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安
寒冷冬日總是和美食最相配的,近幾年,不論是經(jīng)典節(jié)目《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口碑爆棚的《人間有味》,這些美食節(jié)目總會給我們一種暖洋洋的幸福感!其實,能讓我們享受到美食視聽盛宴的可不只是紀錄片哦,文字也能“讀”之有味!不信?那我們就穿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談談用文字品嘗美味吧!
1.咱可不是在說菜譜!如何去選擇一本“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書籍?
咱們“讀”美食可不是讓小伙伴們?nèi)プx菜譜呀,一本優(yōu)秀的美食書從來不以“美食”的形式出現(xiàn)!舉個簡單的例子,翻開一本描寫唐朝人們生活的書,所謂生活,自然是離不開“衣食住行”,這美味描寫不就來了嗎?古代人的餐桌上會出現(xiàn)什么菜肴,和現(xiàn)代比,什么菜式保留了下來,什么佳肴又只能追尋古人的文字去想象?古人的夏天也沒有冰淇淋能吃?(悄悄和你說,古人也是有“牛奶冰”的哦)怎么樣,是不是一下子就勾起了你的興趣呢?
可能有小伙伴又要問了,那我想知道咱們現(xiàn)代美食都有哪些,應該看什么呢?名家文集一定會讓你滿意!比如《人間食色,至味清歡》就是節(jié)選了梁秋實先生談“美食”的篇章,他寫豆汁兒:“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fā)麻。”寥寥幾筆就讓我直咽口水,讀美食,名家篇章就是最好的美味!
2.讀美食文字,精細品味、聯(lián)想讀法可都少不了!
小伙伴們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美食書后就可以翻開品味啦!讀美食文字和其他文字有個最獨特的方法,那就是調(diào)動起你無窮的想象力,發(fā)揮五感去聯(lián)想,文字給我們預留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可以讀完后想象,再去和美食紀錄片里的相同食物對答案,看看你腦海中的食物和實物是否是一樣的呢?
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美食文字都是十分精細的描寫,這種大篇幅的細節(jié)描寫、運用“通感”的手法是其他文章中很難見到的,這也是我們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好機會呀!抓住了細節(jié)描寫的重點,我們再進一步地去關注文中顏色、香味的詞語和修辭吧!作家們安利美食從來不吝嗇修辭,篇章里的出色比喻更是精妙,當我們一邊讀,一邊品味文字的美妙時,你自己的文字也在悄悄變靈動哦!
美食是一場原地旅行
——聽聽小伙伴們都是怎么“讀”美食的吧!
晚冬:我很久前讀過的《小公主》,里面講到“圓面包”。“這是剛出爐的——油亮亮的,又大又鼓,上面還有葡萄干?!敝霸谛∴l(xiāng)村很少有面包吃,看到文字后仿佛隔著紙張聞到了面包的香氣。童年時很少吃到面包,也許是外國文學看得較多,里面大概不約而同都有講到面包、奶酪,導致我對面包一直很向往。我把這本書看了好多遍,后來奶奶給我買了很多面包,我邊吃著又想起了那本書,直到現(xiàn)在,這段情節(jié)還清晰地印在腦海中。
顧安褚:要說誰的文字最“美味”,汪曾祺汪老絕對占有一席之地。而汪老佳作薈萃,僅單拎一篇《端午的鴨蛋》,就足以令人垂涎三尺。第一次品讀《端午的鴨蛋》,還是在小學。每每讀到“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腦海里總免不得浮現(xiàn)咸鴨蛋的畫面:橢圓卵狀淡青殼,輕敲細戳流沙多。雖然未能將文字轉(zhuǎn)換為食物入口,但也因其描寫的具象化,我總?cè)滩蛔≡谄纷x文章時干咽口水。以至于后來慫恿母親腌制咸鴨蛋,想來倒是有汪曾祺老先生的一份功勞。
錢先峰:吃著香噴噴的羊肉串,我總會想起梁實秋《雅舍談吃》中關于烤羊肉的文字:“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燒過除煙的松樹枝子,所以帶有特殊香氣??救獠恍瓒嗌僮袅?,有大蔥芫荽醬油就行?!爆F(xiàn)在燒烤用的大多是機制炭,具有耐燃、無煙、無味的特性。而以松樹枝子作為燃料,可以帶來一種特殊的香味,羊肉串吃起來特別香,特別有嚼勁。梁實秋短短的兩句話,就能讓讀者直流口水,仿佛在品嘗人間至味。生動傳神的文字就像精神食糧,這話一點也不假。
鏈接:
“美食文字”該如何“細嚼慢咽”地品味呢?
一只小萌兔:閱讀美食文字,我喜歡先把文章通讀一遍,然后把重點和關鍵的句子或者段落錄制在手機的錄音機里。每當我一次次聽著這些音頻,也是用聲音這種特別的方式聽出美食的滋味來。除此之外,我還會把這些文字抄在我一本小小的手賬本里,可以揣在我的口袋里,有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