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戈
關鍵詞:移動設備;大學物理課堂;使用的利弊
1研究背景
隨著電子科技移動設備越來越先進,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人們通過這些設備來獲取信息,并逐漸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移動設備參與學習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移動設備走進大學課堂,為大學課程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知識信息。
為了能夠找到更利于移動設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使用的方式,我們查找了大量資料發(fā)現(xiàn),對于移動設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使用的相關文章無人涉足?;诖?,本文將移動設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使用的利弊定為研究內(nèi)容,通過對移動設備在物理課堂中使用的利弊進行分析,從而找出解決辦法,以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2研究目的和意義
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過對移動設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使用情況的利弊進行深度地剖析和探討,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物理課程,并通過借助移動設備,使教師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
2.2研究意義
對于移動設備在課堂中使用的研究,有利于開拓課堂教學新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中一些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較難理解,如果在課堂上能夠合理利用移動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教師的授課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并且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利用移動設備是信息化發(fā)展的普遍趨勢,然而如何合理利用,使其發(fā)揮最大優(yōu)勢,仍然是如今教學中的熱點。本文對移動設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使用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大家在課堂中找到最優(yōu)最適合的使用方式。
3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3.1國外現(xiàn)狀
國外對于移動學習的研究相對較早,早在1930年,Alshammari提出過移動學習的相關知識。如今,對于移動學習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各大高等學府也將其加入研究的行列,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等,研究也越來越專業(yè)化,相關研究機構發(fā)表了一些專業(yè)性報告,如美國教育媒體研究機構——新媒體聯(lián)盟的《地平線報告》,是一份關于學習技術發(fā)展的報告。研究移動學習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但并沒有多少經(jīng)典的專著,如今國外大學課堂中普遍引進移動設備,進行移動學習,利用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的相關信息,其及時性、便捷性深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同時大學一些較為專業(yè)和晦澀難懂的知識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生動形象的分解,使學生更加直接地學習。
3.2國內(nèi)現(xiàn)狀
我們通過對大量文獻的查詢發(fā)現(xiàn),最先出現(xiàn)移動學習一詞是在Desmond Keegan的《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論文中,移動學習是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fā)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并且實現(xiàn)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在我國期刊中最早提出讓移動設備走進課堂的是2003年朱慧勇的《讓電腦與網(wǎng)絡走進語文課堂》,文章中提出傳統(tǒng)的語文模式是一種只注重整齊劃一而漠視個性差異的教學,它缺乏信息反饋,封閉教學時空,忽視學生的個體參與、體驗與實踐。而移動設備進入課堂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愿意去交流和表達。如今,移動設備已經(jīng)大規(guī)模地被引入各個教育階段,移動設備也越來越先進,但是究竟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利用仍然是爭議的焦點,目前對于此方面的研究較少,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理論指導,所以有時課堂上移動設備的使用較為生硬,僅將其當作課程完成度高的外化工具,主次顛倒,沒有發(fā)揮其輔助優(yōu)勢,這正是本文此次需要分析研究的地方。
4概念界定
4.1移動學習
早在科技和網(wǎng)絡還沒有普及時,就有人暢想過未來的課堂中科技會成為知識獲取和信息拓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為止,對于移動學習的研究已有20年的歷史,近年來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使移動學習逐漸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學習者接受和使用。但是至今為止,學術界對于移動設備仍然沒有明確的定義,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定義:(1)將移動學習理解為遠程學習的一種新形式;(2)將移動學習視為數(shù)字化學習的拓展;(3)從認知與學習的角度開展研究,認為移動學習具有移動性、情境相關的特點,使其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技術與方式。
4.2移動設備
移動設備在移動學習中經(jīng)常被提及,其也被稱為行動裝置、流動裝置、手持裝置等,是一種口袋大小的計算設備,通常有一個小的顯示屏,支持觸控輸入,或搭載小型鍵盤。通過它可以隨時隨地訪問獲得各種信息,因此,這一類設備很快得到普及。
移動設備在課堂學習中具有以下特點。
(1)隨時性:對于課堂中教師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可以在零碎時間內(nèi)隨時查詢。
(2)交互性:學生和教師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交流互動。
(3)數(shù)字化:移動設備聚集各方信息,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了解技術發(fā)展方向。
(4)個性化:面對同一課題,大家的想法不同,在討論之前各方自行查詢,體現(xiàn)出學生的個性化。
(5)情景化:根據(jù)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內(nèi)容。
本文主要探討把移動設備應用到大學物理課堂中,符合該方向的移動設備較多,但我們主要利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三種移動設備進行研究。
5移動設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的使用情況
5.1優(yōu)勢分析
通過對問卷的分析,以及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本文總結了一些學生對于移動設備在課堂中使用的觀點。
我們可將課堂分為上課前,課堂中和課堂后。在課堂中使用的移動設備主要為手機和電腦。
上課前:學生可以在教室內(nèi)通過電腦投屏,觀看與本節(jié)課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或介紹,從而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學生也可通過手機查詢相關背景或者物理學史。
課堂中:學生對于移動設備的使用較為感興趣,能夠把目光聚焦在移動設備上,并樂于去學習。有些知識離我們生活比較遠,有時用頭腦想象還是差強人意,而用移動設備能夠使知識點更加形象具體的呈現(xiàn),甚至有些情景可以通過在移動設備上用動畫呈現(xiàn),更加直觀和清晰。在課堂互動中,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的連接進行實時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在交流中也能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當對某一知識點有更多的想法時,可以及時用手機進行查詢,防止時間一過想法消散。
課后:課程結束后,教師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和作業(yè)的布置。
通過對教師進行訪談,總結出教師對于移動設備在課堂中使用的優(yōu)勢。
課前教師用電腦制作課件,由于物理是一門數(shù)形結合的學科,總是需要作圖來分析情況,所以提前制作課件可以節(jié)省課上畫圖的時間,并且其涉及的情況分析更加清楚明了、準確。
課堂中用移動設備可以與所有學生分享教師準備的課件,并且對一些難懂的物理概念、定義、定理等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在課堂上使用移動設備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有一些好的想法時也能及時通過電腦進行查找,更加方便快捷。對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更加流暢方便。移動設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加新穎,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為課堂中心,這也使移動設備更加大規(guī)模地走進課堂,為大家所使用。
5.2劣勢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和部分學生的訪談,總結出移動設備在課堂中使用的弊端。
手機方面: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手機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課堂上,部分學生自控力比較差,不能控制自己,而用移動設備來進行一些其他的娛樂活動,從而導致課上不集中,反而不能更好地促進對于知識的學習,適得其反。
計算機方面:有的學生反映,雖然課件更加生動,可有時教師過于注重過程,過于追求表面上的課堂效果而忽略學生的感受,把移動設備的使用當成先進科技的外化表現(xiàn)。
通過對教師的訪談,我們了解到,有的教師對于移動設備的使用不了解,不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會出現(xiàn)敷衍使用和過度使用的情況,導致課堂學習效果不佳。學生上課時關注點在移動設備的教學樂趣上,而不在知識點上,分散了學生的一部分注意力。對于學生手機管理,有的教師提出上課期間沒收手機,但這樣做就發(fā)揮不了手機的優(yōu)勢。手機是科技進步的產(chǎn)物,包含人類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找到正確使用的方式,以消除弊端。
5.3對于移動設備在課堂中使用的文獻研究的總結
對于移動設備在課堂中使用的文獻和討論有很多,主要是對手機在課堂中使用的研究。從統(tǒng)計學和心理學角度考查學生在課堂中使用手機的主要原因,唐文輕等認為,大學生使用手機體現(xiàn)出他們內(nèi)心的孤獨感,他們內(nèi)心的孤獨感跟他們所處的人際關系存在關聯(lián)。當然,離開手機的情況下遇到困難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會感到無助、彷徨,無從下手且不愿意分析。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都用搜索引擎來尋找答案,學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上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增強學生自我學習意識和自我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