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 徐佳盛
人在正常情況下有兩種狀態(tài):覺醒和睡眠,這兩種狀態(tài)具有相反的性質(zhì)和功能。人在睡眠時,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受以及外界刺激的反應會相對降低,伴有有意識的主動行為消失。也就是說,睡著后,大腦一般不會控制人體的行為活動。不過,并不是所有的神經(jīng)細胞和腦細胞都在休息。一部分腦細胞進行活動時,大腦中會出現(xiàn)夢境。而在覺醒時期,大腦則會有意識地控制人體的行為活動。
睡眠的分期
在普通人的認識中,人進入睡眠狀態(tài)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大腦進行“徹底”休息,人與周身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減弱甚至消失。但通過進行電腦活動測試可見,人在睡眠狀態(tài)下的腦活動并非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是表現(xiàn)出一系列主動調(diào)節(jié)的周期性變化——大腦有時“徹底”休息,有時卻十分活躍。人體的其他各種生理功能也會隨著睡眠深度的變化而進行規(guī)律活動。依據(jù)腦電圖、眼動電圖、肌電圖、心電圖以及呼吸等多種生物電活動的變化情況,睡眠可分為非快眼動相睡眠和快眼動相睡眠。
1.非快眼動相睡眠
進入非快眼動相睡眠后,人的呼吸變淺、變慢且均勻,心率變慢,血壓下降,全身肌肉松弛,沒有明顯的眼球運動。人從入睡開始便進入非快眼動相睡眠,由淺入深分為1、2、3、4四期,一般用S1~S4指代。S1階段人的睡眠最“淺”,S3和S4則為深度睡眠。
(1)S1期:也稱入睡期或瞌睡期,睡眠者不規(guī)則的眼球活動被慢速眼球震蕩所替代,意識變得模糊,思維和現(xiàn)實脫節(jié),是覺醒過度至睡眠的階段。
(2)S2期:人“睡著了”,意識漸漸消失,不過仍有短暫且不連貫的思維活動,肌肉有一定的緊張度,時長大概占總睡眠時間的60%。
(3)S3期與S4期:這兩個時期合稱為慢波睡眠,即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期,睡眠者的意識完全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只殘留微弱的肌電活動,沒有眼球運動,大腦皮層可以得到充分休息,時長占總睡眠時間的15%~20%。深度睡眠的時長與大腦皮層的發(fā)育程度相關。
2.快眼動相睡眠
進入睡眠大約90分鐘后,人體會進入快眼動相睡眠,此時的特征是眼球快速轉動。在這個階段,人體的感覺功能進一步減退,肌肉更加松弛,肌腱反射消失,肌肉可以得到充分休息。體內(nèi)各種代謝功能都顯著增加,胃酸分泌增加,腦各個部分的血流量比覺醒時明顯增加,以保證大腦組織蛋白的合成,補充消耗物質(zhì),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正常發(fā)育,并為第二天的活動積蓄能量。進入快眼動相睡眠后,血壓相較于慢眼動相睡眠時升高,呼吸稍快且不規(guī)則,體溫、心率也有所升高。
快眼動相睡眠的相對時長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減少,初生兒的快眼動相睡眠時長占總睡眠時間的50%~60%。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發(fā)育逐漸成熟,快眼動相睡眠時長占比大約穩(wěn)定在20%~25%。
大部分從快眼動相睡眠中被喚醒的人都說自己正在做夢,而從非快眼動相睡眠中被喚醒的人能回憶起的夢境內(nèi)容則很少。因此,也有人總結說,人的身體通過快眼動相睡眠進行休整,大腦則通過非快眼動相睡眠得到休息。
非快眼動相睡眠和快眼動相睡眠的周期性交替
對于正常人的睡眠而言,非快眼動相睡眠和快眼動相睡眠會周期性交替。從清醒至入睡,即從覺醒狀態(tài)至非快眼動相睡眠,依次經(jīng)由S1至S4,然后從S4轉回S3、S2,接著轉入快眼動相睡眠,以上為1個周期,時長約為90~120分鐘。在整晚睡眠中,人要重復經(jīng)歷上述周期3~5遍。其中,深度睡眠集中在前3個周期中。
深度睡眠的意義
深度睡眠是決定睡眠質(zhì)量的關鍵部分。在這一階段,大腦皮層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人體主要以副交感神經(jīng)活動為主;代謝活動加強,以儲存能量為主;各種生命活動降至最低程度,呼吸慢而規(guī)則,耗能降至最低,心率減慢,血壓降低;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分泌達到高峰。
兒童和少年的深度睡眠時間最長,這可能就是他們擁有更強的學習記憶能力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前額葉內(nèi)側皮質(zhì)灰質(zhì)丟失,深度睡眠比列逐漸減少,因此成年人對新事物的記憶能力也越來越弱。一般在60歲以后,老年人的S4期睡眠明顯減少,有的可能完全消失。這可能與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罹患各種身心疾病有關。
提高深度睡眠時長
的建議
1.23點前入睡
23點至第二天凌晨3點是進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時段。如果您熬夜至凌晨兩三點,睡眠時長即便達到6個小時,也無法獲得有效的深度睡眠,可能導致起床后精神疲憊。
2.調(diào)整睡眠環(huán)境
睡前不看電視、玩手機。人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更易入睡,可以更好地促進人體分泌血清素和褪黑素。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可以調(diào)節(jié)睡眠和精神活動;褪黑素則能夠降低血壓,舒緩心跳,糾正睡眠節(jié)律。
3.飲食有度
吃得過飽會使胃部產(chǎn)生不適的飽脹感,使人難以入睡。飲食后消化系統(tǒng)需要加大馬力進行工作,大腦需保持興奮狀態(tài),入睡會變得更加困難。此外,如果想擁有更長久的深度睡眠,下午2點以后不要再攝入含酒精、咖啡因的飲食,不應吸煙。
4.選擇合適的寢具
枕頭的高度以10~15厘米為佳,床墊軟硬要適中。平躺時可將手分別伸入脖子、后背、腰部、臀部及大腿下面,看是否有空隙。若基本沒有空隙,曲線貼合,說明床墊比較適合。
5.睡前溫水泡腳
溫水泡腳能很好地刺激足部分布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神經(jīng)末梢,能夠加速足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人的疲勞感,促進深度睡眠。
6.調(diào)整合適的睡姿
睡覺時,人最好向右側臥,身體輕微蜷曲,以助松弛全身肌肉,疏通血液循環(huán),保持呼吸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