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海
凡賑災、慈善,或哪個藝人遇到困難,藝人們就會組織義演。行話叫“搭桌”,就是演出掙的錢,藝人們全不要,都交給有困難的藝人;而且,這種義演陣容強大,打破藝人的所在班社,以及講排位、爭“大軸”的舊習。這也是津門曲藝人具有的令業(yè)內刮目相看的好傳統(tǒng)。
上世紀40年代,河北鳥市聲遠相聲園子的藝人張寶茹因病臥床,家里揭不開鍋了。得知這個情況后,相聲藝人擬舉行“搭桌”義演。當時各個園子業(yè)務都不好。為了提高上座率,藝人們決定聚集優(yōu)勢陣容,每個參演者都要亮絕活。
義演由獨享太平歌詞領銜聲譽的楊少奎開場,演唱他輕易不唱的太平歌詞《秦瓊觀陣》;馮立鐸、劉立福合說《黃鶴樓》;評書藝人姚存禮說評書《聊齋》中的《畫皮》……最后是“相聲大王”張壽臣說《姚家井》。張壽臣的表演,不但得到觀眾的贊揚,就連同行也是無比佩服。楊少奎對同行們說:“都使一樣的‘活,到張壽爺(藝人們對張壽臣的尊稱)的嘴里就不一樣。那大小勁兒,那節(jié)骨眼兒,誰都抖不響的‘包袱兒,到他那兒準響?!边@次義演收入解決了張寶茹的燃眉之急。
在津門曲藝發(fā)展史中,老觀眾還懷念一場空前絕后的義演。1950年,安徽、江蘇一帶發(fā)生水災。消息傳到天津,藝人們積極回應,11月初在中國大戲院組織了三場寒衣勸募賑災義演。說“空前絕后”,是源于1950年11月7日《天津日報》刊登了一篇廣告,題目是“相聲藝人空前未有團結合作義演”。
頂尖的藝人聚集一起演什么呢?真有絕的,他們合作反串全本京劇《法門寺》。侯寶林飾趙廉,小蘑菇(常寶堃)飾宋巧姣,馬三立飾太后,白全福飾劉瑾,趙佩茹飾賈桂,高元鈞飾和尚,常寶霆飾劉媒婆,郭榮啟飾宋國士。龍?zhí)滓矂e開生面,4個大鎧由張慶森、常寶華、全長保、常寶霖扮演。4個宮女由楊少奎、尹壽山、郭啟儒、佟浩儒扮演。楊少奎任舞臺監(jiān)督,他曾講:“因可以即興抓哏,每個人都不含糊,他在后臺光喊‘撅了(即壓縮時間),觀眾們樂得肚子疼。尤其4個宮女又高又胖,男扮女裝,抖‘包袱兒時,臺下觀眾笑成一片……”侯寶林、馬三立、小蘑菇(常寶堃)等出色的唱腔、身段和“現掛”,都令人嘆服。
義演的票價是每張8000元(舊幣),據說比馬連良的票價還貴,就這還是一票難求。最終,演出收入全部上繳勸募總會。盡管當時演員們沒有工資,但他們參加義演仍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