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
公元1112年,是北宋政和二年。這一年正月十六,也就是“上元之次夕”,宋徽宗登上宣德門,觀看燈火璀璨、人山人海的節(jié)日景象。突然間,天空有祥云出現(xiàn),有一群白鶴飛來,在天空中翱翔,甚至有兩只降落在端門的鴟尾上。來來往往的百姓莫不翹首仰望。宋徽宗難掩內心的興奮,回宮便命人拿來上好的細絹和筆墨顏料,親自把這一奇麗的景觀用半寫生的方式畫了出來。從此,這卷《瑞鶴圖》就成了帝國祥瑞的象征,也標志著宋徽宗的威望達到了個人政治生涯的頂峰。
《瑞鶴圖》是一幅偉大的畫作,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宋徽宗趙佶試圖憑借他非凡的藝術功力,為他的時代渲染出玉宇澄清、華貴圣潔的氣氛。吊詭的是,他實現(xiàn)國泰民安的方式不是通過政治手段,而是仰賴藝術才華。他是一個很善于“包裝”自己和王朝的人,他通過《雪江歸棹圖》卷來宣示天下歸于一統(tǒng)(“棹”音同“趙”),通過《聽琴圖》來塑造自己道德高尚、品行純潔的風雅文人形象,通過《文會圖》來標榜朝廷人才云集的成就,又通過《瑞鶴圖》《祥龍石圖》來描繪祥瑞和順的政治圖景。山水、人物、花鳥,諸種繪畫形式,都被他得心應手地賦予了鮮明的政治隱喻功能,共同構建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也構建出理想化的王朝形象。宋徽宗不只是一位繪畫大師,更是一位隱喻大師,在他手里,繪畫的紀實功能與隱喻功能達成了完美的統(tǒng)一。
在千萬種祥瑞中,或許沒有一種祥瑞比鶴更符合宋徽宗的自我定位了。他是《聽琴圖》里焚香撫琴的君子,就像“梅妻鶴子”的林逋,只不過宋徽宗不是隱在西湖,而是隱在浩大、奢華的“艮岳”里,表達出與鶴相近的寓意;他是崇道之士,在宮廷里豢養(yǎng)了許多“神通廣大”的道士,為他作法祛邪,成立了道教的最高學府——道箓院,授意道箓院封他為“教主道君皇帝”,把道教經典列為科舉考試內容;最重要的,他是君臨天下的帝王,他“仁德之君”的形象必須有鶴這樣的“吉祥物”來陪襯,來加持,否則就無法形成強大的政治號召力。于是,在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沒有人比宋徽宗更沉醉于“仙禽來儀”的盛大景象。
問題來了 :在那個有著寶石藍天空的夜晚,當皇帝虎步龍行地登上宣德門,為什么會有祥云升起,為什么會有群鶴飛來,盤旋在宮殿的上空,流連不去?此番景象,不只是宋徽宗一人所見,全體汴京人民都可以做證。顯然,這樣的場景不是他虛構出來的。從祥瑞的角度解釋,肯定是行不通的,還會有什么其他的解釋嗎?
明朝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像宋徽宗一樣篤信道教,一心追求長生不老,初即位就在紫禁城里設道場,每天齋醮不停。他到處搜羅方士,許多人因此一步登天。江西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邵元節(jié),就是嘉靖寵信的道士之一。嘉靖不僅把他召入宮中,還因他做法事祈求雨雪屢試不爽,封他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誠致一真人”,總領道教,賜紫衣玉帶,還在北京城西給他建了“真人府”,“給元節(jié)祿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灑掃,賜莊田三十頃”。
嘉靖皇帝無子,正是邵元節(jié)在紫禁城的欽安殿建醮,祈求圣嗣,才有“皇嗣應禱而生”,連生了八子五女。其實,嘉靖皇帝“后繼有人”,并不是邵元節(jié)建醮祈求的結果,而是因為邵元節(jié)使用了醫(yī)療手段。他精通本草學,以《云笈七簽》中的“老君益壽散”做基礎,配以鹿茸、人參、附子、穿山甲等滋補品,并采取“爐鼎升煉”的技術制成藥丸,以“仙藥”之名呈給皇帝服用,才根治了嘉靖皇帝的病癥。
邵元節(jié)因其工作成績突出,嘉靖十五年(1536)又拜禮部尚書,賜一品服,其他賞賜不計其數,甚至邵元節(jié)的老師、徒弟、孫子等都得到封賞。邵元節(jié)八十壽辰時,皇帝命內府司禮監(jiān)下屬的雕經廠雕印了《賜號太和先生相贊》(以下簡稱《相贊》),因體量巨大,三年后才刻印完成?!断噘潯肥沼卸娈?,每幅版畫配一篇贊文,共二十六篇,圖文并茂地歌頌道士邵元節(jié)的種種“異能”,在諸種“異能”中,“招鶴”是至關重要的一種。在道教齋醮的儀式上,如果道士能招來仙鶴,就說明這位道士法術靈驗,道術高超。
邵元節(jié)正是“招鶴”的能手?!断噘潯分械牡诹潯稓J命招鶴相贊》,就是記錄他“招鶴”的“神功”:“公之誠可以格天地,可以通神明。彼鶴之為禽,孕天地之粹,得金火之精。吾與之一太極之體統(tǒng),同陰陽之流行,招之則來,麾之則去,固公道術之通靈也。況浮丘仙伯、南岳夫人之所司者,而公致之有不能耶?”
真的有這么靈嗎?秘密就在齋醮的開壇的香里。中國國家圖書館趙前先生考證,道教齋醮的開壇,必先燒香。香有很多種,有降真香、百和香、茆香、沉香、龍涎香、清木香等。其中品位最高的是降真香。“邵元節(jié)正是在醮壇上用降真香拌和其他雜香,燒煙直達上天”,才招來仙鶴,降臨醮壇。
還有一個問題 :仙鶴是從哪里飛來的?
其實至少從春秋時代開始,就有了宮廷養(yǎng)鶴的傳統(tǒng)。衛(wèi)國國君衛(wèi)懿公,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養(yǎng)鶴達人”。他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愛鶴之情,干脆給鶴加官晉爵,衛(wèi)國也因此平白多出了成百上千的官名。他出巡時,他養(yǎng)的鶴也要享受大夫的待遇,乘車在前面引路,威風凜凜,號稱“鶴將軍”。鳥是好鳥,但衛(wèi)懿公卻是爛國君。他好鶴荒政,招致臣民怨恨,也招來北狄入侵,最終慘死于狄兵的刀刃之下。
宋徽宗雖然沒有任命“鶴將軍”,但他對鳥類,尤其是鶴的熱愛絲毫不遜于衛(wèi)懿公。他做端王時,“藝文之暇,頗好馴養(yǎng)禽獸以供玩”。即位后,他的玩主本性不改,崇寧元年(1102),他開始擴建延福宮。這座超豪華園林中,就有鶴莊、鹿砦、孔翠諸柵,分別飼有白鶴、梅花鹿、麋鹿、孔雀等飛禽走獸,不啻為“天下一人”享用的超級動物園(和植物園)。
北宋重和元年(1118)十二月,就有數千只仙鶴飛越艮岳萬歲山上空,飛到上清寶箓宮附近。南宋袁珂在《桯史》里講述了這樣一件“艮岳往事”:有一位街頭表演藝術家名叫薛翁,擅長馴獸表演,看到艮岳建成,立刻找到了商機。他跑到童貫面前,自薦上崗,要去管理艮岳中的鳥獸。童貫答應了他,他于是每天用食物來馴化群鳥,讓宮廷護衛(wèi)裝扮成皇帝前來,他模仿鳥鳴,群鳥就紛紛飛來啄食,一個多月后,只要護衛(wèi)裝扮的皇帝到來,群鳥就會自己飛過來。等宋徽宗本尊駕臨,薛翁便施禮道 :“萬歲山瑞禽迎駕?!比缓箝L鳴一聲,霎時間,群鳥齊集,遮天蔽日,列隊如儀,陣勢無比隆重,宋徽宗立刻就美出了鼻涕泡兒,像面對所有的祥瑞一樣,樂此不疲,照單全收,并且給薛翁許多賞賜。后來,干脆在萬歲山設立了一個用來豢養(yǎng)珍禽的專門機構,名曰:來儀所。
“萬歲山瑞禽迎駕”,與宣德門群鶴飛翔,劇情是多么相似。既然道士招鶴已不是什么技術難題,那么,宋徽宗的宮廷、苑囿,將為這樣的劇情提供足夠的“鶴源”。我們不難推測,只要皇帝出現(xiàn),瑞鶴就會“及時地”飛到宣德門的上空,成就《瑞鶴圖》里那道著名的景觀。
所謂的“祥瑞”,不過是皇帝和他的下級聯(lián)袂演出的活報劇而已。
(摘自《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