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海外學(xué)界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2023-06-17 01:10:12
        文藝理論研究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小說研究

        林 瑩

        國內(nèi)的小說評點研究大致從19世紀末開始,并以近二十年成果最為豐碩(譚帆57—64、158)。在海外,中國小說評點譯介始于鴉片戰(zhàn)爭前夕,但嚴格意義上的學(xué)術(shù)研究要再過百年才真正起步。20世紀下半葉,海外學(xué)界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蔚然可觀,并于世紀之交與國內(nèi)研究盛勢遙相呼應(yīng)。鑒于海外研究的傳統(tǒng)、貢獻與地緣密切相關(guān),在區(qū)分歐洲、北美、日韓越、新馬泰、澳大利亞的框架下討論是合理且必要的。各板塊間的交互關(guān)聯(lián),也將在行文中加以闡明。

        一、 歐洲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歐洲對中國古典小說的關(guān)注為時頗早。18世紀初,旅法華人黃嘉略(Arcade Houange)完成了《玉嬌梨》前三回的法譯稿;法國耶穌會士殷弘緒(Fran?ois Xavier d’Entrecolles)選譯《今古奇觀》三篇作品,因收入《中華帝國全志》而得以刊行(宋麗娟5—7)。鴉片戰(zhàn)爭前夕,歐洲傳教士及駐華官員受宗教、政治等因素驅(qū)動,借小說以認識中國的需求愈顯迫切。他們更關(guān)注小說的內(nèi)容而非形式,即便接觸小說評本,也暫無暇顧及評點。1807—1823年,英國新教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在粵采購了張評本《金瓶梅》、東觀閣評本《紅樓夢》和文言小說評本《昔柳摭談》(宋麗娟64—65),卻未對諸書評點有所注意。182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湯姆斯(Peter Perring Thoms)于《亞洲雜志》連載譯文《著名丞相董卓之死》,在題注里較完整地翻譯了托名金圣嘆的《三國志序》(王燕17、253),這是西人譯介評本序跋的起點,也是他們知曉“才子書”的契機。1867年,英國外交官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也在《中日釋疑》中提及,“才子書”之說源于“著名編輯兼評論家金圣嘆的圖書分類”(王燕263)。此前,英國第二任香港總督德庇時(John Francis Davis)、英國傳教士美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ne)均據(jù)毛評本翻譯《三國演義》,然前者只留正文、刪盡評注,后者誤將夾批與正文混為一談(王燕18、133)。唯有英國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在《漢語會話》中譯出的《三國演義》選段不曾無視評語。這個題為《神仙于吉之死》的片段隨文摘譯二十條毛批,“用以說明‘中國批評的精神和方式’”。論其緣由,或許是這些質(zhì)疑于吉玄幻色彩的評語,與譯者作為傳教士“叱責異教、反對鬼神”的觀念不謀而合(王燕22)。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梅輝立也在《中日釋疑》中譯介《聊齋志異》。他褒揚但評本價值最高,在王士禎與《聊齋》的關(guān)系上卻一反常理,臆測王氏為了邀名而主動撰評。①可見此階段的評點譯介不唯粗淺,亦多紕漏。評點初入西方乃受驅(qū)于非學(xué)術(shù)的偶然性,評點本身的重要性尚待識辨。

        19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逐漸轉(zhuǎn)由漢學(xué)家主導(dǎo),這是評點繼續(xù)在譯介中留痕并迎來學(xué)理性眼光的轉(zhuǎn)折期。法國學(xué)者巴贊(Antoine Pierre Louis Bazin)在其文學(xué)斷代史《元代》中選譯了《水滸傳》前兩卷,底本為金批本。其中與武松有關(guān)的片段又被他視作《金瓶梅》首回,收入《現(xiàn)代文學(xué)》(宋麗娟156—161)。這說明巴贊關(guān)注的是情節(jié)大意,他以評本為底本主要基于版本的易得性——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有金批本,他對版本差異和評點價值實則知之有限。1880年出版的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英譯本《聊齋志異》便有所不同,此書不但糾正了梅輝立的譯介訛誤,還特意說明選用了他最推崇的但評本(宋麗娟81)。彼時的漢籍書目,如大英博物館、林賽文庫、法國國家圖書館、劍橋大學(xué)圖書館等處書目,均在著錄評本時將張竹坡、王士正、何守奇、王希廉等評者信息登記在案(宋麗娟285—288、306、322)。此為評點漸受重視的又一縮影。

        時至20世紀,中國經(jīng)典小說評本進一步走入歐洲學(xué)者的視野。1934年,蘇聯(lián)阿列克謝耶夫(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лексеев)完成《聊齋自志》的首次俄譯,還在研究中引證王士禎卷后題詩,認識到評點資料的價值。法國雷威安(André Lévy)所見略同,他認為在《聊齋》各序跋中《自志》最為高妙。②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學(xué)者們僅留意評本的序跋,散見行間眉端的批語依舊備受冷落。1956年,法國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在比較《水滸傳》諸評本的基礎(chǔ)上充分肯定了李評本的地位(Demiéville242-265),扭轉(zhuǎn)了這一局面。此前因巴贊譯文流播廣泛,金批本更廣為人知。戴密微之所以能擺脫時代慣性,實乃得益于北美學(xué)者艾熙亭(Richard Gregg Irwin)的研究。

        隨著對經(jīng)典評本的“再認識”,20世紀的歐洲也見證了更多評本的“新發(fā)現(xiàn)”。荷蘭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蘇聯(lián)李福清(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與法國華裔學(xué)者陳慶浩于此成就斐然。高羅佩藏有日人手抄《女子現(xiàn)形記》,此乃《癡婆子傳》罕見本,比通行圣華房本多出簡評主旨的“報虎老人”《原序》,另增一段解說世情的篇末評,評語宗旨迥異于通行本。李福清發(fā)現(xiàn)的《石頭記》列藏本內(nèi)附回前總批、眉批、側(cè)批和夾批,其中眉、側(cè)批均不見于其他脂本,引發(fā)眾多學(xué)者的熱烈討論。③1966年,李福清又在列寧圖書館發(fā)現(xiàn)一個小說抄本,因未知是何作品,僅就所見略作描述。后陳慶浩在吳曉玲處見到周越然印制的殘卷一種,將之與這份著錄聯(lián)系起來,確認是海內(nèi)僅存的全本《姑妄言》。該抄本富有評語,至今仍是中外學(xué)人的研討對象。④陳慶浩還是《型世言》的發(fā)現(xiàn)者。1987年,他在韓國奎章閣邂逅塵封的《型世言》,隨后用中法雙語介紹評者陸云龍,并提及書中存有書商與后人的評點。⑤陳慶浩在評點文獻整理上亦卓有貢獻。他以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為基礎(chǔ)編成《紅樓夢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后以《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分ㄐ?。⑥1987—1991年,他又與我國學(xué)者劉世德、石昌渝共輯《古本小說叢刊》兩百余冊,收錄《幻中真》《夏商合傳》《鐘伯敬先生批評水滸傳》等巴黎所藏小說評本。

        經(jīng)由歐洲語言的譯介,中國小說評本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旅。盡管歐洲學(xué)者最初以評本為翻譯底本并非自覺,卻在客觀上推助了金批“水滸”、毛批“三國”、張批“金瓶梅”、“西游真詮”、但評“聊齋”等名著評本的通行。早先歐洲學(xué)者較少關(guān)注隨文評批,對評點的利用僅限于評本序跋。20世紀下半葉,他們在中美學(xué)界影響下,逐步開啟評點整理及專題研究。歐洲的中國小說研究素有重視文獻的傳統(tǒng),歐洲所藏小說評本的陸續(xù)發(fā)現(xiàn),也為全世界的評點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文獻支持。

        二、 北美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北美的漢學(xué)研究從歐洲發(fā)源,在二戰(zhàn)后走向獨立。如果算上借重評點的課題,早在20世紀中葉,前述艾熙亭的水滸研究便已征引評點資料。艾熙亭還在論文中節(jié)譯了金圣嘆《讀第五才子書法》。隨后二十年里,韓南(Patrick Hanan)的白話短篇小說研究、馬丁森(Paul Varo Martinson)的《金瓶梅》“果報”思想研究、李培瑞(Peter Li)的敘事結(jié)構(gòu)研究等皆有賴于評點材料支撐。⑦由于引用評點往往需要先行翻譯,因此,與歐洲對評點起于譯介而未必導(dǎo)向研究不同,北美的評點翻譯是應(yīng)研究需要而開展的,研究過程自然帶動了譯文產(chǎn)出。為方便英文讀者理解,不少學(xué)者調(diào)用西方理論闡釋評點,也就引發(fā)了評點與相關(guān)西方術(shù)語的異同辨析。⑧

        若論狹義的小說評點研究,斯坦福大學(xué)華裔學(xué)者王靖宇(John Wang)是開風(fēng)氣者。20世紀70年代,他出版的《金圣嘆的生平及其文學(xué)批評》內(nèi)容詳實、結(jié)構(gòu)完整,在方法和觀念上極大推動了西方學(xué)界的評點研究。多年后,他重譯《讀第五才子書法》,并為中國讀者撰寫《簡介美國的金圣嘆研究》,可見研究之持續(xù)性。王靖宇也是北美最早關(guān)注《紅樓夢》評點的學(xué)者,撰有《脂評與〈紅樓夢〉》《簡論王希廉的紅樓夢評》二文。⑨

        在王靖宇著手金圣嘆研究后不久,普林斯頓大學(xué)浦安迪(Andrew Henry Plaks)和密歇根大學(xué)陸大偉(David Rolston)也先后開始專題研究,漸次成為北美評點研究的中堅力量。浦安迪的工作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召集1974年普林斯頓大學(xué)敘事學(xué)會議,推出頗具影響的論文集《中國敘事:批評與理論》(Plaks,ChineseNarrative)。會上他提交了《中國敘事文學(xué)批評理論初探》一文,“首次突破實證主義對具體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方式,對中國敘事學(xué)及其相關(guān)問題做了整體性的思考”(黃卓越348)。其二,他將評點理路與四大奇書及《紅樓夢》的文本細讀相結(jié)合,形成了有關(guān)“奇書體”文人屬性的認定,撰成《明代四大奇書》《中國敘事學(xué)》二書。他的“奇書”觀念或可商榷,但自成體系、富有新意的探討已然富有自足的學(xué)術(shù)價值。其三,他開拓了《金瓶梅》《紅樓夢》的評點研究。在《金瓶梅》詞話本、張評本熱度更高的情況下,他率先留意崇禎本評點。《瑕中之瑜:論崇禎本〈金瓶梅〉的評注》開篇便指出評點豐贍卻取用不足的現(xiàn)狀,揭示了崇禎本評點對張評的影響。他還率先關(guān)注《紅樓夢》張新之評語,張評的痕跡見諸其專著《〈紅樓夢〉的原型與寓意》,后又在論文中得到“孝”“明明德”“易理”多角度的分析。他從《紅樓夢》十六種評本中揀選“最尖銳、最深刻”的評語,按“通”“奇”“深”三類歸置并附按語,編就《紅樓夢批語偏全》。如加州大學(xué)爾灣分校黃衛(wèi)總(Martin Huang)所言,此書將脂批與清末評語并置一處,使評點發(fā)展脈絡(luò)一目了然。浦安迪在該書“前言”中表達了他對評點的總體看法:小說評點在看似牽強處總有價值存焉,“因為那些舊時的評書家與我們異時異地的現(xiàn)代讀者比起來,總是和原來作者意中的看官聽眾隔得近一些。所以,當我們在瞎中猜謎似地窺探紅樓夢隱含本義的全豹時,這些批評資料可以提供莫大的啟示”,“紅樓批語最大價值正在于評者不拘定論,總有觸文生意的傾向”(浦安迪10—11、34)。

        《紅樓夢批語偏全》書末所附《紅樓夢舊評點版本要覽》的編者正是陸大偉。陸大偉的小說評點研究成就見于兩部書。一是1990年編寫的《中國古典小說讀法》(Rolston,HowtoReadtheChineseNovel)。該書邀請北美同行譯介重要的評點資料:王靖宇負責《讀第五才子書法》——此次翻譯修訂了早前金圣嘆研究專著中的譯文,芮效衛(wèi)(David Tod Roy)譯介毛宗崗《讀三國志法》和張竹坡《金瓶梅讀法》,陸大偉譯介《儒林外史》閑齋老人序,林順夫譯介臥閑草堂本《儒林外史》回評,余國藩譯介劉一明《西游原旨讀法》,浦安迪譯介張新之《紅樓夢讀法》。此書還附上陸大偉的論文,話題從小說評點來源到金圣嘆之前的評點家、《水滸傳》李評的真實性等,不一而足。二是1997年出版的專著《行間讀寫:中國古典小說與小說評點》,這是據(jù)其博士論文深度改寫而成的。該書將評點置于全球背景和中國傳統(tǒng)中加以審視,先介紹杜浚、黃周星、汪象旭、蔡元放、張文虎、黃小田等關(guān)鍵評者,其次說明評點如何提高小說地位、吸引讀者并影響后之作者,復(fù)次探討評點如何將作者和讀者的焦點從情節(jié)移至人物,進而研究評點如何左右小說敘述和結(jié)構(gòu),最后考察作者應(yīng)對評點的四種方式。此書理論闡釋的系統(tǒng)性較之資料掌握的齊備性更勝一籌,在章回小說評點研究領(lǐng)域起到示范作用。2009年,韓國學(xué)者趙寬熙將此書譯成韓文,由韓國召命出版社發(fā)行。在涉及評點和創(chuàng)作關(guān)系的問題上,陸大偉受其導(dǎo)師芮效衛(wèi)影響,又與何谷理(Robert Hegel)關(guān)于17世紀小說的研究有相似處。何谷理探討了《隋唐演義》受到金圣嘆、毛宗崗、張竹坡評點影響的表現(xiàn)(Hegel,TheNovelinSeventeenthCenturyChina),認為評點溝通了理論與實踐,對當下的閱讀與未來的創(chuàng)作均有指導(dǎo)意義(鄒穎31)。

        除了浦安迪、陸大偉的綜合研究,北美的專題研究也值得關(guān)注。芮效衛(wèi)是全本《金瓶梅詞話》的首位英譯者,也是最早呼吁重視張評的學(xué)者之一。他在前述普林斯頓會議上發(fā)表《張竹坡的〈金瓶梅〉評點》(Plaks,ChineseNarrative115-123),介紹張竹坡的基本情況及評點實踐。他認為,相對于一般評者對寓意闡釋、主旨評判、文筆褒貶的關(guān)切,張竹坡因強調(diào)小說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而格外脫俗。芮效衛(wèi)辨析了哪些是可以用來闡釋的細節(jié),哪些是所謂的“整體性”,并譯出了他眼中最具啟發(fā)性的評語。他明確指出小說評本的流行不僅影響讀者的闡釋,還引導(dǎo)了后之小說的編創(chuàng),如張竹坡的小說技法理論就對曹雪芹影響甚巨,因為《金瓶梅》《紅樓夢》在“整體性”上的相似性遠非巧合所能解釋。在馮夢龍研究上卓有建樹的是貝茲大學(xué)華裔學(xué)者楊曙輝,他著有《點石成金:馮夢龍與中國白話小說》。1992年起,他與在聯(lián)合國擔任同聲傳譯的夫人楊韻琴共譯“三言”,“韻散不廢,巨細無遺,包括馮的眉批夾評,再加導(dǎo)言注釋”,“填補了白話短篇小說英譯的一項空白”(李國慶259)。如前所述,早期譯者多對評點視而不見。此次將評語全部譯出,無疑表明二楊對評點的極度重視?!叭浴痹u本英譯的問世,勢必還將激發(fā)英語世界對于馮夢龍的研究熱情。

        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加拿大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力是執(zhí)教于多倫多大學(xué)的捷克裔學(xué)者米列娜(Milena Dole?elov-Velingerov)及其博士貝莉(Catherine Diana Alison Bailey)、吳華(Hua Laura Wu)。貝莉關(guān)注毛宗崗評點,吳華則將視點投向她認定的“中國小說理論的奠基者”金圣嘆,二者成果均部分收入米列娜主編的《東西詩學(xué)》。米列娜還參編介紹世界文學(xué)批評理論的《約翰·霍普金斯文學(xué)理論與批評指南》,負責“中國明清小說戲曲理論”部分。她參考中美學(xué)界成果,談及《世說新語》劉辰翁評點、庸愚子《三國志演義序》、李贄文學(xué)思想、馮夢龍文學(xué)實踐,介紹金圣嘆、毛氏父子、張竹坡、李漁、陳忱、臥閑草堂、劉一明、張新之、脂硯齋等。她列舉小說評點的不同形態(tài),指出評點構(gòu)成了小說理論的三個部分:有關(guān)小說生產(chǎn)過程(包括認知、編創(chuàng)兩個階段)的討論、有關(guān)具體文本藝術(shù)特征的解析以及有關(guān)讀者反應(yīng)的考察。她認為評點這種緊密附麗于文本的形式為理解中國傳統(tǒng)批評與西方小說理論之異提供了新視角:西方針對具體文本的理論闡述重在演繹;中國傳統(tǒng)思辨方式則是歸納法,以文本細察為起點,推導(dǎo)至更廣泛、更理論化的本質(zhì)。這種中西參照的眼光,自然有助于凸顯評點這一批評方式的特色與價值。米列娜與浦安迪、陸大偉一樣,主要圍繞白話小說評點開展綜合研究。他們都將評語與所處位置及功能相聯(lián)系,給出了針對評語的不同分類方式。

        如果說歐洲學(xué)界在中國小說評本的收藏、著錄和譯介上導(dǎo)夫先路,北美學(xué)界則在確立評點研究范式、開掘評點價值上獨領(lǐng)風(fēng)騷。例如,歐洲早期譯介的“才子書”概念,在陸大偉、浦安迪、夏志清的評點研究和文本批評中得以深化(宋麗娟277)。而隨著交流增多,美中兩國的相關(guān)研究呈現(xiàn)出對話交流甚至殊途同歸的態(tài)勢。如魏愛蓮(Ellen Widmer)利用尺牘和劇作資料,印證了官桂銓關(guān)于黃周星是《西游證道書》評者的認定,又如國內(nèi)學(xué)者力邀王靖宇合編評點研究成果選(章培恒 王靖宇 《中國文學(xué)評點研究論集》)等。此外,魯曉鵬、顧明棟等華裔學(xué)者注意到,評點中諸如“逼真”“如畫”等接近于“反映論”的語詞也僅針對細節(jié)或特定作品而發(fā),不用于描述文學(xué)整體性質(zhì),加之中國傳統(tǒng)重在“載道”而非“擬真”,并不標舉小說的現(xiàn)實反映功能(黃卓越346—357)。他們因此而質(zhì)疑基于“模仿”原則的narrative一詞能否指代中國敘事文類,這與中國學(xué)者考辨語義源流所得結(jié)論不謀而合。

        從20世紀下半葉專題研究開始,北美學(xué)者繼往開來、輻射全球,形成一股兼具引導(dǎo)性和凝聚力的強勁能量。理論闡發(fā)方面,他們將小說評點與新批評、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學(xué)等此消彼長的思潮融合,又將中國文學(xué)視為世界文學(xué)的一部分,以拉開焦距的比較視閾賦予評點研究全新的視野。此處不妨以三位華裔學(xué)者為例。黃衛(wèi)總《古代小說評點的“作者”與讀者》從“述”與“作”的區(qū)分入手,聯(lián)系經(jīng)、集兩部的編評史和晚明選本評點的興盛背景,以更廣的視角解讀小說評點的文化淵源。史亮《重構(gòu)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歷史話語》解讀“奇”“游戲”“道”等古代語境里的重要術(shù)語并以此串聯(lián)理論網(wǎng)絡(luò),如“在論述‘奇’時,他把‘怪’‘異’‘玄’‘誕’等概念統(tǒng)攝進來”,從而重建中國小說的理解和評價范式(黃卓越356)。顧明棟抽繹出《金瓶梅》崇禎本和張評本中的“織”,聯(lián)系羅蘭·巴特關(guān)于素材和語言的“編織”理論,試圖溝通傳統(tǒng)評點與現(xiàn)代敘事理論,構(gòu)建“一個整體性的中國傳統(tǒng)小說創(chuàng)作和閱讀的詩學(xué)”(鄒穎203)。

        近三十年來,北美學(xué)者一方面利用評點持續(xù)深耕經(jīng)典文本或問題,柯麗德(Katherine Carlitz)的《金瓶梅》修辭研究、拉什頓(Peter Rushton)從《金瓶梅》引申出的章回小說“非線性”特征、何建軍對“月娘燒香”的解讀、魏愛蓮關(guān)于《水滸后傳》成書的討論、羅伯森(Carl Robertson)對《西游證道書》“真假”的觀照、蘇源熙(Haun Saussy)對《紅樓夢》作者之于文本解讀必要性的質(zhì)詢等,均在梳理評點的基礎(chǔ)上重審經(jīng)典。另一方面,又不斷擴大評點研究的文本范圍,打破文體壁壘,如王崗揭示中篇文言傳奇出版倚重評點的現(xiàn)象,凌筱嶠發(fā)現(xiàn)孤本小說《海陵佚史》眉批通篇挪用《西廂記》曲文,韓若愚(Rivi Handler-spitz)將李贄與同時期法國散文家蒙田進行比較等。哥倫比亞大學(xué)商偉教授指出小說戲曲評點研究可以也需要突破文學(xué)理論和批評的傳統(tǒng)框架。他以《才子牡丹亭》的評語為例,指出有些“不著調(diào)”的評注雖不符合現(xiàn)代文學(xué)批評定義,但其詮釋作品的方式指示了晚明戲曲小說的母題與象征系統(tǒng)。這與他透過晚明印刷文化中評點的流行來看待《金瓶梅》文本世界的“多語性”有方法的相通處,令人耳目一新??偟膩碚f,北美學(xué)界較充分地探究了評點在閱讀闡釋、創(chuàng)作實踐、出版?zhèn)鞑?、理論建?gòu)等多維度的綜合價值。不過,研究對象基本局限在以“六大名著”為主的章回小說和以馮夢龍、李漁作品為代表的短篇白話小說范圍內(nèi),文言小說評點僅涉及《聊齋志異》,相當于把大量其他評點文本排除在外了。

        三、 日本、韓國、越南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日本、韓國和越南歷史上同屬東亞漢文化圈,閱讀、仿寫和研究中國小說的傳統(tǒng)淵源有自。與歐美學(xué)界相同,日韓兩國的評點研究也是從金圣嘆開始的。1897年,笹川種郎《中國小說戲曲小史》設(shè)專節(jié)推介金圣嘆的小說批評,其后又有幸田露伴、辛島驍、松枝茂夫等人的文章或?qū)V鴨柺?黃霖189—207)。在韓國,首爾大學(xué)李錫浩1961年撰成碩士論文《金圣嘆論》。這些研究時間上都早于王靖宇的專著,但在研究的深度和系統(tǒng)上有所不及。

        日本學(xué)界較有規(guī)模的小說評點研究是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特點之一是與版本研究相結(jié)合,這與日本學(xué)術(shù)傳統(tǒng)及其富于漢籍收藏的特色有關(guān)。1968年,小川環(huán)樹《中國小說史的研究》涉及《三國演義》毛評本與李評本的討論。也是從那時起,大內(nèi)田三郎的金批《水滸》研究、白木直也的李評本《水滸》研究及其與鐘評本關(guān)系的研究、中川諭的《三國》評本研究先后問世。大塚秀高提交給2004年小說文獻與小說史國際研討會的論文比勘了日藏四種《古今小說》,評本也包括在內(nèi)。特點之二是尤擅專書研究,治學(xué)的深與專形成一體兩面。伊藤漱平之于脂評《石頭記》、仙石知子之于毛評《三國》、福島真奈美之于李評《西游》、青木隆之于金圣嘆、北村真由美之于金評《水滸》、川島優(yōu)子之于金評《水滸》及張評《金瓶梅》,皆是如此。

        近年來,與出版相關(guān)的評點研究在日本持續(xù)升溫,上田望《毛綸、毛宗崗批評“四大奇書三國志演義”與清代出版文化》、廣澤裕介《明末江南李卓吾批評白話小說的出版》可為代表。也有研究將評點放在文化源流或成書背景下審視,如高津孝《明代評點考》、竹下笑子《金圣嘆批評源流探究——以百二十回本〈水滸傳〉李卓吾批評為中心》、大塚秀高《三國志物語的成長:從〈三國志平話〉成立前后到毛宗崗本〈三國志演義〉》。

        與日本相比,韓國或因儒家文化影響,較少專研李卓吾和張竹坡的評點。韓國學(xué)界大體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啟評點研究。全南大學(xué)閔惠蘭()接連發(fā)表《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考》《金圣嘆的小說理論小考》,繼而有《17世紀中國小說批評的展開——以金圣嘆、毛宗崗、張竹坡的小說本質(zhì)論為中心》,分上下兩篇刊于《石堂論叢》和《中國人文科學(xué)》,《關(guān)于清代〈聊齋志異〉的評論》也隨后見于《石堂論叢》。同樣地,李文赫()的金圣嘆研究也從20世紀80年代持續(xù)到了90年代。彼時也是韓國《紅樓夢》評點研究的發(fā)軔期。留學(xué)中國臺灣的崔溶澈()寫下《〈紅樓夢〉脂評的藝術(shù)分析硏究》《〈紅樓夢〉的評點批評研究》,發(fā)出韓國《紅樓夢》評點研究的先聲。韓國天主教大學(xué)韓惠京()以《從王希廉的評點看〈紅樓夢〉的構(gòu)成》《從王張姚三家評點看〈紅樓夢〉的寓意體系》緊隨其后。近二十年來,韓國學(xué)者在毛宗崗、金圣嘆、脂硯齋等議題上持續(xù)發(fā)力。李基勉()、李勝洙()、鄭善姬()研究金圣嘆,大邱曉星天主教大學(xué)李鎮(zhèn)國()關(guān)注毛宗崗。又松大學(xué)樸永鐘()《金圣嘆與毛宗崗的“虛實論”研究》、詳明大學(xué)趙寬熙()《中國古代小說中的“重復(fù)”敘事論:以金圣嘆與毛宗崗的評點為中心》則將二人批語合觀。《紅樓夢》評點方面,慶熙大學(xué)劉僖俊()有學(xué)位論文《脂硯齋批語中的小說論研究》《〈紅樓夢〉脂評的文藝美學(xué)論研究》,另撰有《〈紅樓夢〉早期評家研究:以脂硯齋為中心》《蘇州李鼎與〈石頭記〉:以脂硯齋為中心》。

        歷史上,越南士人也閱讀、創(chuàng)作了不少漢文小說。在越南漢文小說中,《云囊小史》《倫理教科書——人中物》,以及深受《剪燈新話》影響的《傳奇漫錄》、可能受《聊齋志異》影響的《圣宗遺草》等,文末均附評語。最受矚目的是《翹傳》續(xù)書之一《桃花夢記——續(xù)斷腸新聲》的評語。這位評者對小說筆法的認識頗為深刻,屢引中國小說為證。他借《杏花天》《桃花影》等中國小說看待《桃花夢記》的名實異同,評價“小說之家,多以花樹名者,《杏花天》《桃花影》之類是也。然二書以桃、杏為名,亦以自美其顏號而已,非有所為而為之。此書以桃花神入夢而名,其命名則同,而實有大異”(孫遜鄭克孟陳益源218)。第二回的評語還特以《水滸傳》為標準來稱許《桃花夢》:“下筆者先究其根其因,而后其事其人,始有條緒[……]又如《水滸》欲寫群賊,先說‘洪太尉誤走妖魔’以為之因,則天罡地煞之降生,不為無據(jù)。”(孫遜鄭克孟陳益源224)《桃花夢記》約在19世紀中葉撰成,彼時越南尚未啟動中國小說翻譯工程。因此,評者對《杏花天》《桃花影》《水滸傳》的稱引不惟可證這三部小說早已入越,亦可說明越南士人對中國小說研讀頗深。晚清文言小說評本《后聊齋志異》在國內(nèi)鮮為人知,越南《傳記摘錄》卻選擇其中13篇,微調(diào)人名地名,編造出一部越南時空之下的小說集。在漢文小說之外,根據(jù)中國小說改編的喃傳也出現(xiàn)了評點。喃傳《二度梅傳》由鄧玉端評點,《好逑新傳》書前的三首漢詩有評論性質(zhì)(黎文詩161—169)。這兩部喃傳在題材上受到歐洲尤其是法國的影響,然其評點之形式則植根于中國小說評點傳統(tǒng)。目前越南學(xué)界對小說評點的關(guān)注暫付闕如,漢文小說及喃傳的評點研究亦尚待來者。

        四、 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相對而言,其它東南亞國家和澳大利亞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比較倚賴學(xué)者的個人志趣。1989年,新加坡學(xué)者辜美高比對了明末清初小說《女開科傳》三個刻本的評語。供職于大連市圖書館的汪孝海受此啟發(fā),輯錄大連本回末評以嘉惠學(xué)林。其后,辜美高又據(jù)日、美藏本進行補校,二人之往來遂成佳話一樁。辜美高還關(guān)注到清末新加坡《叻報》附張的小說《孝女淚》,披露其篇末附有效仿“太史公曰”的自評。在新加坡,以學(xué)位論文形式完成的小說評點研究有新加坡國立大學(xué)趙振興2015年博士論文《怪誕化了的抒情詩世界:〈金瓶梅〉的“畸艷”審美特質(zhì)》、南洋理工大學(xué)劉偉奇2014年本科論文《從異端到英雄:李贄思想形象探析》等。馬來西亞的中國小說研究重鎮(zhèn)馬來亞大學(xué)設(shè)有紅樓夢研究資料中心。該中心產(chǎn)出了一批紅學(xué)成果,張惠思的論文《往事追憶的抒情姿態(tài)——從脂評的感性基調(diào)看小說評點中的抒情性作用》便是一例。泰國方面,華裔學(xué)者張碩人曾對脂硯齋身份及脂批價值提出質(zhì)疑。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xué)教授馬蘭安(Anne Elizabeth Mclaren)主要從事明代說唱文學(xué)和章回小說的研究。1995年,她發(fā)表論文《明代的觀眾和白話詮釋——以〈三國演義〉的使用為例》(Mclaren51-80),后又加入評點材料,撰寫中文修訂版《明代小說評點以及讀者普及問題——〈三國志傳〉初探》,提交給前述小說文獻與小說史國際研討會。該文分析簡本系統(tǒng)里不為人注意的評點,認為簡本在明代明顯指向平民讀者,有著特殊的傳播意義。因此《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也就不能簡單地被統(tǒng)稱為“文人小說”,而應(yīng)被視為面向多種類型讀者的小說作品。

        綜觀海外學(xué)界,除開成果較為零散的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各區(qū)域的中國小說評點研究均從金圣嘆起始,這與小說評點史發(fā)展的代表性人物、關(guān)鍵性時刻相契合,也因金圣嘆“重文輕事”的小說理念、情理兼具的批評風(fēng)格富有跨文化的共通性。從同一起點出發(fā),傳統(tǒng)與方法的不同催發(fā)出路徑各異的研究范式,和而不同,交互相生。時至今日,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意義上的小說評點研究早已碩果累累,但中國學(xué)者對海外成果的掌握還遠不夠及時全面,這容易導(dǎo)致重復(fù)勞動,也使一些學(xué)術(shù)資源久遭遮蔽。系統(tǒng)而客觀地整理、評價、利用這些研究成果,是在新時期推進小說評點研究的題中之義。關(guān)于北美的小說評點研究,已有同道并肩探索;其他區(qū)域以及跨區(qū)域的評點研究梳理工作,同樣大有可為。如前所述,中國小說評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關(guān)鍵角色。回顧小說評點在古代東亞漢文化圈和近代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可加深對于評點涉外傳播價值的認識。為了保存?zhèn)ゴ蟮娜祟愔腔?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專門設(shè)立榮譽書系“普林斯頓杰出存書圖書館”(Princeton Legacy Library),其中就收錄了多種譯介或研究中國小說評點的著作。對于如此珍貴的本國文化遺產(chǎn),我們更當細致深入地去繼承和探索,并借他山之石相與磋磨。

        注釋[Notes]

        ① 王燕:《英國漢學(xué)家梅輝立〈聊齋志異〉譯介芻議》,《蒲松齡研究》3(2011):85—95。有關(guān)蒲、王二人的交往史實,參見袁世碩:《蒲松齡與王士禎》,《文史哲》6(1980):23—29。

        ② 此處可參考高玉海:《阿列克謝耶夫〈聊齋志異〉俄譯版本百年流變》,《明清小說研究》2(2017):170—182;李逸津:《跨越時空的心靈溝通——B.M.阿列克謝耶夫“聊齋學(xué)”成功奧秘探論》,《山東社會科學(xué)》4(2012):39—43;雷威安:《漫談〈聊齋志異·自志〉》,《國際聊齋論文集》,辜美高、王枝忠主編,北京:北京師范學(xué)院出版社,1992年,第276—281頁。

        ③ 此處可參考施曄:《〈癡婆子傳〉在日本的傳播——以高羅佩藏手抄本為討論中心》,《明清小說研究》3(2012):213—222;李福清、孟列夫:《新發(fā)現(xiàn)的石頭記抄本》,《亞非人民》5(1964):121—128;胡文彬:《列藏本〈石頭記〉概論》,《思想戰(zhàn)線》2(1984):68—77;元之凡:《列藏本脂批考證——兼與潘重規(guī)教授商榷》,《紅樓夢學(xué)刊》2(1988):283—324;潘重規(guī):《關(guān)于列藏本石頭記眉批側(cè)批的問題——答元之凡先生》,《紅樓夢學(xué)刊》3(1990):139—154。

        ④ 黃衛(wèi)總、董定一等學(xué)者撰文討論,2010年河北師范大學(xué)齊曉威、2020年青島大學(xué)姜悅也有專研《姑妄言》評點的碩士論文。

        ⑤ 陳慶浩的雙語介紹見《〈型世言〉——一部佚失了四百多年的短篇小說集》,《中國文哲研究通訊》4(1992):106—112;“Un Recueil De Contes Retrouvé Après Trois Cents Ans: Le 《Xing Shi Yan》.”T’oungPao1(1995): 81-107。

        ⑥ 參見陳慶浩:《紅樓夢脂硯齋評語輯?!?巴黎:巴黎第七大學(xué)東亞出版中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新亞書院紅樓夢研究小組,1972年。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股)公司,1979年;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7年。

        ⑦ 本段出處為Richard Gregg Irwin.TheEvolutionofaChineseNovel:Shui-hu-chua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3;Patrick Hanan.TheChineseShortStory:StudiesinDating,Authorship,andCompos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Paul Varo Martinson. “PaoOrder and Redemption: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Religion and Society Based on a Study of theChinP’ingMei.”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73;Peter Li. “Narrative Pattern inSan-kuoandShui-hu.”ChineseNarrative. Ed. Andrew H. Plak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73-84.

        ⑧ “草蛇灰線法”與“復(fù)調(diào)意象”、“綿針泥刺法”與“反諷”等概念的對照關(guān)系,見李金梅:《北美之金圣嘆〈書法〉文法譯介與闡釋》,《閩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2021):104—111。

        ⑨ 本段涉及的王靖宇研究有ChinSheng-t’an:HisLifeandLiteraryCriticis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72;《簡介美國的金圣嘆研究》(章培恒王靖宇351-362);“The Chih-yen Chai Commentary andtheDreamoftheRedChamber: A Literary Study.”ChineseApproachestoLiteraturefromConfuciustoLiangCh’i-Ch’ao. Ed. Adele Austin Ricket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189-220;《簡論王希廉的紅樓夢評》,《紅樓夢學(xué)刊》3(1982):231—240。

        ⑩ Andrew Henry Plaks.TheFourMasterworksoftheMingNovel.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中國敘事學(xué)》為浦安迪在北京大學(xué)講演的整理稿,陳玨整理,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Demiéville, Paul. “Au Bord de l’eau.”T’oungPao44(1956): 242-265.

        Hegel, Robert.TheNovelinSeventeenthCentury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

        黃霖:《近百年來的金圣嘆研究——以〈水滸〉評點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2(2003):189—207。

        [Huang, Lin.“Research on Jin Shengtan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 Case Study of the Commentaries ofWaterMargin.”JournalofMing-QingFictionStudies2 (2003): 189-207.]

        黃卓越主編:《海外漢學(xué)與中國文論(英美卷)》。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8年。

        [Huang, Zhuoyue, ed.OverseasSinologyandChineseLiterature(UKandUSA).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8.]

        李國慶:《美國明清小說的研究和翻譯近況》,《明清小說研究》2(2011):257—268。

        [Li, Guoqing.“Recent Research on and Translation of Ming and Qing F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ofMing-QingFictionStudies2(2011): 257-268.]

        黎文詩:《中國小說在越南改寫的版本述錄》,《古籍研究》2(2020):161—169。

        [Li, Wenshi. “A Description of Vietnamese Adaptations of Chinese Fiction.”ResearchonChineseAncientBooks2 (2020): 161-169.]

        Mclaren, Anne Elizabeth. “Ming Audiences and Vernacular Hermeneutics:The Uses of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T’oungPao81 (1995): 51-80.

        浦安迪:《紅樓夢批語偏全》。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

        [Plaks, Andrew Henry.ACollectionofRemarksonThe Story of the Ston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 ed.ChineseNarrative:CriticalandTheoreticalEssay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Rolston, David.HowtoReadtheChineseNovel.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宋麗娟:《西方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1714—19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Song, Lijuan.WesternStudiesofClassicalChineseFiction(1714-1919). Shanghai: 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22.]

        孫遜鄭克孟陳益源主編:《越南漢文小說集成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Sun, Xun,Zheng Kemeng, and Chen Yiyuan, eds.AnIntegrationofVietnameseFictioninChineseLanguage. Vol.5. Shanghai: 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10.]

        譚帆:《小說評點研究之檢討——以近二十年來小說評點研究為中心》,《中國文學(xué)批評》3(2021):57—64、158。

        [Tan,Fan.“Reflection on Fiction Commentary Studi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ChineseJournalofLiteraryCriticism3 (2021): 57-64, 158.]

        王燕:《19世紀〈三國演義〉英譯文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8年。

        [Wang, Yan.AStudyofNineteenth-CenturyEnglishLiteratureof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8.]

        章培恒王靖宇主編:《中國文學(xué)評點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Zhang, Peiheng, and John Wang, eds.CollectedEssaysonChineseLiteraryCommentaries. Shanghai: 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02.]

        鄒穎:《美國的明清小說研究》。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

        [Zou, Ying.Ming-QingFictionStudiesintheUS.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猜你喜歡
        小說研究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毛片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1|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网站| 亚洲综合极品美女av|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纯肉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免费 | 真人作爱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www免费全部网站| 亚洲大胆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人妻诱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加勒比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片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片| 高清不卡av一区二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电影|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黄色在线看| 国产又大大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国内射bbxx|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观看视频| 最好的99精品色视频大全在线| 曰韩无码av一区二区免费| 午夜色大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一区二区视频|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人妖|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成人国产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开心婷婷六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