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艷, 許理文, 王鳳格, 康定明, 陳全家
(1.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2.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玉米DNA指紋及分子育種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97)
玉米雜種優(yōu)勢類群劃分和雜種優(yōu)勢模式構建是玉米自交系選育和雜交組合組配的重要依據(jù),對提高玉米育種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雜種優(yōu)勢劃分通常用形態(tài)標記、細胞學標記、配合力表現(xiàn)[1]以及系譜分析等方法[2],但在人工的干擾下,以及遺傳漂移的作用和系譜資料的丟失等原因,這些方法在進行遺傳變異分析時有一定的局限性[3]。近年來,分子標記技術發(fā)展迅速,為自交系雜交優(yōu)勢群的劃分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學依據(jù),劃分結果更加準確。國內(nèi)外學者利用SNP[4]、SSR[5]、InDel等分子標記分別對親緣關系明確的玉米材料進行雜種優(yōu)勢群劃分,所得結果與系譜資料基本吻合[6-9]。
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是指基因組中一個或多個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所產(chǎn)生的長度多態(tài)性。其具有以下特點: 1) 分布廣泛[10-11]; 2) 穩(wěn)定性強(復發(fā)性突變發(fā)生的幾率較小)[12]; 3) 地理上分離的群體間等位基因頻率存在顯著差異,有可能作為祖先信息標記[13-14]; 4) 小的InDel可以在短的擴增子中進行分析(InDel序列長度小于10 bp),且能對高度降解的DNA樣品進行準確分型。InDel標記作為最近幾年新興的分子標記,被廣泛應用于玉米種質(zhì)遺傳多樣性研究。林峰等[15]利用135對InDel分布在玉米10條染色體上的分子標記引物,系統(tǒng)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為組配優(yōu)良玉米雜交種提供了遺傳信息。
本研究利用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構建的多重擴增靶向捕獲測序基因分型InDel標記組合(包含1 618個InDel標記),對102份玉米自交系進行InDel標記的基因分型,旨在對新選、引育的優(yōu)良自交系進行雜種優(yōu)勢群劃分,為種質(zhì)改良、擴增和創(chuàng)新及雜交組合的親本選配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
本實驗收集的玉米材料屬于中國玉米育種中應用的新種質(zhì),并且具有較為廣泛的代表性和時效性,玉米材料共有102份,其中有X 178、鄭58、Mo 17、昌7-2、B 73、丹340等標準測驗種(表1)。
表1 供試玉米自交系名稱
圖1 1 618個(a)和1 011個(b)InDel標記的基因分型
光照培養(yǎng)箱、離心管(2 mL、1.5 mL)、鋼珠、剪刀、液氮罐、組織研磨器、離心機、恒溫水浴鍋、燒杯、量筒、微波爐、離心管架、移液器(2.5 μL、10 μL、20 μL、100 μL、200 μL、300 μL、1 000 μL)、醫(yī)用毛細管、一次性手套、衛(wèi)生紙、Qubit?4.0熒光計、-20 ℃冰柜、4 ℃冰箱、振蕩器、96孔PCR儀、qPCR儀、Ion Chef儀器、Ion Gene Studio S 5 prime測序儀。
1.3.1DNA的提取和質(zhì)檢
采用CTAB法提取102個樣品的基因組DNA,用Qubit?4.0熒光計進行DNA質(zhì)量檢測和濃度測定。
1.3.2DNA工作液制備
使用Qubit?4.0熒光計(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mpany Carlsbad,USA)對上述DNA進行定量,每個樣品使用10 ng的DNA。將待測樣品的DNA溶液稀釋到2.5 ng/μL,作為基因組DNA工作液待用。
1.3.3擴增體系和程序
多重擴增靶向捕獲體系為20 μL,4 μL 5× Ion AmpliSeq HiFi Master Mix,10 μL 2× 1 011 InDel標記多重擴增預混引物,4 μL DNA工作液和2 μL無核酸酶水。
多重擴增程序如下:99 ℃ 2 min,99 ℃ 15 s的17個循環(huán),60 ℃ 4 min,然后保持10 ℃不超過2 h。
1.3.4引物部分消化
多重擴增結束后用2 μL FuPa試劑對多重擴增靶向捕獲產(chǎn)物進行部分消化引物,在SimpliAmpTM熱循環(huán)儀上進行,程序如下:50 ℃ 10 min,55 ℃ 10 min,60 ℃ 20 min,最后10 ℃下保溫不超過1 h。
1.3.5測序接頭和Barcode的連接
加入Ion P 1 Adapter(測序接頭)和Ion XpressTMBarcode(文庫條形碼),并加入DNA Ligase(DNA連接酶),連接反應也在SimpliAmpTM熱循環(huán)儀上進行,程序如下:在22 ℃ 30 min,68 ℃ 5 min,72 ℃ 5 min,10 ℃下保溫不超過2 h。
1.3.6文庫的純化和測序
利用Ion Library TaqMan定量試劑盒,在QuantStudio 6 Flex實時PCR系統(tǒng)上對構建的待測樣品的多重擴增靶向捕獲測序文庫進行準確定量,再將文庫統(tǒng)一稀釋到100 pmol/L,然后取等量混合,取25 μL混合后的文庫,利用Ion 540 KIT試劑套裝在Ion Chef儀器進行自動化模板制備。
1.3.7類群分析
用PowerMarker 3.0軟件計算系之間的遺傳距離和遺傳相似度,計算出的遺傳距離用MEGA 7的UPGMA法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
在本實驗中,利用多重靶向測序基因分型InDel試劑盒對102份供試材料進行InDel基因分型,共計獲得7.8 G數(shù)據(jù),大約60 M的reads,InDel標記的平均測序深度305倍,測序深度最高的達到1 500倍,個別InDel沒有測序數(shù)據(jù),說明玉米InDel靶向測序Panel還有優(yōu)化空間。如圖1(a)所示,在1 618個InDel標記中,510個InDel的基因分型成功率(Call Rate)為100%,基因分型成功率大于80%的總共有1 035個?;贗nDel標記測序數(shù)據(jù)深度和基因分型成功率對玉米InDel標記靶向測序Panel進行優(yōu)化,淘汰測序數(shù)據(jù)深度小于100倍和基因分型成功率低于80%的InDel標記。如圖1(b)所示,獲得一個包含1 011個InDel標記的玉米InDel標記靶向測序Panel,取名為MaizeIDP 1 K。
利用PowerMarker 3.0軟件對1 270個InDel引物進行統(tǒng)計計算,等位基因數(shù)為2 540個,平均等位基因數(shù)為2個,總的基因型個數(shù)為3 810個,平均基因型個數(shù)為3個,多態(tài)信息含量PIC值為0.228 0~0.375 0,平均值為0.364 2。當PIC≥0.5時屬于高度多態(tài),0.25≤PIC<0.5屬于中度多態(tài),PIC<0.25屬于低度多態(tài)[1]。InDel標記的PIC分析結果說明所選InDel標記主要是中度多態(tài)性標記(圖2)。
圖2 1 011個InDel標記組合的PIC值分布
利用構建的多重擴增靶向捕獲測序InDel標記組合對102個玉米自交系材料進行基因分型,獲得了1 011個InDel標記的基因分型數(shù)據(jù)。導入PowerMarker 3.0軟件計算自交系材料間的遺傳距離,將自交系材料間的遺傳距離矩陣數(shù)據(jù)導入MEGA 7,利用UPGMA法構建了102個玉米自交系材料的聚類圖。如圖3所示,根據(jù)標準測驗種所代表的中國玉米生產(chǎn)主要應用的雜種優(yōu)勢群,在聚類分析劃分的群中包括以CML 162為代表的亞熱帶混血群,以昌7-2為代表的黃改群,以B 73為代表的瑞德群,以Mo 17為代表的蘭卡斯特群,以丹340為代表的旅大紅骨群,以X 178為代表的P群。利用1 101個InDel標記對102份自交系材料的雜種優(yōu)勢群劃分結果,與現(xiàn)有的雜種群和已知譜系高度一致[74-75],說明利用InDel標記對玉米材料的雜種優(yōu)勢群分析是正確的,效果很好。結果證明InDel標記也適合類群劃分,為InDel標記在其他作物的類群劃分研究上的應用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注:圖中分支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雜種優(yōu)勢群,黃色代表黃改群,寶藍代表亞熱帶混血群,綠色代表瑞德群,紫紅色代表蘭卡斯特群,蔚藍色代表旅大紅骨群,紅色代表P群。
對于InDel基因分型的方法來說,使用靶向測序比其他方法更具有高通量、省時、省事和性價比高等優(yōu)點。郭子楓等[16]利用捕獲測序技術開發(fā)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標記數(shù)的玉米SNP標記Panel,并驗證其效率。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其平臺不僅適合不同的應用,而且育種者負擔得起,特別是中小型公司和發(fā)展中國家。
雜種優(yōu)勢群的劃分是新選、引育優(yōu)良自交系的前提,種質(zhì)改良和雜交組合的親本選配之前必須要進行雜種優(yōu)勢的劃分。故本試驗利用多重靶向測序InDel標記組合對102個玉米自交系進行基因分型,從而對其進行雜種優(yōu)勢劃分,其結果與系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