一個“一直在路上”的形象。
記者幾次給他發(fā)郵件都是收到的自動回復——“我不在辦公室,在國外出差,有事請聯系某某某”。每次采訪前,提前到達的記者都會看到他在開會,然后在采訪時間準時結束會議。記者提議午餐,希望多了解工作之外的情況,而他的提議是“要不一起去食堂或者買兩個三明治到辦公室”。
在回答“業(yè)余愛好”問題時,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我喜歡看一些國際關系方面的材料。”隔了幾天又很鄭重其事地補充道,“有時候,我周末陪孩子在公園里面騎自行車?!?/p>
徐浩良說:“在國際組織工作,聽上去很美好,但是實際上,工作人員要常常深入貧窮落后地區(qū),要走路,要爬山,身處險境也是家常便飯?!薄跋氆@得成功或者是實現理想,最重要的是努力,努力做到比其他人的預期更高一些。舉個例子,我們亞太局的工作有特殊性,因為總部紐約與亞太國家有時差,所以我總是堅持晚上繼續(xù)工作,及時回復郵件,可以更高效地處理問題。這樣問題就不需要拖到第二天早上?!?/p>
見證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
徐浩良說,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在國際事務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以及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制定過程中都發(fā)揮了特殊作用。他說,2018年4月中國國家國際發(fā)展合作署的成立也是“中國在發(fā)展領域里所做的一件大事”。從受援國到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徐浩良認為,未來50年,中國對全球治理的影響無疑將更加深遠。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談到理想,他說:“如果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實現理想,那我的理想才更有意義,才是真正意義上獲得了實現?!?/p>
(據中新社6.27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