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
圖/視覺中國
在2022年的年初和年末,因時之需,張文宏再次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2022年1月,上海劃定了靜安區(qū)的一家奶茶店為風險區(qū),被網友形容為“最小中風險地區(qū)”。張文宏向公眾解釋這種最小風險區(qū)劃定,要以非常早期、傳播鏈清晰、大數據追蹤到位等為前提,他呼吁不要神話“最小風險區(qū)”,也不盲目擴大風險區(qū),影響正常生活。
與此同時,張文宏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被問到,有人害怕因為疫情回不了家,應該怎么安慰她?“告訴她,這會是最后一個寒冬,我們加油。我們相信中國,相信世界,有這么多人一起在努力,我們會渡過這個寒冬。”張文宏回答。也是在2022年初,張文宏向公眾科普,對于獲得免疫力的人來說,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但免疫力不夠強大,沒有很好的醫(yī)療資源,奧密克戎“會咬人”。2022年末,許多感染過奧密克戎的人對這一判斷都深有體會。
三年來,張文宏幾度被卷入輿論的漩渦中,有爭議也有非議。但正如公共衛(wèi)生專家寧毅所說:“疫情焦灼的時候,進退兩難,考驗心智,學術爭鳴在所難免,任何人不分背景,都可以參與學術爭鳴,從不同視角分析和應對解決疫情難題。摒棄那些斷章取義、煽動群眾斗群眾的思想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爭鳴?!?/p>
圖/視覺中國
2022年春天,在喧囂的輿論中,張文宏在公眾視野里消失了一段時間。但3月14日,在上海全域靜態(tài)管理之前半個月,他在個人微博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抗疫兩年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是漫長冬夜還是倒春寒?》的文章,在其中寫道,盡管這個病毒的病死率已經很低,在已經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病死率已經低于流感,“但是我們中國如果現在迅速開放,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yī)療資源擠兌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彼粲?,要借助此次一定會到來的社會面清零所帶來的難得的機遇期與窗口期,準備好更為完備、智慧、可持續(xù)的應對策略,包括: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針接種,以及更好的疫苗和疫苗接種策略,可以廣泛供給的口服藥物,可以負擔得起的廣泛提供的居家檢測試劑,得到有效訓練和預演的分級診療策略,未來居家隔離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規(guī)模輸入與本土疫情疊加時所需的完整防控體系和充足醫(yī)療資源的準備等。
2022年5月,本刊曾向上海市有關部門約訪張文宏,對方答復:張醫(yī)生現在不接受任何采訪,要保護張醫(yī)生,請你理解。后來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和方艙里幾次看到張文宏,作為一名感染科醫(yī)生和防控專家,他的工作從未停止。
2023年1月初,張文宏出現在上海各區(qū)的社區(qū)醫(yī)院里。他對社區(qū)醫(yī)生進行培訓,講述臨床判斷及治療方法。他說得細致,舉例具體,時不時問出“扎心”的問題,指出基層治療方法上的問題。他與社區(qū)醫(yī)院里的患者用上海話交流,多是看診,偶有玩笑。他對著鏡頭說,這里(社區(qū)醫(yī)院)人少,掛水條件比華山醫(yī)院還好呢——他不遺余力地向上海市民宣傳、推廣分級診療,這是緩解當前醫(yī)療資源擠兌的方法。
許多人會被張文宏的講話逗笑。他是個生動的人,會用精彩的比喻向大眾傳遞科學知識及防控救治理念,因為他深信并呼吁:戰(zhàn)勝病毒需要耐心、勇氣和智慧,需要所有市民共同努力。
經過三年,張文宏顯得可靠且珍貴:他視野開闊,堅持用科學說話,注重科普,以專業(yè)身份致力于幫助國人回歸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醫(yī)生,他實事求是,沒有因為某些爭議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