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是他政治上的低谷期,但是卻是其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黃金發(fā)展時期。蘇軾以一種“無意”的狀態(tài)對待書法藝術,而這種“無意”的狀態(tài)正符合道家的“無為”思想。在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之后,本文深入探索蘇軾黃州時期書風風格變化的原因。
關鍵詞:蘇軾;道家思想;黃州時期;書法風格
蘇軾深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響,早在幼年時期蘇軾就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被貶黃州可以說是蘇軾政治生涯中最為沉重的一次打擊。蘇軾受道家順乎自然的影響,轉(zhuǎn)移注意力,他從大自然中尋找生活的美,排遣心中的苦悶、寂寞。初到黃州之時,受到“烏臺詩案”的影響,蘇軾內(nèi)心深處由被貶的恐懼和政治上的不得志情緒占主導,在思想方面也以儒家思想為主導。隨著時間的流逝,蘇軾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似乎沒有初到黃州時那么強烈了,但蘇軾的內(nèi)心深處仍有政治上不得志的苦悶,他想要找到釋放苦悶的通道,道家思想便成為蘇軾這一時期的主導思想。
宋廷位在《蘇軾書法特點分析》中以蘇軾的書論思想作為切入點,具體分析了蘇軾在楷書、行書等方面的不同藝術風格特點。文章主要通過對作品中字形結(jié)構(gòu)進行具體分析來呈現(xiàn)蘇軾字形橫扁、以欹側(cè)為主的書法藝術風格特征。原文中將較多的筆墨放在了字形結(jié)構(gòu)的分析以及蘇軾書論的相關內(nèi)容上。
許外芳所著的《論蘇軾的藝術哲學》,該著作主要通過概述蘇軾的儒佛道思想來進一步從書法、繪畫、文學等方面談論蘇軾的藝術哲學。蘇軾被貶黃州在作者看來,雖是他在政治生涯上的一次沉重打擊,但是受到老莊順乎自然的思想觀念的影響,蘇軾沒有走向頹廢的道路,反而寄情山水,從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樂趣,借此排解心中的煩悶。
當前,學術界對蘇軾書法風格特點的研究切入點各不相同。
在《蘇軾早、中、晚期書法作品之比較》一文中,夏威夷從分析宋代大背景的宏觀角度入手,逐漸聚焦到蘇軾這一個體之上,結(jié)合蘇軾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比較分析蘇軾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早、中、晚三期的書法風格特征。蘇軾早、中、晚期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了不同的風格面貌。在書法審美風格方面,蘇軾與晉人大致保持一致,而魏晉時期道家思想盛行,因此在蘇軾的書風轉(zhuǎn)變過程中,道家思想是否起了作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仍需要通過查找和對比文獻資料進行驗證,方能得出結(jié)論。
謝可人在《蘇軾徐州時期書法活動研究》中指出,目前學界對蘇軾徐州時期的書法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其嘗試從蘇軾在徐州期間的書法、文房四寶鑒賞活動、功績以及交友題字等方面系統(tǒng)分析蘇軾在徐州時期的書法相關活動。徐州時期是蘇軾書法藝術的上升期,通過對蘇軾在這一時期與書法相關活動的系統(tǒng)研究,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蘇軾書法藝術風格的變化。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根據(jù)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其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黃庭堅曾將其總結(jié)為“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沈著”。受宋代社會環(huán)境以及社會思潮的影響,蘇軾的思想也同樣受到儒、佛、道三家的影響,是三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饵S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因文字獄被貶黃州期間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蘇軾當時的惆悵、孤獨之情?!敖衲暧挚嘤辏瑑稍虑锸捝?,寒食節(jié)再加上空中的綿綿細雨,蘇軾將報國無門、不得重用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在了《黃州寒食詩帖》中。被貶黃州期間似乎成了蘇軾人生的轉(zhuǎn)折點,蘇軾用一種更加淡泊寧靜的人生態(tài)度去面對官場的起伏跌宕,用道家思想中的“坐忘”“心齋”之法去修身養(yǎng)性。《黃州寒食詩帖》中提到“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八阑摇倍謱⑻K軾在官場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窮困潦倒、身心俱疲的心境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八阑摇倍制鋵嵤浅鲎郧f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同樣是蘇軾黃州時期的書法代表作品,《前赤壁賦卷》卻呈現(xiàn)完全不同于《黃州寒食詩帖》的風格面貌?!肚俺啾谫x卷》更多了幾分的豁達,也正說明在這一時期,道家思想占據(jù)了主導,那么道家思想究竟是影響了蘇軾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哪些方面,同樣需要分析。
在《論蘇軾黃州時期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楊疾超提到,遠離了政治中心的蘇軾沒有了往日的風光,取而代之的是孤寂、窮困、苦澀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境遇并沒有將蘇軾的才情消磨殆盡,反倒促進了蘇軾藝術高峰的形成。蘇軾在黃州時期的書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求變階段,這一時期的蘇軾思想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開始思考生命的本真。資料記載,《梅花詩帖》或許是蘇軾在黃州創(chuàng)作的第一件作品?!睹坊ㄔ娞肥翘K軾的草書代表作品,作品的開篇之處雖有些拘謹、欲放而不能,但是卻能充分體現(xiàn)蘇軾難以壓抑的悲涼心境。在蘇軾初到黃州的兩三年間,處境可謂極其悲涼,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如《與可畫竹贊帖》《吏部陳公詩跋》《往歧亭詩帖》等。第二個階段是元豐四年至元豐六年初,此時是蘇軾書法創(chuàng)作的高峰階段,《黃州寒食詩帖》《前赤壁賦卷》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處于沉郁狀態(tài)之下的杰作。《前赤壁賦卷》明顯不同于《黃州寒食詩帖》,在這一時期蘇軾已經(jīng)從以儒家思想為主導轉(zhuǎn)向以老莊思想為主導;第三個階段是元豐六年至元豐七年,這一時期是蘇軾書法創(chuàng)作的成熟階段。不同于以往的作品,《杜甫墓歸詩帖》《郁孤臺法帖》等作品中的凝重、苦澀大大減少,多了幾分輕松和超然。蘇軾的書法藝術風格更加接近魏晉時期的審美趣味。道家文化在魏晉時期迎來了空前的繁榮,蘇軾在這一時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見道家思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之大。
鄒建雄的《道家思想與蘇軾書法創(chuàng)作》是從道家思想角度出發(fā),指出道家思想對蘇軾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涉及多個方面。首先在對書法藝術性質(zhì)的認識上,蘇軾認為書法藝術是“自娛”的一種手段。《六觀堂老人草書》中說:“草書非學聊自娛?!碧K軾的這一觀點更多體現(xiàn)在他對草書的看法上?!肚f子》的開篇《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蔽恼轮刑岬降摹爸寥恕薄吧袢恕薄笆ト恕币蛞砸环N“逍遙游”的心態(tài)對待世間萬物而被莊子認為是道家理想人格的象征。蘇軾也同樣持有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并且這種人生態(tài)度對蘇軾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而這種人生態(tài)度與藝術創(chuàng)作相結(jié)合時就成了蘇軾以書法“自娛”的“至樂”心態(tài)。既然蘇軾以一種“自娛”的心態(tài)對待書法,那么在書寫創(chuàng)作時就會有一種“無意”的狀態(tài),他在《評草書》中曾提到“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第二,道家思想影響了蘇軾的執(zhí)筆方式,大多書家采用的是“雙鉤”的執(zhí)筆方式,但是蘇軾采用的是“單鉤”的執(zhí)筆方式,并且蘇軾在《記歐公論把筆》中提到“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蘇軾認為執(zhí)筆方式根據(jù)實際的用筆情況來變化即可,而具體界定何種執(zhí)筆方式更加適合自己的最好標準便是“虛而寬”?!疤摱鴮挕钡膱?zhí)筆觀念與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之理有著一些聯(lián)系。第三,道家思想對蘇軾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其“無法”的創(chuàng)作方法上。蘇軾是宋代“尚意”書風的引領者和典型代表人物,而其“尚意”書風體現(xiàn)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法”。蘇軾就在《石蒼舒醉墨堂》里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又在《評草書》中指出:“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钡兰宜枷胫鲝埲藗兡軌蜣饤壥浪祝捶ǎ?,而追求最高的“道”的自由(即無法)。蘇軾“無法”的主張實際上是道家思想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具體反映。
蘇軾可謂一代文學全才,無論是對詩歌、書法,還是音樂、繪畫,蘇東坡都具有獨到的見解。通過查找知網(wǎng)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有關蘇軾書法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是比較豐碩的,許外芳、阮延俊、曹士東等均有關于蘇軾的專著出版。他們對蘇軾書法風格方面的研究都各有建樹,對蘇軾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蘊、蘇軾的藝術哲學以及蘇軾書法藝術的研究都作了比較豐富的研究。但在目前可見的研究蘇軾文學思想的論著中,著重描寫“老莊思想對蘇軾黃州時期書法風格的影響”的很少。對老莊思想和蘇軾關系的研究主要側(cè)重蘇軾的詩歌、人生境界、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等方面,對蘇軾黃州時期書法藝術風格的變化分析大多是通過分期列舉、對比的形式展開,具體討論是何原因?qū)е绿K軾在黃州時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內(nèi)容展開相對較少。
作者簡介
袁琛越,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研究方向為書法。
參考文獻
[1]夏威夷.蘇軾早、中、晚期書法作品之比較[J].翠苑,2011(3):85-88,96.
[2]宋廷位.蘇軾書法特點分析[J].青少年書法,2011(12):1-8,17-22.
[3]張瑞君.莊子審美思想與蘇軾文藝觀[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29-32.
[4]鄒建雄.道家思想與蘇軾書法創(chuàng)作[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8):12-15.
[5]崔承運.論蘇軾的藝術哲學—以文學散文為中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6):78-86,128.
[6]張莉.意造無法 信手推求—談蘇軾謫居黃州、惠州、儋州時期的書風變化[J].美術觀察,2020(11):62-63.
[7]許外芳.論蘇軾的藝術哲學[D].上海:復旦大學,2003.
[8]胡玉敏.論蘇軾在黃州期間書法創(chuàng)作的情感精神—以《前赤壁賦》和《黃州寒食帖》為例進行分析[J].書法賞評,2016(4):19-21.
[9]楊疾超.論蘇軾黃州時期的書法創(chuàng)作[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0(5):46-51.
[10]謝可人.蘇軾徐州時期書法活動研究[C]//徐州:第24屆中國蘇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蘇軾與徐州卷),中國蘇軾文化研究會,2021.
[11]章太炎.齊物論釋[M].武漢:崇文書局,2016.
[12]蘇軾.自題金山畫像[J].新教育,2021(15):35.
[13]丁萬里.蘇東坡·石蒼舒醉墨堂[J].東方藝術,2017(16):125.
[14]郭慶藩,王孝魚.莊子集釋[M].上海:中華書局,2012.
[15]許偉東.東坡題跋[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