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福爾摩斯第一次見到華生時,就迅速推斷說:“你是一名軍醫(yī),來自阿富汗?!?/p>
正確的推斷緣于他驚人的洞察力。因為華生既有醫(yī)務人員的風度,又透著幾分軍人氣質,顯然是個軍醫(yī)。華生臉色黝黑,但衣服遮住的手腕處皮膚白皙,可見臉黑是由日曬造成,而不是自然膚色,由此推斷,他剛從炎熱的地方回來。華生面容憔悴,顯然歷經種種磨難。他的左臂動作僵硬,不能自如活動,說明受過傷。在當時的背景下,與英國交戰(zhàn)且符合以上條件的地區(qū)只有阿富汗。
福爾摩斯的“神”,脫胎于作者柯南·道爾的觀察力。
寫作離不開觀察。好的作家常常也是好的觀察者,能看到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東西,并用來滋養(yǎng)自己的寫作。
劉震云喜歡在路邊街頭觀察人來人往,留心行人的表情動作、說話語氣。他在小說中創(chuàng)造的那些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有鮮明特點的,非常接地氣。
善于觀察,是某種意義上的超能力,無論做何種職業(yè)都能從中獲益。城市設計師何志森,是一個有趣的觀察者,在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老師后,他開設的工作坊,主要工作是“盯梢”小販、城管、流浪漢、城中村居民等人。
作為建筑學院的老師,他教學的重要部分,是教學生觀察街心花園里的流浪漢,看城管如何與小販交涉,區(qū)分流浪狗和家養(yǎng)狗的活動范圍。
和“看”不一樣,觀察要動用推理能力。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玄機。為什么超市會把牛奶放在最里面?因為會誘導顧客看見更多商品。高利潤的商品要擺放在顧客的必經之路上,貨架上跟視線平行的地方放貴重的、體積小的商品,最下面放更重的、體積大的商品,最上面放便宜的、打折的商品。
何志森布置的作業(yè)也很怪,比如,讓學生早上起來去菜市場跑步,因為跑步和走路的時候觀察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這樣觀察有什么用呢?對流浪漢的觀察,讓他對設計廣場有了不一樣的感悟,會考慮為流浪漢增加休息的空間,他們是午夜后廣場的使用者。而凌晨一兩點后廣場的景象,是躲在屋子里畫圖的設計師永遠想象不出來的。每個空間都有很多不同的使用者,作為建筑師,要盡可能兼顧更多人的需求。
他還想給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小孩設計一款兼顧安全與交流功能的廁所。農村的廁所通常只有一個坑位,有時老人進去,小孩留在外面不安全,都進廁所又會產生尷尬。對建筑師來說,充分觀察生活,了解人的需求,才能設計出人性化的產品。建筑史上不乏一些看似高大奢華,實際不宜居住的失敗建筑。也許設計者只顧創(chuàng)新,脫離了生活,也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
美國藝術史學家艾美·赫曼寫了一本書《洞察:精確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她教人們用欣賞藝術的方式鍛煉洞察力。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好好觀察工作和生活中的細節(jié)。
她告訴醫(yī)生,要注意觀察病人而不是單純看數(shù)據(jù);提醒警務人員,在調查罪犯時要將事實從意見中提取出來……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美國國防部、海豹突擊隊、強生公司等都請她做過演講。
書中列舉的事例很有意思,比如留意人們的衣著,有時竟能阻止一場恐怖襲擊。
一家擁擠的咖啡廳里,一個機敏的服務生注意到一個只點了一杯水的男學生,這個男生在暖和的天氣里卻穿了一件大衣,并流了許多汗。服務生便更仔細地觀察,發(fā)現(xiàn)一根細小的金屬絲正粘在那男孩所帶的黑色大行李袋上。
又比如,一位酒店的清潔工注意到一個年輕女孩獨自在房里,眼睛不看她,即使大冷天也衣衫單薄,還沒帶行李時,她便決定去報告,并因此揭發(fā)了一樁國際販賣案。
撇開這些驚心動魄的事情,即使普通的日常,也充滿眾多的細節(jié),有可能被我們忽略。
另外,向別人描述這些細節(jié)的時候,要用陌生人的視角;對你來說熟悉的事物,對別人來說也許是陌生的。
當你想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生活時,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是否忽略了什么?
我把什么當作理所當然的?
當別人進入我的世界時,有哪些事情是他可能不知道的?
當觀察到位,就仿佛打開了心靈的眼睛,看到得更多,就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眾號“閆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