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切爾
清末畫家徐達章善繪畫、工詩文、精篆刻,尤其擅長繪制肖像、山水和花卉,在當時名氣很大。而現(xiàn)在我們對徐達章最為熟悉的標簽卻是——他是繪畫大師徐悲鴻的父親,培養(yǎng)了一位名揚千古的大畫家。
對比一下徐達章和徐悲鴻的作品,你很難看出彼此有什么關聯(lián)。徐達章的畫更有中國古代畫家的風骨,徐悲鴻的畫則更多地受到了西方藝術的影響。
事實上,徐悲鴻正是因為出生于這樣的藝術世家,從小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才立志投身藝術。長大后的他將中西方繪畫融會貫通,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
◎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
◎[清]徐達章《松蔭課子圖》
父親去世后,徐悲鴻一直把這幅《松蔭課子圖》帶在身邊。1933 年,他還把這幅畫掛到了巴黎“中國美術展覽會”的展廳里。可以說,父親對他的教育是他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明]仇英《潯陽送別圖》(局部)
被譽為青綠山水最后一個代表人物的明朝畫家仇英出生于一個工匠家庭,早年靠為大戶人家的“豪宅”畫彩繪為生。不過,他憑借高超的畫技受到了畫家圈的青睞。
仇英借此機會去了名家周臣門下學畫并開啟了瘋狂自學模式——他在周府見識了大量名畫,潛心臨摹,他的仿作甚至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這樣看來,是不是出生于藝術世家其實并不重要,學會充分利用資源,主動創(chuàng)造機遇才是關鍵!像仇英這種“半路出家”的畫家都能靠著一絲不茍、嚴謹周密的學習態(tài)度“咸魚翻身”,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一個出身卑微的小小漆工,通過自學成才,終成一代大家。后來,仇英被列為“明四家”之一,與沈周、文征明、唐伯虎齊名。
◎[明]仇英《潯陽送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