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紅書有一些媽媽在教孩子如何不在意別人的看法,用的方法就是傳授給孩子一些知識,比如怎么區(qū)分事實,怎么區(qū)分觀點。
坐在一旁像是5、6歲的小女孩懵懵懂懂聽著,不知道聽懂了沒有,不過一些做父母的,可能會有一種感覺:“這媽媽好專業(yè),好厲害,我是不是也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為什么這樣的視頻很受媽媽歡迎,是因為我們都容易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希望孩子不要受這樣的苦。同時,我們也真誠地相信,小時候?qū)W一些這樣的知識,能幫到孩子成長。另外,我們還會覺得,這樣一教,孩子就懂了,簡單好操作。
但是,真的有用嗎?首先,我們回到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上,無論是神經(jīng)科學還是認知心理學都相信,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很大幾率是聽不懂抽象知識的,這樣的知識需要一個發(fā)展更成熟的大腦。
第二呢,這樣的知識真正幫助的對象是誰?不是孩子,而是我們這些大人。我們懂得去區(qū)分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我們可以去反思,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這就促進了我們自己的人格成長。對孩子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擁有這樣的反思能力,我們就有能力和孩子建立親密、健康的關系,也能夠把這份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孩子,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據(jù)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