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東 王秀靜
摘 要:板栗屬于一種多肉植物,其果實營養(yǎng)豐富,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植物。因此,大眾對板栗品質的要求也隨之增加。隨著人們對食品的日益重視,人們對綠色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在栗樹的栽培和經營中,由于其容易遭受各種病害的侵襲,因此,促進其高產和綠色防控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對板栗栽培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板栗;栽培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
板栗是一種具有木材價值和食用價值雙重用途的樹種。板栗因其質地特殊,其澀皮易于剝落,尤其具有較高的抗逆性和抗病性,除具有栗科植物耐旱、耐毒害的共性之外,還具有較高的抗病性,因此在全世界的食用板栗中都享有極高的聲譽。要適應我國的市場需求,就必須繼續(xù)擴大板栗栽培。
1 板栗栽培技術
1.1 向陽栽種
板栗喜歡光照,選擇的場地要求有充足光照,避免陰坡。根據栗樹深層根系特性,要求其土壤排水能力必須達到50厘米以上。
通常在2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選擇無病蟲害,高90厘米以上的樹種。在地面上開挖80厘米左右的固定穴坑,每次用20~30千克的土壤混合,然后將土壤攪拌均勻,用水壓實。種植苗間距為3米×4米。幼苗移位時,要修剪太多的根,將其置于定植洞穴中,然后澆水,覆蓋薄膜,以增加溫度和水分,增加幼苗的存活率[1]。
1.2 整形修剪
板栗適宜于天然開放的、小冠稀疏的樹種。在這些條件下,天然開放的心形適宜種植在斜坡地區(qū),樹木高度不超過3米,且有充分的遮蔭和良好的光照,有利于果實的生長;在斜坡地段,采用小冠疏層形法,可在主要樹枝上直接培育結結實實的果枝,節(jié)約養(yǎng)分輸送,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在樹體發(fā)育良好的情況下,利用輪換更新的方式培育出了較好的成材率,從而達到了果實的目的。在生育過程中,在興枝新枝達到30厘米時,要及時摘心,促進枝條的發(fā)育,使其提前結出果實。
盛果期樹修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樹形和果枝,同時要注意到開花時對光能的需要,同時要注意到疏浚過多的養(yǎng)分。天然心形可以在3個不同的方位分別保持1根主干,并在每個主干上分別培育2~3根的側枝條,以防止彼此間的干涉。通過對結果母枝進行輪換,從而實現了對結果母枝、控制徒長枝、維持穩(wěn)產。同年12月至翌年2月是栗樹最佳修剪時間,剪掉病枝,集中銷毀。
1.3 肥水管理
板栗具有良好的抗化肥能力,但在施用時應重視施用的濃度及用量。通常一年兩次追肥,第一次是在初春2~3月份,以氮、磷肥為主,每次施肥0.5~1.0千克;第2次為8月上旬,以磷、鉀肥為主,每次施0.5~1.0千克磷鉀肥。在收獲后,配合施基肥進行一次深翻,以提高土壤的透氣度。肥料主要是由發(fā)酵過的牲畜糞便和堆肥,每666.7平方米施3噸。在施完肥料后,可以進行灌溉,以預防冬季干旱。山地栗樹的生長受到干旱、缺水和營養(yǎng)損失的制約。可以選用天然生草或人造三葉草、長柔毛野豌豆等。在生草長至35厘米以上時,進行除草,并將其鋪在樹冠上[2]。
1.4 嫁接
在單樹5千克以下的實生栗樹上,可以采用改良的方法進行改良。從立春到驚蟄前后進行抽穗是最好的選擇,可將其深埋于地下室或溝槽的潮濕沙土中,并注意溫度和水分的調控,以防止其失水、萌芽和霉變。在3月底至4月初,要確保在接穗處有3根或更多的花蕾。按樹梢的枝條數目及粗密度來決定,以30~40厘米為基準,將一株嫁接在主枝上。在嫁接時,首先要選擇好的位置,然后把30厘米以上的地方剪掉。
2 板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2.1 板栗疫病
板栗疫病病程早期,病灶呈紅褐色,不規(guī)則形,病灶柔軟,病灶內有黃色的液體。經過一時期的擴張,病斑脫水,萎縮,開裂,皮層由灰色到青黑色,并有細小的黑點。
預防病害應以防止創(chuàng)口,控制樹枝病蟲害,用涂抹液(或涂料)涂刷剪鋸口,嫁接口等防止病原體感染。對已發(fā)生病害的板栗,先刮去病斑,再用石硫合劑或5%的毒力清水劑100~200倍藥水涂抹在被刮傷的地方,將被刮掉的病皮集中焚燒。對發(fā)生較重的枝條或枝條,應及時鏟除或剪除病根,并將其移出園內燒毀。
2.2 板栗炭疽病
板栗炭疽病主要對葉子和果實造成傷害。病斑呈不規(guī)則形狀,呈深棕色或深棕色,在其表面有很多細小的黑色斑點,在病斑的四周有細小的紅棕色邊沿;受害的板栗以褐色斑點為主,病態(tài)的板栗殼頂端呈深褐色,種子呈近圓形、深褐色或深黑色,果實發(fā)育到晚期,果實逐漸萎縮。
控制措施:①與冬季修剪相配合,及時剪除病根,對樹下落葉、枝梢、果實、栗棚進行全面清理,并將其全部掩埋或焚燒,以消除其過冬病菌。②在春天萌動之前,在果樹上噴灑1次5度硼硅膠;4~5月份用65%代森鋅800倍,8月中旬用430克/升戊唑醇懸浮液4000~5000倍液。同時治療白粉病、赤斑病、銹病等[3]。
2.3 栗大蚜和紅蜘蛛
栗大蚜成蟲、若蟲及越冬卵呈黑色,通常在樹蔭下或粗枝底部形成一層,成片成片,在春天的時候會在板栗萌動時進行越冬。紅蜘蛛主要在1~4個月的樹枝上進行越冬,在栗樹的葉片和花序中進行幼蟲的孵化。
控制措施:在幼蟲時,用5%的吡蟲啉可濕粉2000~3000倍,并用18%的阿維·螺螨酯懸浮液2000~3000倍液進行處理。
綜上所述,板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要掌握病蟲害的特點、發(fā)生原因和發(fā)生的特點,采取先進的防控技術、產品和經驗,采取綜合防控措施,確保我國的高產穩(wěn)產,確保板栗栽培及生產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張守兵.板栗的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策略--以鎮(zhèn)安縣板栗為例[J].林業(yè)科技情報,2020,52(02):27-29+32.
[2] 任祖艷.板栗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花卉,2018(10):254-255.
[3] 李鳳英,張迎臻,侯明信,李鵬飛.板栗有機栽培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108.
作者簡介:
張愛東,男,天津市,漢族,本科,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林業(yè)。
王秀靜,女,天津市,滿族,本科,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林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