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常亮
兒時,我曾夢想長大后站在三尺講臺上,成為一名教師。可惜,忙忙碌碌走過半生也沒實現。前不久,老師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走進課堂,實現了兒時夢想。
那天天氣很好,春風徐徐,孩子們在操場上做操。我站在教室門口往里看,窗明幾凈,地面整潔,書香陣陣。正琢磨待會兒怎么跟孩子們打招呼,只見他們一窩蜂跑回教室,經過我身邊時,每個孩子都熱情地說:“叔叔好!”
站在講臺上,臺下孩子們靈動的眼睛,閃爍著渴望的光。他們熱烈回應我的講述,爭著回答問題,知識量、理解力和表達力遠遠出乎我意料。
這次活動,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發(fā)現了孩子們的美;讓孩子們認識到,家長不僅是爸爸媽媽,還是工程師、設計師、醫(yī)生……在他們幼小心靈中種下了神奇的種子——我將來要做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些潛移默化的教育點點滴滴匯聚,終會形成成長的河流!
爸爸育兒經:童年沒有一秒會浪費,孩子們始終在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注重樹人先立德,經常給孩子講孝道故事,讓他懂得百善孝為先;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誠實、忠厚,鼓勵他樂于助人,盡可能多為班級、同學做事;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認真踏實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多與孩子交流,傳遞正能量;重視家校合作,讓孩子充分感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
父母對孩子的愛與付出,每一點都算數。孩子的善良、獨立和堅強,與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希望孩子永遠溫暖,永遠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