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四節(jié)氣認識“中國時間”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是有千年歷史的中國特有的時間認知體系,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作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和傳承的時間體系及其實踐,二十四節(jié)氣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文化資源,是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智慧彰顯。本刊將陸續(xù)推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二十四節(jié)氣系列,以提升少先隊員弘揚民族精神、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萬物萌生
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故名立春。該時太陽位于黃經(jīng)315°。立春,也喻意春季的開始。立春跟農事密切相關,是啟動農事耕種的重要時令,因而它的許多節(jié)俗活動都帶有鮮明的農耕色彩。
農時篇 · 立春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東風即春風。帶著暖意的春風拂過大地,大地解凍,萬物生機勃然而起,蟄伏了一冬的萬物積蓄了能量,在春天的暖陽里,破土而出。
二候蜇蟲始振
蟄蟲是藏在泥土中過冬的蟲豸。冬眠的蟄蟲在冬日里等待春天的到來,等到立春之時,開始慢慢蘇醒,舒活筋骨。
三候魚陟負冰
陟,升也。河里的冰開始融化,水下的魚兒迫不及待地來到水面上游動,魚兒與碎冰一起漂浮在水上,像魚背負著冰,又像魚與冰融為一體。
習俗篇
迎春
迎春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以及“龜子報春”“銅鼓驅疫”等,都是當時立春節(jié)日的重要活動。
鞭春
將泥塑或紙糊的春牛以杖擊碎,象征春耕開始,催牛耕地。鞭春的儀式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jīng)》后,鞭春習俗傳播更廣。到了明清,鞭春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咬春
立春日時令飲食是做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春餅是立春日典型的時令食品,用面皮將春蒿、黃韭等時令蔬菜包起來,名之為春餅,以表達迎春之意。
詩詞篇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唐·羅隱《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宋·白玉蟾《立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宋·張栻《立春偶成》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
——唐·盧仝《人日立春》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
——元·貫云石《清江引·立春》
方信玉霄千萬里,春風猶未到人間。
——唐·王初《立春后作》
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
——清·黃景仁《賣花聲·立春》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
敲黑板 · 留作業(yè)
1.立春一定是在春節(jié)后嗎?
2.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為什么古人最重視立春?
3.“春日春盤細生菜,
忽憶兩京梅發(fā)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
菜傳纖手送青絲?!?/p>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與立春有關的一種食物,你看出來是哪種嗎?
雨水
滋潤萬物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對于農耕社會而言,雨水是影響農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雨順就是國泰民安的一大要點。
農時篇 · 雨水三候
一候
獺祭魚獺,即水獺,又叫做水狗。立春之后魚感到水暖而浮上水面,水獺便于水邊捕魚。水獺捕魚之后,常常將魚整齊排列在水邊,好似陳列供品祭祀一樣,于是稱之為獺祭魚或者獺祭。
二候
鴻雁來大雁,知時之鳥,對季節(jié)敏感。雨水之后五天,大雁聽見春的腳步,從南向北飛去。
三候
草木萌勸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開始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習俗篇
忙農
事雨水節(jié)氣到來,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嚴寒多雪的冬季已經(jīng)過去,降雨開始并逐漸增多,對農業(yè)生產(chǎn)有著重要的影響。農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雨水節(jié)氣在南方,被稱為“可耕之候”,春耕、春灌、播種、育苗、施肥、防凍、嫁接果木等農事活動便要陸續(xù)展開了。
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一項風俗。到了雨水節(jié)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女婿要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去給岳父岳母送節(jié),稱為“接壽”,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
撞拜寄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jié)氣早晨天剛亮,一些年輕婦人牽著兒女站在大路邊,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jīng)過的行人。當有人經(jīng)過時,無論男女老幼,都會攔住對方,讓年幼的兒女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干兒子或干女兒,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
詩詞篇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云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
——唐·孟郊《春雨后》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宋·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江春行》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志南《絕句》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敲黑板 · 留作業(yè)
1.雨水節(jié)氣那天一定會下雨嗎?
2.關于雨水的別稱、雅稱很多,你能數(shù)出幾個?
3.下面兩個甲骨文字型,你知道是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