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皖倩, 李友心, 洪自強, 程昕昕
(安徽科技學院 農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甜玉米屬玉米屬(ZeamayL.)的一個亞種,因其鮮果穗乳熟期籽粒營養(yǎng)豐富、風味優(yōu)良,深受消費者喜愛,因此也有“水果玉米”的美稱[1]。近年來,由于市場需求的提高,篩選出高產(chǎn)和優(yōu)質的甜玉米品種已成為育種的主要目標之一[2]。而關于甜玉米品質的綜合評價是需要考慮多個性狀間的相互協(xié)調和對農藝性狀及產(chǎn)量性狀進行兼顧和提高[3]。
甜玉米品質及主要農藝性狀受數(shù)量性狀控制[4]。目前有關作物品質綜合評價主要采用相關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及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等[4-8]。李曄等[9]通過相關性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穗行數(shù)和穗粗、軸粗呈顯著正相關,行粒數(shù)與穗長相關性極高,且與總葉片數(shù)、株高、穗位高和吐絲期等均呈顯著正相關。張振良等[6]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出50份鮮食甜糯玉米品種前5個主成分(粒重構成因子、果穗重量因子、外觀品質因子、穗部性狀因子、蒸煮品質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89.42%,并將50份甜糯玉米聚4類,第Ⅱ、Ⅲ、Ⅳ類群又可分別分為2個亞類群。王俊花等[4]通過灰色關聯(lián)篩選出綜合排名前10的甜玉米雜交組合。目前,有關甜玉米農藝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以及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綜合評價的研究方法鮮有報道。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相關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以及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對13個甜玉米品種的株高、穗位高、百粒重、穗籽粒重、穗軸重軸粗、穗長、禿尖長、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穗粗等11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為篩選優(yōu)良甜玉米品種提供理論參考。
本試驗選取的13個甜玉米品種均由安徽省玉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分別為鳳甜8號、鳳甜188、粵甜16(CK)、浙甜19、桂甜612、維甜1號、創(chuàng)甜20號、滬甜21、仲甜10號、滬甜12、浙泰甜912、新美甜814、清泰甜6號,與粵甜16(CK)進行比較試驗。
試驗材料于2021年4月23日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雷達山(安徽科技學院種植基地)進行播種,地勢平整,海拔為80 m,無前茬作物,5月15日進行定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小區(qū)面積為6 m×4 m,行數(shù)6行,收中間4行計產(chǎn),密度為52 500株/hm2,按照常規(guī)大田進行管理。在玉米吐絲前選擇6株表現(xiàn)一致的代表性植株進行掛牌套袋,等到果穗吐絲完全后再進行自交。
授粉后21 d每小區(qū)隨機取10株甜玉米進行測定,主要包括株高、穗位高、鮮百粒重、穗籽粒重、穗軸重、軸粗、穗長、禿尖長、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穗粗等性狀[10-13]。
采用Excel 2019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灰色關聯(lián)分析;采用DPS 6.05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26.0進行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相關性分析。
由表1可知,參試甜玉米品種的農藝性狀差異較大,變異系數(shù)范圍為0.07%~83.09%,其中,禿尖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83.09%;穗位高、鮮百粒重、鮮籽粒重、穗軸重、軸粗和行粒數(shù)的變異系數(shù)處于12.95%~25.51%;株高、穗長、穗行數(shù)和穗粗的變異系數(shù)較小,分別為8.45%、7.52%、9.81%和0.07%??梢?禿尖長選育潛力最大,穗粗選育潛力最小。
表1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的性狀變異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character variation of 13 sweet maize cultivars
相關性分析(表2)表明,13個甜玉米品種的株高和穗位高呈極顯著正相關;穗位高和穗長呈顯著正相關;鮮百粒重與穗籽粒重、穗軸重呈顯著正相關;穗籽粒重和穗軸重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穗粗呈顯著正相關;穗軸重與軸粗、穗粗呈顯著正相關。
表2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農藝性狀相關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13 sweet corn varieties tested
對參試甜玉米品種的11個農藝性狀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根據(jù)累計貢獻率≥85.00%具有代表性原則,提取前5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89.68%(表3),可代表11個農藝性狀所反映的遺傳信息。第1主成分特征值為4.055 1,貢獻率為36.86%,權重系數(shù)最大,說明其綜合原有變量的能力最強。其中,株高、穗籽粒重、穗粗和穗軸重權重系數(shù)均較大,尤其以穗籽粒重為最大,因此,第1主成分可做綜合為產(chǎn)量因子,是參試甜玉米評判的主要指標。第2主成分特征值為2.115 8,貢獻率為19.23%,行粒數(shù)權重系數(shù)最大,穗軸重次之,因此第2主成分為行粒數(shù)因子。行粒數(shù)是影響甜玉米單穗產(chǎn)量和外觀的重要影響因子之一。第3主成分特征值為1.453 3,貢獻率為13.21%,穗位高權重系數(shù)最大,為0.461 0,因此第3主成分為穗位高因子。第4主成分特征值為1.726 3,貢獻率為11.60%,禿尖長及穗行數(shù)權重系數(shù)較大,因此第4主成分為外觀因子。第5主成分特征值為0.964 5,貢獻率為8.77%,禿尖長權重系數(shù)最大,因此第5主成分為禿尖長因子,禿尖長是影響單穗產(chǎn)量和外觀的重要因子之一,所以選育鮮食甜玉米盡量要求禿尖長小。前5個主成分函數(shù)表達式:
表3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的11個性狀指標在各主成分中的權重系數(shù)Table 3 Weighting coefficients of 11 personality traits in each principal component of 13 tested sweet corn varieties
Y1=0.173 7X1+0.155 6X2+0.168 4X3+0.189 4X4+0.175 8X5+0.147 3X6+
0.105 0X7-0.049 4X8+0.099 4X9+0.028 7X10+0.180 8X11
(1)
Y2=-0.255 8X1+0.358 6X2+0.282 1X3-0.283 5X4+0.358 6X5+0.190 5X6-
0.447 6X7+0.178 0X8-0.302 6X9+0.312 5X10+0.190 5X11
(2)
Y3=-0.197 7X1+0.186 7X2-0.022 7X3+0.154 8X4+0.186 7X5-0.188 9X6+
0.205 7X7-0.069 5X8+0.286 2X9+0.461 9X10-0.188 9X11
(3)
Y4=-0.067 9X1-0.013 8X2+0.070 3X3+0.141 4X4+0.074 1X5-0.363 7X6+
0.259 9X7+0.450 6X8+0.313 8X9+0.151 9X10-0.136 7X11
(4)
Y5=0.266 9X1-0.118 6X2+0.261 9X3-0.117 0X4-0.026 3X5+0.182 5X6-
0.146 8X7+0.540 5X8-0.131 5X9-0.530 4X10-0.000 1X11
(5)
分別以5個主成分的貢獻率為權重,構建主成分綜合評價模型公式:F=0.369Y1+0.192Y2+0.132Y3+0.116Y4+0.087Y5,其中F為樣本綜合得分。
參試甜玉米品種綜合得分如表4所示。13個甜玉米品種綜合得分存在明顯差異,粵甜16(CK)排名第12位,創(chuàng)甜20號排名第1,依次為浙甜19、新美甜814、滬甜21、清泰甜6號、鳳甜188、滬甜12、桂甜612、鳳甜8號、仲甜10號、浙泰甜921,說明這11份甜玉米綜合性狀較大、育種價值高、生產(chǎn)潛力大。
表4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綜合得分及排序Table 4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ranking of 13 sweet corn varieties tested
由圖1可知,所有參試甜玉米品種可聚成2大類群(I和Ⅱ類群),第I類群又可聚類為2個亞類群。各類群主要平均值見表5。
圖1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的系統(tǒng)聚類分析結果Fig.1 The results of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of 13 sweet corn varieties tested
表5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類群性狀Table 5 Cluster traits of 13 tested sweet corn varieties
第I-1類群主要包括鳳甜8號、仲甜10號、維甜1號、桂甜612、鳳甜188、粵甜16、浙泰甜921等7個甜玉米品種,該類群株高、穗位高、鮮籽粒重、鮮籽粒重等農藝性狀指標較低;第I-2類群包含新美甜814、清泰甜6號、滬甜12、滬甜21等4個甜玉米品種,該類群軸粗、穗粗指標值最大;第Ⅱ類群包括浙甜19和創(chuàng)甜20號2個甜玉米品種,該類群株高、穗位高、鮮百粒重、穗籽粒重、穗長、穗行數(shù)等農藝指標數(shù)值均為最高。因此,第I-1類群農藝性狀較差;第I-2類群農藝性狀表型中等水平;第Ⅱ類群的甜玉米在株高、穗籽粒重、穗百粒重等一系列指標都表現(xiàn)出較高水平;綜上,第I-2類和第Ⅱ類群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以參試甜玉米品種的11個性狀的最大值建立參考品種,參考品種的基本性狀為株高280.33 cm、穗位高135.00 cm、鮮百粒重43.64 g、穗籽粒重318.86 g、穗軸重131.47 g、軸粗3.51 cm、穗長23.63 cm、禿尖長4.37 cm、穗行數(shù)20.67行、行粒數(shù)47.33粒、穗粗5.57 cm,數(shù)據(jù)無量綱處理后,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參試甜玉米品種的加權關聯(lián)度,如表6所示?;诨疑到y(tǒng)理論的關聯(lián)度分析原則,關聯(lián)度越大,則與參考品種越接近,說明質量越高,反之則低[4],參考品種的關聯(lián)度結果表明,創(chuàng)甜20號、浙甜19、新美甜814、清泰甜6號、滬甜21、鳳甜188、滬甜12、鳳甜8號、桂甜612、仲甜10號和浙泰甜921等11個甜玉米品種均高于粵甜16。綜上,這11個甜玉米品種與參考品種較為接近,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為優(yōu)良。
表6 13個參試甜玉米品種關聯(lián)度及排序Table 6 Correlation degree and ranking of 13 sweet corn varieties tested
農藝性狀是評判作物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相關性研究發(fā)現(xiàn),鮮百粒重與穗籽粒重、穗軸重呈顯著正相關,穗籽粒重和穗軸重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穗粗呈顯著正相關,這與裴志超等[11]和張正等[14]研究結果相似。主成分分析法是在極少損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為少數(shù)幾個綜合指標的一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4,10-15]。本試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將11個性狀轉化為5個主成分(產(chǎn)量因子、行粒數(shù)因子、穗位高因子、外觀因子、禿尖長因子),其累計貢獻率達到了89.68%,這與魏常敏等[16]和王俊花等[4]研究結果相似。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浙甜19、創(chuàng)甜20號、清泰甜6號、鳳甜188、滬甜12、鳳甜8號、浙泰甜921、滬甜21、桂甜612、仲甜10號等11個甜玉米品種均優(yōu)于對照。
聚類分析法是依據(jù)研究對象特征進行分類[17],聚類分析法將參試甜玉米品種分為2大類,第Ⅱ類群又可聚成2個亞類群。其中浙甜19、創(chuàng)甜20號、清泰甜6號、新美甜814、滬甜12、滬甜21處于I-2和Ⅱ類群?;疑P聯(lián)度分析法因其計算量少又十分方便等優(yōu)點,因此在篩選農作物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18-20],通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篩選出創(chuàng)甜20號、浙甜19、新美甜814、清泰甜6號、滬甜21、鳳甜188、滬甜12、鳳甜8號、桂甜612、仲甜10號和浙泰甜921等11個甜玉米品種表現(xiàn)優(yōu)于對照品種。
因此,基于相關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以及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研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甜20號、浙甜19、新美甜814、清泰甜6號、鳳甜188、鳳甜8號、滬甜21、桂甜612、仲甜10號、滬甜12以及浙泰甜921等11個甜玉米品種均優(yōu)于對照,可進一步進行比較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