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明 李承宇
基多古城的城市建設(shè)與自然環(huán)境巧妙地融為一體,被公認為整個拉丁美洲保存最完好、變化最小的歷史中心。這一榮譽使基多在1978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城市。舊城區(qū)位于基多城南部,保存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筑,被譽為“安第斯大博物館”。
基多的城市夜景
基多有眾多教堂和其他重要建筑。這些建筑外觀形式多樣,內(nèi)部裝飾華麗,是“基多巴洛克風格”的典范,完美地融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摩爾式、佛蘭德和當?shù)氐乃囆g(shù)風格。接下來,我將介紹幾座極具特色的教堂以及其他特色建筑物。
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
該教堂始建于1605年,前后修建了160年,到1765年才完成。該教堂以西班牙巴洛克風格為主,同時融合了法國、意大利和摩爾人風格。教堂內(nèi)部大量采用鍍金裝飾,被譽為南美最華麗的教堂之一,也被稱為黃金教堂。
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教堂
該教堂始建于1536年,只比基多建城晚兩年,但直到1705年才正式落成。該教堂由多位建筑師負責設(shè)計,建筑風格多樣。教堂外觀為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矯飾主義風格,內(nèi)部裝潢則以穆德哈爾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為主。它在當?shù)厝嗣竦男哪恐芯哂兄匾匚弧?p>
國家誓言大教堂
該教堂始建于1892年, 高115米,是美洲最大的新哥特式教堂。教堂的造型深受歐洲的影響,正面構(gòu)造酷似西班牙的布爾戈斯大教堂和法國的巴黎圣母院。外墻的石刻裝飾為厄瓜多爾特有的動植物,如鬣蜥、犰狳、安第斯禿鷹等。
圣多明各教堂
該教堂建于1540年至1688年,以真實感和結(jié)合土著主題而著稱,內(nèi)有博物館。從帶有大鐘的高塔到整個內(nèi)部,從巴洛克風格到摩爾風格,該教堂堪稱基多藝術(shù)學校的完美展示。
獨立廣場
該廣場于1612年建成,最初叫大廣場,是老城區(qū)的中心,1906年更名為獨立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獨立英雄紀念碑,以紀念1809年厄瓜多爾人民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獨立運動。廣場四周分布著許多重要建筑:東南部是市政廳,東北部是大主教宮,西北部是總統(tǒng)府,西南部是基多大教堂。
總統(tǒng)府
總統(tǒng)府始建于1570年,19世紀重建,新古典主義風格,由當時的基多皇家檢審?fù)z審官卡龍德萊特男爵主持修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有趣的是,總統(tǒng)府一層面向大廣場的房子全部是小商鋪,包括理發(fā)店,這在其他國家是無法想象的??偨y(tǒng)府設(shè)有陳列室,展品是總統(tǒng)收到的各國國禮。
第一座赤道紀念碑
第二座赤道紀念碑
第三座赤道紀念碑
基多赤道紀念碑
基多有三座赤道紀念碑,第一座是建于1744年、坐落在圣安東尼奧鎮(zhèn)的卡亞姆貝赤道紀念碑,是一個空心圓柱。
第二座建于1936年,坐落在基多城北24公里的?;Z西亞爾谷,碑高10米。后來,世界測量協(xié)會發(fā)現(xiàn)赤道的精確位置應(yīng)在紀念碑南2公里處。1982年,人們在精確位置上修建了第三座紀念碑。不過,現(xiàn)代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技術(shù)顯示,這座紀念碑實際在赤道以南約230米處,同樣存在偏差。
第三座赤道紀念碑名為米塔德蒙多,意思是“世界的一半”。紀念碑高30米,碑身刻有“這里是地球中心”的碑文,碑的四面分別刻有“E”“O”“S”“N”四個字母,表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碑頂是一個直徑4.5米、重達4噸的合金鋁地球模型。紀念碑內(nèi)有一座小型博物館,陳列著具有厄瓜多爾土著文化元素的展品。
在紀念碑前方,有一條長長的石砌通道,兩旁矗立著13位為測定赤道位置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的半身塑像。一條象征著赤道的黃線,沿著碑體、碑座一直延伸到廣場。
雙腳分踩在黃線兩側(cè),就相當于橫跨南北兩個半球。
橫跨南北半球的赤道線
基多大都會文化中心
該中心建于1622年,據(jù)傳原址是一座古老的瑪雅宮殿。該建筑有高高的玻璃天花板和開放式庭院,里面有美術(shù)館、當代殖民藝術(shù)博物館、圖書館等。
此外,1886年建成的蘇克雷劇院是新古典主義風格,也是基多古城的特色建筑;隆達街也是著名的古老街區(qū)。
蘇克雷劇院
隆達街
基多有眾多博物館,如國家博物館、城市博物館、明達雷爾博物館等,也有小眾的水上博物館、手工藝啤酒博物館等。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幾個廣受歡迎的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
該博物館由一座有400年歷史的圣胡安迪奧斯醫(yī)院改建而成,展示著16世紀以來基多城的發(fā)展進程。
瓜亞薩明故居博物館
奧斯瓦爾多·瓜亞薩明是厄瓜多爾最杰出的藝術(shù)家,素有“西半球的畢加索”“拿著畫筆的馬爾克斯”之稱。這里是他的故居,如今已被改建為博物館,收藏著250 多件瓜亞薩明創(chuàng)作的繪畫和雕塑作品。
錢幣博物館
該博物館建于19世紀后期,最初為厄瓜多爾中央銀行,屬于新古典主義風格,如今被改建為博物館,展示著厄瓜多爾的貨幣歷史和硬幣的制造過程。
印第良恩博物館
印第良恩博物館位于赤道上,它里面有赤道標志。這里跟赤道相關(guān)的小知識,比赤道紀念碑更具科普性和趣味性。比如說,在釘子帽上可以豎起雞蛋,水池里的水不用旋轉(zhuǎn)就可垂直流下,這些都是因為印第良恩博物館地處赤道才能成功的神奇“實驗”。我們還可以嘗試在赤道上走直線,由于兩個半球都在拉扯你,走直線的難度很大。
靠近赤道的地方,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北半球的氣流、水流是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的,在南半球則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你站在赤道線上稱體重時,要比在別的地方輕1公斤左右。原因是赤道線離地球中心最遠,是地球上受重力最小的地方。
面包山上的圣母像
基多城中部有座小山,該小山將基多分為南北兩半。這座山因形狀酷似圓面包,而被稱為面包山。面包山高183米,因基多地處高原,山的海拔最高處達3016米。山上矗立著一座圣母像,圣母長著一對翅膀,手持粗重的大鐵鏈,腳下拴著巨蛇等野獸,寓意將欲望和邪惡的魔鬼禁錮在腳下,守護著基多城。雕像建于1976年,高45米,由7000塊鋁制板搭建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制雕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翼圣母雕像。
我曾游覽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在0度經(jīng)線上腳跨東西半球。現(xiàn)在,到基多的赤道紀念碑,在0度緯線上腳跨南北半球,讓我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