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昊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童學習行為、兒童學習心理?;叵肫饋?,今年也是我從事教育工作的第19年了。在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很多學習心理問題、學習行為問題,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按圖索驥,會發(fā)現(xiàn)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問題,很可能是之前父母的一些疏忽,導致兒童在學習發(fā)展上的不足。
首先,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你們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情緒、脾氣不好,和同伴交往溝通不暢……有的家長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歸因,比如認為孩子是因為懶,才不愿意去做練習,不愿意多思考。還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愿意做,或者直接概括為不專心、缺乏主動性。
這些簡單的評價會把孩子問題背后復雜的原因簡單化。跟孩子無法溝通、孩子的脾氣很大,很可能是因為他在3~6歲期間,沒有學會如何與人溝通。所以他現(xiàn)在長大了,脾氣也慢慢見長了。
下面,我們圍繞“科學學習力發(fā)展模型”,和各位家長探討,如果我們希望陪伴孩子成長,特別是陪伴孩子在學習上有所成長,就要考慮用科學學習力發(fā)展模型中間的這些要素來進行。
到底哪些要素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呢?其中,有感知覺:比如說這個孩子看得快不快,聽得快不快,通感怎么樣;還有運動與執(zhí)行能力:有的家長覺得孩子能跑能跳,是不是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很強?走跑跳是大肌肉運動中的一部分。那么還有精細運動,你要看看他手的精細動作發(fā)展怎么樣,還要看看他的平衡感發(fā)展得怎么樣。
有一些小朋友下課了喜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那不妨跟他們說,下課了以后就出去跑一跑,不用跑得大汗淋漓,但是稍活動活動,能讓他在課堂上更加專注。
想問一問各位家長,如果你是裁縫,給你某個人身體的五組數(shù)據(jù),比如說胸圍、腰圍、肩寬、袖長、衣長,來了五個人,你敢不敢不記下這些數(shù)據(jù),就讓他走。
普通人肯定不敢,因為他一走了你就忘了。但是裁縫為什么敢不記數(shù)據(jù)呢?因為裁縫大腦中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我們大腦中的是不一樣的。他一打量你,就能估算出你身體的大致數(shù)據(jù),他之所以還要去測量,只是去驗證自己心中的猜想。對我們來說,要記憶1個人5組數(shù)據(jù),5個人就是25組數(shù)據(jù),但是對裁縫來說,可能第一個人的身體數(shù)據(jù)和他估算得差不多的,跳過;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的數(shù)據(jù)也和估算差不多,跳過;到了第四個人,他的胳膊比較短,那么“袖長-2”,以此類推,他只記“肩寬+1” “袖長-2”。只記這2組數(shù)據(jù),就輕易記住了。難道說我們的智商不如裁縫嗎?現(xiàn)在的研究觀點越來越傾向于:人和人的智商沒有太多差距,如果說有差別,差別在哪里呢?就是你們所吸收的知識不同,學習習慣不一樣。
小學一二年級: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
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有的時候,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有粗心、注意力不集中、左右寫反、看錯抄錯、添字加字漏字、錯行跳行等問題。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的感知覺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一些市面上的機構(gòu)會把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歸結(jié)為感統(tǒng)失調(diào)問題,家長們不必盲目相信。所謂的感統(tǒng)問題指的是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但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感統(tǒng)失調(diào)造成的。就像我們說,闌尾炎會導致肚子疼,可并不是每次肚子疼都是闌尾炎造成的。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點,家長們其實不用焦慮,因為部分問題會隨著年齡增長,隨著閱讀寫字經(jīng)驗的增加,自然而然消失。
第二點,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特別粗心,比如說明明在草稿紙上寫的“56”,謄到本子上就變成了“65”了。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的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粗心問題呢?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掌握適當?shù)膶W習方法。
如何減少孩子粗心,其實也不難。就是跟他提一些要求,每次當他在草稿紙上向本子上進行謄寫的時候,要增加一個步驟,比如再看一遍草稿紙上的答案。這樣的話,其實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因為粗心而造成的錯誤。
現(xiàn)在很多小朋友都需要家長在旁邊陪讀,陪讀要有方法,鼓勵要有技巧。可以逐步減少家長陪讀的時間,增加鬧鐘陪讀的時間。一開始不用學太久,讓孩子自己依據(jù)鐘表逐步增加學習時間。
很多孩子,書包都要爸媽幫他收拾。我們可以讓孩子逐步了解時間,增強學習節(jié)奏感,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別人的事,更不是父母的事情。
如果孩子作業(yè)大概要半小時完成,我們可以在開始時,每天都陪他半個小時。突然有一天,告訴孩子:“你看到這個指針了嗎?現(xiàn)在指在20分鐘的位置,我只能陪你20分鐘了,最后10分鐘我有事情要去忙了。10分鐘以后我會準時回來,這10分鐘你必須要把這些作業(yè)完成,10分鐘后我來找你?!边@時,可以定個鬧鐘,10分鐘后準時來找他。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學習是有時間要求的,寫作業(yè)是要提高效率的。
鼓勵要有技巧,要及時強調(diào)完成后的成就感,這里面就涉及兩個問題:第一,什么是表揚?第二,什么是鼓勵?
我們說所謂的表揚就是“你真好” “你真棒”“你真聰明”。表揚針對的是什么?針對的是人,針對的是結(jié)果。鼓勵則不一樣,鼓勵針對的是事,針對的是過程。當你批評孩子的時候,他有非常強烈的反抗意識,很可能是從小被表揚得太多了。他會認為“我很棒”,這時候,他對批評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我們換成鼓勵,比如說“你這件事情做得很好,是因為剛才我發(fā)現(xiàn)你失敗了好幾次,但你依然專心堅持下來,想辦法把問題解決了?!遍L此以往,孩子的想法就會發(fā)生變化,他就會覺得:“我做得好,是因為我哪一個步驟做得比較好?!边@個時候他就更容易接受你對他的建議或者批評了,所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鼓勵的方式”以及強調(diào)完成后的成就感。
以上分享了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容易犯的錯誤,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有什么建議?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并且能夠自己干
其實,想做到這一點,真的不容易。下面我給大家羅列幾條做法:
1.知道自己明天上什么課,帶什么書。自己收拾書包。(對應不良學習習慣:沒有生活經(jīng)驗,不需要對事物負責)
2.坐姿正確,握筆正確,能夠在家長幫助下完成讀題和作業(yè)。(對應不良學習習慣:精細動作差)
3.盡量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事。不拖拉,注意力不分散。(對應不良學習習慣:掌握不了時間節(jié)奏,注意力不集中)
4.有固定草稿本,也按照一定格式認真打了草稿。(對應不良學習習慣:粗心)
5.善于管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對應不良學習習慣:丟三落四)
6.經(jīng)常配合一些大肌肉訓練帶有平衡感的運動,比如游泳,跳繩等。(對應不良學習習慣:運動能力差)
有的家長朋友非常關心孩子,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一會兒把門推開了,端一盤水果到孩子的面前。一會兒過來問“渴不渴,要不要喝點水”等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注意力被打斷,對他將來的學習非常不利。
有的家長直接抱怨:“我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人大腦前額葉功能區(qū)的一個功能,你觀察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注意力集不集中,打游戲的時候注意力集不集中,刷小視頻的時候集不集中?如果這些時候注意力都很集中,說明孩子本身注意力是沒有問題的。
那可能就是自控力的問題。如何實現(xiàn)自控?
第一,減少干擾。
第二,讓他心中有一個目標。有目標感,他才能夠完成自控。比如我們盡量讓孩子在學習之前上完廁所,然后在學習的桌子上,盡量減少可以分散他注意力的東西。我不知道各位家長朋友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我曾經(jīng)見過一個孩子寫字的時候拿著他的鉛筆對準一個電動削筆刀,一插進去自動削鉛筆。寫兩個字,錯了,后怎么辦?那個孩子學習方式很優(yōu)雅,他拿著電動橡皮擦,手都不用動地放在錯字上面,一會兒就擦干凈了。擦干凈還不算,他還有電動的桌面吸塵器。沒寫兩個字又錯了,這套程序再重新操作一遍。
有的孩子桌面上有玩偶、手辦、漫畫、小說。有的橡皮可拆分,一塊橡皮可以拆成好幾個部件,還可以重新組裝在一起。家長要盡量減少干擾,除了必要的本子、文具、書和鬧鐘,不要有任何能夠影響他的東西。
第三,孩子要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如果能夠按照一定格式打草稿的話,就可以有效地減少他粗心的問題。
最后,避免丟三落四這個問題,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如果有條件,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有平衡感的大肌肉運動。運動能力強,對學習是有幫助的,比如說帶著孩子跑步、游泳、跳繩。這些都是可以立刻去完成的,我們可以在操場跳跳繩,或者讓孩子沿著馬路邊走,鍛煉平衡感,這些既不用花錢,又能行之有效地幫助孩子。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粗心怎么辦?
2017年,我承接了安徽省教育廳的一個重大課題。課題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孩子四年級到五年級的時候,感知覺對他的學業(yè)成就影響就不太大了。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主要是由于粗心。
大家如果有去醫(yī)院看望過病人的,會看到護士用藥的時候,往往要做到三查九對。(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九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用藥時間、用法、濃度、有效期,過敏史)護士為什么要三查九對?原因非常簡單,就是通過增加中間執(zhí)行的步驟來減少用錯藥的可能。那么,我們借用這個思路來想一想,減少孩子粗心,其實也不難。我們可以適當帶著孩子做一些和視知覺、聽知覺有關的一些小訓練。比如提供一組數(shù)字:“66696669666691”,問孩子其中一共有多少個“9”。相信反復訓練,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變得更加細心。
【問題答疑】
家長提問:我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因此產(chǎn)生了一些焦慮心理,想問下您有沒有一些好的解決方法。
丁老師答疑:當你能夠認識到自己期望值過高,并且產(chǎn)生了焦慮,這就是孔德悖論所說的:意識不可能自己觀察自己。我讓你不要焦慮,你肯定很難做到。這時候怎么辦呢?提高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世界是如此豐富。有的時候我們會焦慮,其實還是自己看得太少了。
當我們能夠看到更豐富、更廣闊的世界,當我們看到更多的孩子時,看到這個世界上有的孩子在為了一點點的學習資源苦苦掙扎,自己的心好像也慢慢平靜下來了。
家長提問:我是一個四年級孩子的家長,我們也是在鼓勵他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縮短陪伴他的時間。但是近期幾次單元測,孩子考得不是特別理想。我發(fā)現(xiàn)孩子逐漸開始有一種“躺平”的心理,我比較擔心,不知道該怎么跟孩子去溝通。
丁老師答疑:我先說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孩子說不喜歡老師,那怎么辦呢?我給學生支了個招:“這樣吧,你想象一下20年后當你事業(yè)有成,昂首闊步地再次走入學校的時候,再去看看那個你不喜歡的老師。你覺得他還是那么討厭嗎?可能沒有那么討厭了,那是因為他只是你人生道路上幫助過你的一個人,只是當時你不理解而已?!?/p>
這樣想想,有些東西就放下了。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會覺得,有一些東西好像通過努力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這時候,家長可以通過兩個方向進行引導。
第一個:孩子真的努力了嗎?有些孩子所謂的努力并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他可能只是當著家長面努力,其實背后很多該做的并沒有做到。第二點呢,就是讓他縱向地看自己。但是這很難,因為他處于橫向比較的大環(huán)境中,那父母要做的就是少進行比較,讓他看到自己每一天的進步,每天強調(diào)小小進步的成就感,或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他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