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辰
所謂“意象”,簡單地說,就是把所要表達的某種情感,用物象呈現(xiàn)和表示出來。歷代佳作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意象,如“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白居易《憶江柳》),詩人用“楊柳”表達依依惜別之情;“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蘇軾《送孔郎中赴陜郊》),詩人用“長亭”表達相送之意;等等。
其實,在眾多意象中,“酒”也是一個重要且特殊的意象。中國是一個既盛產(chǎn)詩人又盛產(chǎn)美酒的國度,而陶淵明稱得上是一位擅長借酒作詩的巨匠。在《陶淵明集序》中,蕭統(tǒng)系統(tǒng)闡述了陶淵明詩作中美酒與佳句的和諧意蘊:“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笔捊y(tǒng)以其細膩的心思,明了地洞悉出陶淵明飲酒詩中所折射的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和人生態(tài)度。陶淵明的詩寓情于酒,以小見大,平淡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詩人對生活的徹透理解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我們當代人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值得我們從各個角度進行細致的探尋和領(lǐng)悟。
一、表達了詩人熱愛生活、追求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
歷代以來,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通過游遍名山大川,領(lǐng)略奇峰俊秀,借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抒發(fā)自己的胸懷。陶淵明隱居田園,在雞鳴狗吠中把自己和自然萬物融為一體,正所謂“物我合一”,這極度難得。陶淵明的詩作《歸園田居》其一中的前兩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就表明了詩人自幼不愿應和世俗,生性就愛山川田園。從詩句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詩人對周旋應酬、投機鉆營的厭倦,對樸素率直和淡然心境的探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边@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募炎鳌讹嬀啤菲湮?,整篇詩作描述了詩人閑適地隱居在小山村中,平日里徜徉在山水田園之間扶花弄草,可謂抬頭見飛鳥,俯首覓花香,整個人的心境安然自得。梁啟超在《陶淵明》中提到“淵明何以能夠有如此高尚的品格和文藝?一定有他整個的人生觀在背后。他的人生觀是什么呢?可以拿兩個字來概括他:‘自然”。誠如所言。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三中寫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蔽覀兛梢韵胂?,一位著名的大詩人,禾鋤耕工,晨起勞作,暮時方歸,粗茶淡飯,與布衣白丁無異,那是一種怎樣的灑脫?當然,詩人勤于農(nóng)事,是欲以山水為伴,骨子里追尋的是生活的恬淡和自然合一。詩人也的確實現(xiàn)了壺中有美酒、閑室有余糧的理想生活。舂谷釀酒自酌自飲,寫詩撫琴,自陶其樂。陶淵明飲酒的時空也是不受限制的,對飲酒的人也是不設限的。與農(nóng)人為鄰他能“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雜詩》其一),這也是他飲酒的箴言。歸隱田園,飲酒作樂,醉情于山山水水,做一個樸實老農(nóng),再也不必苦惱于生命的磨難,這才是陶淵明心之所向。陶淵明在詩中描繪了一幅幅令人艷羨的場景。翠草野花間辛勤勞作,勞作乏累便品一杯自己收獲的香茗,隨口與地頭上的老農(nóng)嘮一會兒農(nóng)時節(jié)令,歸家時順手扯幾把自己種的菜,約三五好友喝一壺自釀的濁酒,在這田間地頭既無君王大臣,也無奸詐同僚,只有一群可以開懷暢飲且暢所欲言的友人,消乏解憂,甚是暢快淋漓。種種情景也在詩人的作品中展露無遺,如《飲酒》其十四:“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眾人飲酒高歌,相互之間沒有芥蒂,不會爾虞我詐、互相猜疑,這是陶淵明醉心于田園,返璞歸真最深層次的根由。陶淵明一生仕途坎坷,經(jīng)歷波折,卻因為生活的挫折讓他尋得與美酒相伴,邊作詩邊務農(nóng)的樂趣,如若不是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他所寫的飲酒詩又怎會如此有內(nèi)涵、有深度呢。詩人沒有一味地追求隱居避世的生活,或者一味地借酒消愁。詩中處處體現(xiàn)了詩人脫俗的人生哲學,更是充分表現(xiàn)出他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對安逸平靜生活的向往,對淳樸善良人生的追求。
二、表明詩人對世俗的批判與憤慨
詩人生活的東晉末年,社會動蕩,官場黑暗,世風日下,官僚富賈追名逐利,陶淵明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充斥著陰險與欺詐。同時,儒家思想漸趨沒落,玄學也沒有樹立,社會和人們沒有思想的主方向,失去了精神寄托,整個社會因此而失措和彷徨,亂流涌動。這種社會亂象讓人們感覺無所適從,因而失去了根本的社會準則和精神寄托。很多人,尤其是郁郁不得志的人則通過飲酒麻痹自己,在酒精的麻醉中獲得一時的安靜??梢赃@么理解,飲酒不是在魏晉時期才開始的,但的確是在魏晉時期興盛流行起來的。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他常用“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晉書·陶侃傳》)的話來激勵后輩,鼓勵后輩要不斷上進。陶淵明的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這樣,陶淵明養(yǎng)成了積極進取、坦然、率真的品質(zhì)。其實,他是晚年以后才開始創(chuàng)作這組飲酒詩的,是什么原因使他產(chǎn)生了對生活認知的改變呢?查閱陶淵明的生活經(jīng)歷就會慢慢了解,他三度入朝為官,卻三度辭官為民,歷經(jīng)坎坷后心中早已充滿厭倦和憤慨,美酒就成了他消除憂愁的最好“良友”。因此,陶淵明的飲酒詩里肯定有借酒消愁的意味,如“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飲酒》其七),“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飲酒》其十四),“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飲酒》其二十),“觴來為之盡,是咨無不塞”(《飲酒》其十八),等等??沼袧M腹經(jīng)綸的詩人想鯤鵬展翅卻難以實現(xiàn)。《飲酒》其六中寫道:“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焙诎档墓賵?,浮躁的社會,詩人實在不想與之沆瀣一氣,歸隱田園才是他唯一可走的路途。
三、表明詩人歸隱避禍、明哲保身的處世態(tài)度
在《太師箴》中,嵇康這位風骨特異的文人,筆鋒尖銳:“名利愈竟,繁禮屢陳,刑教爭弛,天性喪真。季世陵遲,繼體承資,憑尊恃勢,不友不師,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睎|漢至魏晉以來,社會動蕩,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動蕩的年月里,他們不免滋生出人生無常的感慨。陶淵明也未能幸免,美好理想與痛苦現(xiàn)實格格不入,巨大的落差讓他與酒形影不離,依靠酒精的麻醉換來片刻的安寧。他沒有直面黑暗,而是避開了風口浪尖,因為他知道憑一己之力,難以改變整個社會這個巨大的黑暗載體。自此,茅舍為家酒為媒,他創(chuàng)作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飲酒詩。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士人無法施展抱負,反倒可能因為一句話就罷官免職,甚至引來殺身之禍;倒不如隱入塵世,寄情于酒,寄酒于詩,給后世留下一首首經(jīng)典詩賦。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難道不足以說明陶淵明的過人之處嗎?政治上明哲保身,罷官歸隱,但他用自己驚人的才華和完善的人格彰顯了一代名士的風流,既實現(xiàn)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又以樸素優(yōu)美的文字為整個社會增添了一股自然、歸真、淡雅、清新的風氣,這便是陶淵明。
四、展現(xiàn)詩人豁達樂觀、順其自然的品格
陶淵明一生起伏不定,幾經(jīng)挫折,卻有“悠然見南山”的情懷,雖然不能說他的詩大氣磅礴,卻稱得上淡定從容,曠古至今,無人能及??v覽詩人曲折的一生,開始位職小小參軍,卻難逃被罷免,再仕再免,歷經(jīng)三次,這磨煉了他的堅強意志。洞悉自我,陶淵明突然明白,宦場無常,自己的本性便決定了無法融入其中?!芭加忻?,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飲酒》序),詩人在一處幽靜所居,布衣躬耕,可以自得地品茶飲酒,吟詩作畫,這才是他理想中的天堂?!肮沤穸嗌偈?,都付笑談中”(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辭官后,陶淵明如釋重負,日夜兼程地奔赴他的田園故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穿起農(nóng)夫的粗布衣衫,赤腳不履,握锨扛鋤,儼然老莊稼把式。雞鳴下地,日暮才歸,他剛開始因為不懂農(nóng)活兒,辛勞一季卻收獲了了。他不僅沒有懊惱和抱怨,反而坦然地自我調(diào)侃,“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其三),既想通過勞作收獲滿滿,卻也豁達開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陶淵明在農(nóng)事勞作中領(lǐng)悟出樸素的道理,人的不快樂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希望太高,現(xiàn)實太低,容易產(chǎn)生落差感。陶淵明將生活的種種失去化作自嘲的詩句,談笑之間,一切釋然。正如無門慧開禪師所說的“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五、表現(xiàn)詩人淡泊名利的超然態(tài)度、高潔傲然的情操
青年時代的陶淵明志向高遠,立志出官入宦,光耀門庭,這里面有一定的功名利祿思想,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也不足為奇。他幾度出仕也印證了功利思想這一點。但是,縱觀他的一生,尤其最后棄官歸隱,足以說明他對名利的淡泊。陶淵明過著親近自然的閑適生活,他沒有變得粗俗不堪;相反,他更能從花鳥蟲魚的世界里獲取生命和生活的真諦。陶淵明遵循道法自然和古今玄學,精神上得到了升華,一手拿鋤,一手握筆,無形中創(chuàng)造了“詩意的棲居”。正如他在《飲酒》其十一中所寫的:“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彼袊@身后之名不過是過眼云煙,得失無妨。詩人托物言志,酒后抒懷,表明自己不愿在世間茍且而活,突出表現(xiàn)了他高潔傲然的情操。《飲酒》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詩中,詩人化身為孤傲、高潔、堅貞不屈的挺拔青松,“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再大的暴風雪也不會讓青松低下頭,表現(xiàn)了自己清白純潔的人格。又如,《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痹娙擞脨毫拥纳姝h(huán)境與志士的堅貞意志作對比,表達了自己身處孤獨寂寞的社會環(huán)境中,雖然現(xiàn)在歸隱田園,閑達自適,但依然會保持名節(jié)、積極向上。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透露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和高潔傲然、處世坦然的高尚情操。
蕭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認為:“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睋?jù)統(tǒng)計,陶淵明的詩作中有六十多首可以稱為“飲酒詩”,通過飲酒這一看似普通的生活舉動作為意象,借以抒情感嘆。正所謂“語有盡而意無窮”(呂本中《童蒙詩訓》),詩“美在咸酸之外”(司空圖《司空表圣文集》)。陶淵明的飲酒詩,有時候飛揚灑脫,有時候平靜淡然,像一灣深邃的湖,看著平靜無波,實則幽深奧秘。他將美酒、詩和自己巧妙地融合在詩句中,將自己的人生追求體現(xiàn)于字里行間,寄情于酒,寄情于詩。陶淵明親近自然、遠離世俗、追求純真的處世哲學,以及淡泊名利、胸懷豁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為后世所稱頌。他的飲酒詩明寫酒盞里的甘露瓊漿,實則表達別具一格的人生情懷,無論是文學造詣還是生活態(tài)度,蘊含著無限的潛力,蘊含著積極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鉆研和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