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華
老年朋友,你有想象過退休后的生活狀態(tài)嗎?
兩年以前,我辦理了退休手續(xù)。清閑在家的時候,感覺自己擁有的最豐富資源就是時間。告別了忙忙碌碌、朝九晚五的工作節(jié)奏,短暫的舒適愜意之后,空落落的感覺隨之而來,好像生活缺少支點,人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女兒看出了我的煩躁,就建議我報名德州老年大學攝影班。感謝女兒的鼓勵,竟然意外開啟了我人生的第二段精彩旅程。
老年大學的學習生活充實又快樂,每周的上課時間成了我最期待的時光。課堂之上,學到了攝影剪輯的專業(yè)知識,課堂之外,收獲了珍貴的友誼,鏡頭內(nèi)外捕捉到的是生活的感動和自然風景的美麗。有人說,世界是一本書,若不到處走走,看到的總會是同一頁的內(nèi)容。恰逢老年大學組織開展“游學養(yǎng)”體驗班,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報名參加了。
木雕博物館
“什么是‘游學養(yǎng)’?是和旅游、養(yǎng)生有關嗎?可我報名老年大學是為了學習知識的,旅游、養(yǎng)生類似的活動以前也參加過不少,老年大學的‘游學養(yǎng)’又有什么獨到之處呢?”起初我也曾有過這樣的不解,但隨后安排的活動課程,讓我徹底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在去往實踐基地的大巴車上,工作人員介紹,德州老年大學的“游學養(yǎng)”課程,不同于單純的旅游、養(yǎng)生、學習活動,雖然也是由這三部分組成,但絕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學游相融、游養(yǎng)并舉、學養(yǎng)結(jié)合。果不其然,走進寧津縣蟋蟀谷“非遺文化”游學養(yǎng)實踐基地,我們就被琳瑯滿目的文化元素深深吸引了。在這里,有號稱“中國最大的木雕博物館”。精美的木雕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依舊保存完好,向每一個游客訴說著它過去的故事,傳遞著她亙古不變的歷史文化風貌。有精彩絕倫的雜技表演,走進雜技劇場,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以《大刀記》為題材改編的紅色情景劇《大刀傳奇》,講述了中國農(nóng)村從清朝末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40年狂風血雨的變遷,塑造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表演結(jié)束,演員謝幕,而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長官包子
歷史賦予一座城市獨特的氣韻和魅力,既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有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美食,我們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跟隨老年大學游學路線的印跡,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體驗結(jié)束,我不禁感慨,“游學養(yǎng)”項目,跳出了老年教育的常規(guī)框架,把傳統(tǒng)教學從室內(nèi)轉(zhuǎn)移到了田間野外、人文景觀、歷史遺址,在游中學,在學中養(yǎng),養(yǎng)游共生,拓寬了老年人的學習渠道,豐富、革新了老年人學習方式,提高了老年群體的生命品質(zhì)和精神文化層次,確實不失為推動老年教育與時俱進的一種有效方式。
“游學”過程中,和同行的學員們交流,大家都覺得老年“游學養(yǎng)”這種新型學習模式最吸引人的魅力、重點還是在于“學”的項目上。通過“游學養(yǎng)”活動,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木雕藝術(shù)、了解寧津雜技的輝煌歷程,感受中國傳統(tǒng)技藝的恣意磅礴;可以融合“鄉(xiāng)村振興”時代主題,制作大柳面、長官包子等特色美食,體驗不同職業(yè),提高生活樂趣;可以走進旅游小鎮(zhèn),了解宣傳齊魯各地民俗文化,豐富業(yè)余生活,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新價值。參加“游學養(yǎng)”,讓老年人成為各地文化的學習者、研究者、傳播者,讓老年群體在“游學養(yǎng)”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興趣、培養(yǎng)愛好,在這一過程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
大柳面
左一為作者
德州老年大學“游學養(yǎng)”項目的獨到之處還在于,課程開展設置上運用了“拼圖式”課程思維,老年學員可以根據(jù)自身旅游偏好、文化層次和社會環(huán)境,選擇適合自己的特色課程。如參加健康游學養(yǎng)課程,可以修身養(yǎng)性,保持身體健康;參加傳統(tǒng)文化游學課程,能夠加深對文藝作品的理解,豐富精神生活;參加信息化“智慧助老”課程,可以跨越智能鴻溝、樂享智慧養(yǎng)老。依托“游學養(yǎng)”項目,我們仿佛找到了重新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的鑰匙,叩開了開闊視野、文化自信的大門。老年“游學養(yǎng)”帶來的多元教育效益,也正在吸引著更多的老年朋友們廣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