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大家有沒有吃過自熱火鍋?這是一種不用火、不用電,只需要倒入一杯涼水便能加熱食材的自熱食品。無論是在家中想要快速品嘗美味,還是在野外露營缺乏烹飪條件的時候,方便的自熱火鍋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自熱火鍋的原理
自熱火鍋究竟為什么可以做到不用火、不用電就加熱食材呢?它的原理并不復雜,主要是利用發(fā)熱包里的物質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的熱量,從而實現(xiàn)對食材的加熱。
自熱火鍋的發(fā)熱包中有生石灰、鹽、活性炭、焦炭粉、碳酸鈉、硅藻土、鐵粉、鋁粉等成分。同學們在初中化學課上應該會學到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的化學反應,該反應會釋放大量的熱量,所以發(fā)熱包中主要的反應物質之一就是生石灰。此外,鐵粉、鋁粉也可以與活性炭、水和鹽形成原電池效應,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釋放大量的熱量。
而發(fā)熱包里的硅藻土、活性炭是吸附劑,能夠吸收各種有效成分,讓它們充分地接觸并發(fā)生反應。碳酸鈉等鹽分則主要用于吸收滲入的微量水分,防止生石灰逐漸失效,同時在化學反應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其實,不論是用電還是用火加熱食材,其原理都是利用物理或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將熱量傳遞到食材中。例如我們用天然氣烹煮美食時,利用的便是天然氣燃燒時的放熱反應。
人類利用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這一原理,為生產生活提供幫助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燒取暖、用炸藥開山、火箭的發(fā)射等。自熱火鍋是一種對放熱反應的巧妙利用。
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自熱火鍋雖然方便,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我們在利用自熱火鍋加熱食材時,要遵從以下注意事項:
第一,只可添加冷水,而不能添加熱水。這是因為添加熱水容易使發(fā)熱包中的物質和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導致發(fā)熱包膨脹甚至破裂,并有可能引發(fā)爆炸。而且劇烈反應所釋放的大量熱量會使本身溫度就比較高的水迅速沸騰,沸騰的水容易飛濺到皮膚上,造成燙傷。
第二,如果開封自熱食品時發(fā)現(xiàn)發(fā)熱包有破損、漏粉的現(xiàn)象,一定不能使用。因為破損的發(fā)熱包遇水會瞬間釋放大量的熱量,導致餐盒破裂。
第三,加熱自熱火鍋時,要合理選擇放置的位置。最好將其放在隔熱墊或耐高溫的桌面上進行加熱,而不要放在玻璃、塑料等桌面上。因為自熱火鍋加熱時底部的溫度很高,若放在不耐高溫的桌面上,就有可能導致桌面破裂,發(fā)生危險。
第四,加熱過程中要小心,避免燙傷。應確保外包裝上的排氣孔通暢,以免因蒸汽壓力過大導致外包裝突然開裂,發(fā)生燙傷等危險。同時,在加熱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接觸外包裝,待發(fā)熱包停止反應,食品降至適宜溫度后再揭蓋。
第五,自熱火鍋不能帶上高鐵、動車和飛機。這是因為自熱食品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和蒸汽,在動車、高鐵這類安裝了煙霧報警裝置的環(huán)境中,可能誘發(fā)煙霧報警,影響列車安全運營。在操作不慎的情況下,還會對使用者和他人產生危害,如蒸汽的灼傷等。此外,自熱火鍋發(fā)熱包中的鎂粉和鋁粉屬于航空危險品,中國民用航空局明令禁止隨身攜帶和托運,所以自熱火鍋也不能帶上飛機。
第六,不要在密閉、狹小的環(huán)境中使用自熱火鍋,且要避免明火。有實驗證實,發(fā)熱包遇水反應時釋放的氣體中含有氫氣。在密閉的環(huán)境如小轎車里,自熱火鍋加熱過程中釋放的氫氣一旦遇上火源,如點煙、開空調、發(fā)動發(fā)動機等,都會有爆燃的隱患。因此在使用自熱火鍋時,應該盡量選擇空氣流通較好的場所。
雖然自熱火鍋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我們對其也需要有更多的理性認識:購買正規(guī)合格的產品;在使用自熱火鍋前閱讀產品使用說明,并嚴格按照提示內容操作;在合適的場所安全、規(guī)范地享用它們。此外,在享用完自熱食品后,也要記得分類處理產生的食品包裝和殘余食物。
溫馨提示:美味雖難得,安全更重要。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