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彬彬
摘 要:近年來,網格系統(tǒng)已經由成熟的字體排印、平面設計和攝影領域延伸到展示空間,成為空間設計秩序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基于網格設計對秩序感進行深入探討與設計呈現(xiàn),從另一方面解釋人類的深層次視覺感官需求與心理需求。從空間秩序、色彩秩序、版面秩序這三個層面對網格系統(tǒng)下展示空間設計的視覺秩序構建進行探究,分析尋找展示空間秩序感構建的新形式,幫助設計師拓寬思路,使其以更加有效、自信的方式處理和解決視覺傳達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更優(yōu)良的展示空間。
關鍵詞:網格系統(tǒng);展示空間設計;視覺秩序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rid system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mature fields of typesetting, graphic designand photography to the display space,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rderly space design. Based onthe grid design,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and presents the sense of order, and explains the deep visual andpsychologic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from the other ha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der construction of displayspace design under the grid system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space order, color order and layout order, analyzing andfind a new form of building a sense of order in display space helps designers broaden their thinking, and enablesthem to deal with and solve visu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a more effective and confident way, so as to create abetter display space.
Keywords: Grid system;display space design;visual order
本人在輔助法國設計師MargoRenisio 女士完成各個展覽展示空間的設計項目中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二維平面還是三維空間中放置參考線,都會出現(xiàn)一個具有數(shù)學邏輯性和秩序感的網格圖形。這種“網格”或直接或間接存在于展示空間的設計中,那么什么是網格?設計師為什么用網格來構建空間?網格大小、排布的依據是什么?
在約瑟夫· 米勒-布羅克曼著的《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tǒng)》這本書中就討論了從三維空間的角度去理解網格,并列舉了很多展覽空間的設計實例(圖1)??梢哉f,“網格”在展示空間中好比一個秩序系統(tǒng),也是一種結構性、預見性的構思方式通過這種網格化設計,可以實現(xiàn)在展示空間設計在藝術、功能和效益三個層面的表達,并最終帶給觀眾一種清晰而準確的傳播信息及愉快的視覺感受。
1 網格系統(tǒng)概述
“網格”一詞通常理解為格欄、網柵。瑞士設計師漢斯·魯?shù)婪颉?波斯哈爾特編著的《版面設計網格構成》中,給予其這樣的定義:“一種安排均勻的水平線和垂直線的網狀物”?,F(xiàn)代設計先驅者們運用網格對平面進行各種形式的分割,高度邏輯性的構成形式讓其呈現(xiàn)簡約的秩序美?!熬W格”的發(fā)展歷程已經經歷了幾個世紀,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各類學者就創(chuàng)立了“透視法則”,意大利建筑師阿爾伯蒂(LeonBattista Alberti)在著作《論繪畫》中提出了輔助工具的運用,其中九宮格作為最基礎的網格輔助工具在油畫中運用十分廣泛;到19 世紀網格最先被作為輔助工具廣泛運用到書籍排版,并不斷延伸到空間、建筑等領域,在現(xiàn)代主義中作為一種控制形式的工具;現(xiàn)如今,在后現(xiàn)代主義中網格更趨向于一種裝飾元素, 其設計創(chuàng)作不再追求單純的物理內容, 而是不斷地在公式化與自由化間尋找平衡, 具有一定非理性特征。
網格系統(tǒng)最早運用于平面設計,早在20 世紀初,德國、荷蘭、瑞士等國的平面設計師們就開始提倡用客觀的設計原理進行文字的編排,受到“未來主義”“構成主義”以及包豪斯等的影響,其風格工整簡潔,高度功能化和理性主義。這種理念在二戰(zhàn)后的前西德和瑞士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尤其經過蘇黎世和巴塞爾兩座城市的平面設計師們的努力,將其運用在海報、書籍、雜志等各種領域,逐漸形成影響后世的瑞士平面設計風格,并在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酵下,這種基于數(shù)理的理性化、實用的“瑞士風”通過瑞士的平面雜志宣傳影響到全世界。由瑞士設計大師約瑟夫· 米勒- 布羅克曼所著,1961 年出版的《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tǒng)》一書,至今都對設計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網格系統(tǒng)網已經成為設計領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應用的領域也在逐漸擴大,從二維平面的版面設計、書籍設計,一直延伸到空間設計、展陳設計、企業(yè)形象設計等??梢哉f我們已經生活在了由網格所打造的具體場景中。
2 網格系統(tǒng)的特征及價值
2.1 特征
網格系統(tǒng)有非常強烈的比例感、整體感以及現(xiàn)代感,具有系統(tǒng)性、秩序性、科學性的特征。英文里,“網格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system)一詞源于古希臘語,是由部分組成整體的意思,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是由要素、結構、功能構成。一般系統(tǒng)論創(chuàng)始人貝塔朗菲認為系統(tǒng)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諸元素的綜合體,這個定義強調元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統(tǒng)對元素的整合作用。 也就是說,網格化思維也是一種系統(tǒng)性思維,其系統(tǒng)性體現(xiàn)于,所有的元素都被放置在一個秩序的框架中,這個“框架”的形成正是從整體出發(fā),先綜合分析,注重各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與相互作用,并在動態(tài)中不斷協(xié)調其與整體的關系,最終選擇一個最優(yōu)結果。
秩序性是網格系統(tǒng)最突出的特征。引用姚光明《網格設計與數(shù)》一文中所提到的:“網格設計就是把數(shù)理秩序引入網格中的一種設計方法,構建一種以數(shù)為基礎的設計體系”;他提出“網格是一種用數(shù)的方法來建構的視覺設計手段,網格設計的美感體現(xiàn)在有秩序數(shù)理的韻律上”。 網格化設計來源于經典的幾何原理,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將希臘幾何積累起來的既豐富又龐雜的結果整理到一個嚴密統(tǒng)一的體系中,完成了《幾何原本》這部巨著,這也是建立空間秩序最久遠最權威的邏輯推演語系。人們基于這套邏輯推演語系不斷探索,慢慢發(fā)展成比例、數(shù)列、模數(shù)等原理,這與網格系統(tǒng)秩序的形成息息相關。
這種基于數(shù)理關系建立起來的秩序系統(tǒng),也正是科學性的體現(xiàn)??梢园l(fā)現(xiàn),在網格的設計中經常出現(xiàn)數(shù)學中的比例與數(shù)列相關概念,比如黃金分割、斐波那契數(shù)列、“模度”等等,隨著它們的應用和發(fā)展,逐漸被人們視為“神圣比例”,因為無論是在二維或是三維的設計中,他們的應用總能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空間感,給予人們愉悅的視覺感受,并通過“直接明了”的效果征服觀眾。
2.2 價值
隨著社會文化生態(tài)的繁榮,人們對深層次視覺感官需求與心理需求增強,促使其不斷探索超越認知且更為規(guī)律化的呈現(xiàn)方式。在展示設計中,由于新時代海量信息的多元化、技術與媒介的多樣化和后現(xiàn)代設計思潮下場館建筑的巨大化,都使得巨量信息在多重媒介下進行呈現(xiàn),導致展示空間中的視覺失序問題越發(fā)嚴重,從而致使觀眾的認知混亂,產生觀展疲勞。而網格系統(tǒng)通過數(shù)與比例的關系,將具有系統(tǒng)性、秩序性、科學性的秩序體系引入到展示空間中,對其視覺秩序的構建具有功能與審美的價值。
根據前面文章講到的,秩序性是網格系統(tǒng)的主要特征,其核心目的就是對秩序的構建。對人來說,“秩序感一部分來自先天的遺傳生理功能,一部分是在生活體驗中形成的心理機制?!?秩序的結構,內在的規(guī)律可以讓人們在視覺上感到舒適,利用“網格”將秩序引入展示空間中,從而使觀眾獲取更多展示信息且不易疲勞,實現(xiàn)了功能層面的價值。
其次依據格式塔心理,人在視覺認知過程中具有“完形”的能力,會對展示空間的視覺信息自發(fā)地進行辨認、組織和理解。秩序化就是將所有元素在整合時簡化、規(guī)范、條理的過程,它也反映出人在視覺認知上的基本需求。而通過網格比例關系規(guī)劃好的展示空間可以呈現(xiàn)熟知的規(guī)律性,讓展示空間中的各種視覺信息更易于人理解與把握。因此,網格系統(tǒng)中黃金分割、對稱與平衡、和諧與多樣的統(tǒng)一等形式規(guī)律必然可以普遍地帶給人以愉悅的審美感受,從而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廣義上的審美性質。這也成為秩序對認知與理解的功能性目的外的審美的要求,即對秩序美的追求。
根本來說,網格化設計思想主要是一種觀念,是一種看待問題的立場和觀點,體現(xiàn)了設計師的某種精神與態(tài)度,即通過更加理性與邏輯性的思維讓設計更具功能性、秩序性和視覺美感。
3 展示空間中的視覺秩序構建
3.1 網格系統(tǒng)在展示空間中的運用
網格系統(tǒng)作為一種專業(yè)的設計規(guī)劃,除了對字體的印刷、平面設計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外,同樣,展示設計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網格化設計思想也對其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以信息傳達為目的的展示空間中,其最有意義的應當是特定的環(huán)境內各種視覺要素的邏輯化,這是一個尋求秩序的過程。而網格系統(tǒng)通過對展示空間的視覺秩序構建,可以合理地組織空間和各個視覺要素,對整體展示效果的呈現(xiàn)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以Margo 女士設計的項目——西岸藝博會·法領館為例,它的網格設計范圍相較于平面視覺設計已經由一個面擴展到類似于立方體中的六個面,分為展墻、地板和天花板。他們相互影響和限制,在不斷優(yōu)化調整形成一套最適合的網格系統(tǒng),并且空間中的各種元素都放置在這個“網格”的框架中,而這個“網格”就是根據展覽空間的大?。晃淖峙c圖形的信息量;展品的數(shù)量;展會需要用到的室內家具:桌椅、展架、展墻、燈具等等進行建立(圖2,3)。
3.2 展示空間中的視覺秩序設計
在展示設計中,其視覺元素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空間造型、文字圖形、色彩與材料質感等,它們共同服務于展示空間,通過表述它們自身的“語言”來構建起積極多重的視覺秩序。下面,就選取其中比較重要的三種視覺秩序對其進行分析——空間秩序、色彩秩序、版面秩序。
3.2.1 空間秩序設計
在展示空間設計中,良好的空間秩序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對人們在觀展過程中具有引導作用,人們會不由自主地隨著空間秩序進行觀展流程。所以,設計師要結合建筑的空間造型、展品和展覽主題等設計各個空間的順序、開啟方式和過渡方式,形成合理的秩空間秩序關系。在展示空間秩序設計中,可以通過網格構建空間的視覺秩序,形成主次分明、大小有致并富有連續(xù)性和邏輯性的展示空間。在展廳中,色彩也可以創(chuàng)造形狀和空間,在明度或純度上逐漸減弱的色彩可以看作一個“負空間”。主色調是空間中前景的一部分,各個部分的疊加可以為整個作品創(chuàng)造另一個維度。不同的層次和形狀在空間多個觀看角度中,經過多種嘗試中也可能呈現(xiàn)出符合黃金比例的效果。展示信息將會根據展示順序、展品的重要程度、以及數(shù)量以一定密度在空間中分布。
3.2.2 色彩秩序設計
在以視覺為主要信息傳達方式的展示環(huán)境空間中,色彩是人最先感知并形成第一記憶的視覺元素。無論存在的網格是固定的還是多樣的,強烈的色彩都可以在視覺上凸顯或分割某些空間,吸引觀眾的興趣和注意從而引導觀展的節(jié)奏和流程。在展示空間中,色彩的排列或組合(色彩的搭配)就是色彩秩序的體現(xiàn)。運用精妙的色彩秩序可以讓觀眾與展示空間產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帶來更豐富的審美體驗。色彩的秩序(圖4),是按照色相的逐漸轉變,明度由明到暗的漸變,色彩冷暖的有序排列等規(guī)律,有秩序地建立起來的。在網格系統(tǒng)中,我們可以運用色彩的重疊、滲透以及調和等方式對色彩進行合理的搭配,并通過對色塊的大小、色彩之間的面積比例、色彩的對比等來增強視覺的秩序感。
色彩離不開光源,沒有光就沒有色彩,所以展示空間設計時色彩與燈光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同樣的色彩在不同冷暖和照明效果下會產生多樣的色彩感受。不同的色彩與燈光設計,在給觀眾帶來不同視覺感受同時還能起到區(qū)分空間、增加層次、突出主體和營造氛圍等效果。以Margo 女士設計的侯賽因· 卡拉揚:群島藝術展覽項目為例(圖5),展廳運用基礎照明和重點照明呈現(xiàn)出“明暗對比、光影相襯”的藝術效果,低色溫的光在較低照度下營造出了更加神秘寧靜的藝術氛圍,同時不同冷暖的光色變換也給觀眾帶來了不同的情感體驗。
因此,展示空間中的色彩設計要與燈光相結合以此來塑造更具藝術感染力的“光色空間”。此外,科技的發(fā)展更賦予了燈光照明作為色彩在展示空間中強大的表現(xiàn)力。例如,中國電影博物館的中央圓廳就用五彩的光和光線漸亮、漸暗地跳躍,創(chuàng)造出華麗璀璨的幻像效果,讓觀眾在觀展的過程中不斷收獲驚喜。
3.2.3 版面秩序設計
除空間秩序和色彩秩序外,版面秩序也是展示空間視覺秩序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體現(xiàn)展示空間秩序效果的重要構成部分。展示空間中的版面與書籍平面上的版面不同,它不僅僅包括點、線、面構成稱要素,還需要穿插一些空間視覺設計的手法,如空間圖像的疊加、燈光照明等。通常來說,在展示空間中的版面設計是指將組版、文字、圖片、裝飾圖案等元素放在展板、展墻等多種界面上的布局設計,而色彩也是設計的重要元素。無論是怎樣的網格,強烈的色彩都可以幫助展覽版面凸顯某些故事或文本。不過,雖然多種色彩可以吸引觀眾的視線,但過多的色彩會淹沒信息,讓版面顯得擁擠和混亂,控制版面的主色調可以讓其保持連貫。在一個既定的展覽主題色調中,選擇合適的色彩可以幫助觀眾理清信息的先后順,讓版面效果更好??傊?,將網格系統(tǒng)運用于版面秩序設計,可以將多種元素相互關聯(lián),解決展示內容排列錯亂、缺少視覺美感、展覽信息不規(guī)整等問題,使展覽呈現(xiàn)統(tǒng)一、疏朗的印象。
當然,空間秩序、版面秩序、色彩秩序在網格系統(tǒng)中的設計呈現(xiàn)都應以展示概念為核心,以展示品的特點、觀眾類型、觀展心理,以及建筑空間造型和燈光照明等要素為設計依據,并在整體的展示空間中進行調整,來追尋一種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設計。
4 結論
可以這樣說,對于網格化的設計方法來說,展示空間中的各種設計要素和限制條件既是一種不可妥協(xié)的已有素材,更是一種重要的提示。而設計師務必整理所有視覺要素的信息,使其體量降到最低。網格化設計思想是設計師的某種精神與態(tài)度,網格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創(chuàng)造結構的“手”,是能夠計算的“大腦”,它是能夠洞察那些無形結構的敏銳的“眼睛”。只有真正關注網格系統(tǒng)使用背后的原則和設計思想,設計師才能熟練駕馭,并在設計實踐中創(chuàng)作出更加嚴謹、經得起推敲的作品。此外,隨著數(shù)字媒體技術和展覽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展示空間越來越強調對人視覺和心理感知的體驗,同時各種日漸成熟的多媒體技術也推動著空間展示形式的不斷更新與多樣化,因此“網格”的運用更具挑戰(zhàn),設計師要以動態(tài)的、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去運用它,從而創(chuàng)造更優(yōu)良的展示空間設計。
5 參考文獻
[1] 徐應娜. 文化理論視閾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J]. 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04):95.
[2] 姚光明. 網格設計與數(shù)[J]. 長春大學學報,2012(03):371-375.
[3] 王令中. 藝術形式的秩序感[J]. 裝飾,2004(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