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個小妙招兒
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僅能使我們透徹地理解文章,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從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我有三個小妙招兒來對付這類問題。
第一,我在閱讀全文后,弄懂文章大意,緊扣文章題眼,把握文章的基調(diào)。有些文章題目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只要我們圍繞文章題目進行分析、揣摩,就能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頌了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fā)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第二,我會在文章中找到一些重點詞句,體會字里行間的感情。有些文章,往往在文中出現(xiàn)一些富有哲理的話,只要抓住這些重點句子,就能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如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時,要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第三,我會嘗試概括文章內(nèi)容,體會感情。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再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內(nèi)容,然后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先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又描述了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以及對圓明園被毀的痛惜之情,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借“物”有感
我通常借助具體事物、場景、細節(jié),體會感情。有的文章通過對某種具體事物的描寫來寄托作者的情感。我們首先要明確文中事物的特點,然后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落花生》,從文中的對話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不圖虛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特點,作者借物喻人,揭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場景描寫是記敘文中對多個人物在一起構成的生活情景的描寫,作者的真實情感會在具體的場景描寫中自然流露出來。如《父愛之舟》描寫了“我”和父親逛廟會的場景,“我”不忍心叫父親買吃的和父親給“我”買豆腐腦而他自己卻不舍得吃的細節(jié),流露出父子之間的溫情。細節(jié)描寫是指作品中對一些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的具體細膩的描寫。
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有助于表現(xiàn)深刻的作品主題。如《慈母情深》中,“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一卷”“皺皺的”“毛票”說明錢的面值小、積攢的時間長:“龜裂的手指”說明母親工作辛苦,小小的細節(jié)寫出了母親掙錢的不易。
結合前情背景、資料,體會感情
有些文章,借助查找作者生平、生活經(jīng)歷、寫作背景或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蘊含的情感。
如《少年中國說》的寫作背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陰謀瓜分中國,污蔑中國是“東亞病夫”“一盤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國主義列強共管或瓜分。國內(nèi)的一些人又自暴自棄、崇洋媚外。梁啟超為了駁斥帝國主義的野蠻行徑和卑劣陰謀,激發(fā)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寫了這篇文章。了解到這些,我們就能深刻地體會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以及熱愛祖國、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的情感。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無論采取哪一種方法,都只有在熟讀文章、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