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彧
高原性抒情
我已立足高原之巔,此刻,只差一支笛子,奏鳴青藏之音了。第一支笛子由流放20年的高原之子昌耀奏鳴,隨后,千萬笛聲重奏,把裂開的日月山重新組合,在月亮弦距間起舞,最終,在河湟谷地回歸平靜。
雪山的每一聲吶喊都有回應,這便是我在高原歌唱的意義。我們吟誦詩篇,用不同民族的文字和語言,留下熾熱或冰冷的溫度。我一開口,高原的黑夜就大雪紛飛。我一提筆,山野就露出花色。從昆侖山飛出的燕,尾翼才有一羽七彩。
高原的抒情并不是五彩斑斕的絢爛,而是茫茫雪白和無垠青草的樸素下,山風的呼嘯,馬蹄踏碎冰河的狂野。
漫天的沙塵,阻擋不了牧民的步伐。
縱橫的溝壑,在老人的臉頰越來越深。一切都在茫茫之中無限縮小,人的軌跡也被空曠的山谷滌盡。
無需任何技巧,生命在這里如此鮮活。這些青草無需耕種,貧瘠的土壤也孕育著芳華的生命。雪山崖邊的雪蓮、格桑擁有圣潔的色彩,我的體內(nèi)流淌著高原的血液。
一個人的青春,顯露原始的鋒芒。
嚎叫穿透荒山,落單的野狼在尋窩。野性的呼喚讓黃昏融化成黑夜,我的高原留存著原始的危險。而這,正是它特殊的魅力。
高原上的湖泊,是一片重洋,能敲碎游子的心。青湖流滿我的雙眸,我卻不肯藍。
晝夜盡情地交替,留給我無限的遼闊。
流湟河旁的木屋
河湟水自雪山來,泥沙俱下,濁浪排空。流進城里,溫潤如玉;躺在谷地,成為古城的護城河。
河畔唯一的山,綿延萬里。山頂古塔相連,與北斗七星呼應。夜里,我已與一座山對視了半生,山上木屋里升起的炊煙,仍時常吸引著我。
木屋的圍墻已倒塌。煙筒還立在黃昏:女人抱著孩子等待丈夫歸來,等來的,卻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山洪。
30年前,姐妹來到青唐城,晴空萬里刮起了沙塵。飛舞的沙塵歇斯底里地呼喊,像是告誡危險的降臨。沙塵渾濁了湟水河,昆侖風又將其抽離,河水復歸清澈。昨日永遠為新的昨日替代,唯有生命的厚重難以逾越。
姐姐與愛人在山上伐木建屋,這是唯一能容下他們的地方了。妹妹在城里安了家,隨后成為湟水河的一支。卻不知山上的夜晚最漆黑,視野最遼闊。一座山和一條河守護著無風無浪的日子。
山洪泄下以前,男人在雨里狂奔,穿梭在合歡樹林,穿梭在夜晚的草地。茫茫的黑夜,不見一顆明亮的星星。山路崎嶇,荊棘劃破回歸者的皮囊。
木屋最后一次保護了他們。山洪推倒了墻、門,從木屋的縫隙透過。經(jīng)歷一場沙塵和一場山洪,木屋在山上更加堅實。
我踏進木屋,屋內(nèi)肆意生長的花草青苔,和諧又美好。離開的人是否已經(jīng)回歸人海?河湟的水流過山腳,讓山成為一艘龐大的船舶。木屋里的人探出頭來,向苦難揮手告別。
30年后,兩座墓碑立在木屋前,我看到浪子的靈魂回歸了故土。
攀山獻花的妹妹抿著一顆糖,借以稀釋離別的思念。她的長發(fā)中,有一縷白發(fā)與黑夜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