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華峰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 寧波 315801)
水產品是人們食物營養(yǎng)來源之一,因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且口味鮮甜等優(yōu)點,銷量大增[1]。盡管水產品可以滿足人們的營養(yǎng)物質需求,但其中重金屬對人類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水產品是人類攝入重金屬的主要途徑之一,當其含量在人體內超過一定量時,將會給機體帶來各種風險。因此,水產品中重金屬分布,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
重金屬,是指密度大于4.5 g·cm-3的金屬元素,對機體健康威脅較大的有鎘、鉻、鉛、砷、汞等[2]。事實上,適量的重金屬是人體組織構成的必然要素,能夠有效地促進細胞活動。但是重金屬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在水環(huán)境中通過食物鏈直接或者間接地進入人體各組織器官中,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酶等發(fā)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進而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累積。因重金屬半衰期較長,容易產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應,從而威脅人體健康[3]。
水產品中重金屬來源、毒性和含量引發(fā)的人體疾病各不相同。超量的重金屬會對人體造成毒副作用,但因其穩(wěn)定性,難以借助加工途徑予以去除[4]。例如,鎘(Cd)的慢性攝入能引發(fā)高血壓,并增加人們患糖尿病及嚴重缺鋅的風險,從而誘發(fā)多種癌癥。鉻(Cr)超量會引發(fā)肝功能衰退、腎小管壞死、肺炎等疾病。鉛(Pb)的過量攝入,會損壞人體的造血功能,導致貧血,血氧下降損傷大腦,引發(fā)高血壓等疾病。砷(As)俗稱砒霜,雖然該元素不屬于重金屬,但因其表征現象,與其他重金屬高度相似,從而被列入在內。砷及其化合物已被IARC確認為致癌物。汞(Hg)的過量攝入,會導致細胞形成分裂,通常會改變人體原有染色體,導致細胞受損等[5]。由此可見,超量的重金屬對人體健康威脅巨大。
近年來,國家營養(yǎng)學會一直致力于改進和完善水產品中重金屬污染的評價標準,結合世界相關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危險度評價指標,得出以下重金屬相關毒理學數據(如表1)。
表1 人均日重金屬參考攝入量(RfD)取值及參考依據表
抽取某地海鮮市場的水產品樣品,選用居民食用較多的幾類水產品。按相應標準檢測出各樣品重金屬的含量。
風險評估是評價事件發(fā)生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評判出危害發(fā)生的概率,本文從以下4步進行說明。
3.2.1 危害識別
危險識別主要是基于人體不利風險因子的捕捉,包含化學、物理、生物因素等。
3.2.2 危害特征描述
危害特征描述主要是指人體處在風險因子環(huán)境時,對人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3.2.3 暴露評估
暴露評估其實質是計算風險因子在機體內存量的過程。通過描述危害元素攝入的渠道,以及評價過程計算出其賦存水平,最后計算出不同情況的攝入量對機體造成的危害。其數學表達式為:
3.2.4 風險特征描述
本文主要是通過風險熵作為風險特征的評價參數,用于人體攝入水產品的健康風險評估。其數學表達式為:
居民攝入危害物的健康風險與風險熵呈正比,當HQ<1時,表明該危害物的攝入對暴露人群危害相對較小,反之則具有潛在危險。
研究我國水產品中不同重金屬的賦存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我國水產品中不同重金屬的賦存水平總體分析表
本文通過水晶球軟件分析取樣中的重金屬含量,并采用擬合分析,得出最優(yōu)的函數分布,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我國居民攝入水產品中重金屬的含量擬合分析表
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我國居民攝入水產品中的重金屬日暴露評估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我國居民攝入水產品中的重金屬日暴露量表 mg/(kg·d)
通過表4,結合公式(2),便可計算出我國居民攝入水產品中重金屬的風險概率,如表5所示。
表5 我國居民攝入水產品中重金屬的風險概率表
風險熵與日均暴露量成正比,所以從表4可以看出,水產品中的Cr日平均暴露量遠低于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的參考計量,不會對人體造成較大的安全威脅。此外,水產品中的Pb日平均暴露量也相對低于參考數值,符合國際營養(yǎng)標準需求。相反,水產品中的Cd、As及Hg的日平均暴露量均超出了相應參考值,且在高分位上,風險概率大于1,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