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雨
提起漫畫家,很多人想到的是幾米、朱德庸……但其實早在民國,我國就有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漫畫家。朱自清說他的漫畫像詩,馬未都說他的漫畫有意境,朱光潛說他的漫畫有諧趣。他不僅善畫漫畫,還精通三國外語,集多種才藝于一身,他的畫作、著作、譯作都頗為豐厚。他還被推選為中國畫院的首任院長,得到周總理的三次親自接見。
他就是創(chuàng)中國漫畫之先例,堪稱中國“漫畫鼻祖”的豐子愷。
少年畫家,以心入畫
1898年11月,豐子愷出生在浙江嘉興的石門鎮(zhèn),家里有個染坊,靠染布維持生計。豐子愷的父親渴望通過求學在仕途上一展才華,但事與愿違,屢試不中。豐子愷出生前,父母親已經(jīng)生下六個女兒,父親中年得子,視豐子愷為寶玉,取乳名為慈玉,寄予厚望。然而豐子愷從小就鐘情于藝術,無心于科舉功名,常從染坊討來顏料在課本上涂抹。
豐子愷一門心思撲在繪畫上,白天畫,晚上畫,不厭其煩地畫,畫得越來越好。
豐子愷15歲那年,便師從李叔同,并在老師的鼓勵下,決意把一生都獻給藝術。
為了學畫,豐子愷曾赴日本留學。在日本,豐子愷深受日本漫畫家竹久夢二的影響,回國后,便取法竹久夢二的畫風,結合生活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處女畫作《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畫作一經(jīng)發(fā)布,就得到《文學周報》編輯鄭振鐸的注意。不久,豐子愷的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便出版了。
很快,《子愷漫畫》成了當時最熱門的漫畫書,再版多次,在上海書店、學校、老弄堂隨處可見。
豐子愷一舉成名。
艱辛逃難,萬般滋味
成名后的豐子愷,并不想一生為名利奔波。他更想在家過著讀書、作畫、寫文的愜意生活。但世事多變,日本侵略者打破了豐子愷內(nèi)心期盼的寧靜。
1937年11月6日下午,豐子愷正在家作畫。突然,鎮(zhèn)子上傳來一聲聲巨響,是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正在轟炸小鎮(zhèn)。石門鎮(zhèn)失守了,危急關頭,豐子愷決定:“寧做流浪漢,不當亡國奴。”就這樣,豐子愷一家十二口人走上了無比艱辛的逃難之路。
這一路很是艱難,路上只能靠青烘豆和芋頭充饑,為了躲避日寇,全家只能在船上過夜。但豐子愷總能在黑暗之中生出溫暖的光來。
那時,豐子愷一家流落到了武昌,一路舟車勞頓,大家百感交集。只有豐子愷看到被砍掉樹冠的大樹還長得枝繁葉茂,反倒興致盎然地作起詩來:“大樹被斬伐,生機并不絕。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
不得不說,豐子愷實在是心胸寬廣。
后來到了宜山,這里常有日寇空襲,全家人都躲在山洞里。氣氛異常緊張,豐子愷卻帶上書籍和點心去跟大家談時局、聊藝術,忙得不亦樂乎。在山洞里,他還創(chuàng)作出不少作品,其中有一幅《警報作媒人》,讓人看后笑著笑著就流出淚來。
在貴州遵義,豐子愷還在每個周末的晚上舉辦家庭聯(lián)歡會,專門給孩子們講故事。講完故事,豐子愷會讓孩子們把故事寫成作文,然后交給他批閱。
在逃難路上能夠平安活著已經(jīng)不易,但豐子愷從來不想茍且活著,他總是認真對待當下的每一秒,讓每一秒都活得有滋有味。
就像他說的,“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清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p>
養(yǎng)貓畫貓,為貓立傳
抗戰(zhàn)期間,豐子愷在外流浪了八年,直到1946年9月才返回到故鄉(xiāng)石門鎮(zhèn)。但豐子愷的家已成一片廢墟,他只能痛別故鄉(xiāng),到杭州租住在“湖畔小屋”。
在這里,吃盡了苦頭的豐子愷,養(yǎng)了一只貓。
這只貓渾身雪白,非常漂亮,看起來“偉大如象”。
豐子愷十分喜愛它,給它取名“白象”。他甘心做“白象”的“鏟屎官”,親自給它添水喂飯、洗澡、撓癢癢。后來“白象”失蹤,豐子愷還不惜重金四處尋找,只可惜找到時,“白象”已經(jīng)死去。
豐子愷稱贊“白象”:有壯士之風,情愿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尸;又有高士之風,不愿病死在床上……
他甚至為“白象”寫了一篇文章,《白象》一文刊出后,讀者紛紛給他送貓,豐子愷讓孩子們都收下,這也徹底激活了豐子愷的愛貓屬性。
有一次,家里的小貓在女兒的膝蓋上趴著睡著了。豐子愷為了不驚擾貓,便主動給女兒端茶送水又送書,只為了不讓女兒站起來。表面上看是在寵女兒,其實他是在寵貓呢。
豐子愷不僅愛貓,還畫貓、寫貓,讓貓爬到自己頭上。
俗話說,“不要讓別人在你頭上撒野”,豐子愷的頭上卻坐著一只貓,真是詼諧。
課兒殷殷,滿門俊秀
在這較為艱苦的條件下,繪畫和文學創(chuàng)作顯然受到限制,但豐子愷依然筆耕不輟,只是他把重點轉向了翻譯經(jīng)典,工作之余“課兒”自娛,一如往常,他從孩子們的生活中獲得慰藉。在他的《病中口占》中,他不無欣慰地寫道:“眼前兒女皆俊秀,未須寂寞養(yǎng)殘生?!边@正是中國文人的進退之道:重教育,重血脈傳承,傳統(tǒng)倫理和家族家庭始終是他們心靈的大后方。
在豐子愷的精心教育下,豐子愷的七個子女都很出色。
豐子愷的外孫宋菲君曾經(jīng)專門寫過文章,分享外公“課兒”的經(jīng)驗。在豐氏家學,中國古典文學和外語是兩個重要的抓手,豐子愷常常親自教孩子背誦詩歌和古文,一些通常不見收錄的詩詞,只要他覺得好,就會手抄,作為孩子們的教材,而且邊講解邊畫圖,孩子們興趣盎然,記得非??臁XS子愷高齡自學外語對全家人來說都是一個勵志故事,他對孩子們說:“一民族的思想精華,藏在這民族的文學和詩里?!彼蠛⒆觽儽痴b屠格涅夫英文版的《初戀》,背誦林肯的《獨立宣言》,了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思想精粹。
“耳濡目染了外公的苦學經(jīng)驗,經(jīng)歷了‘課兒’,一家大小外語都很好。大舅豐華瞻留學美國,回國后任上海復旦大學英語系教授,參加編寫《英華大辭典》;大姨豐陳寶畢業(yè)于中央大學英語系,掌握兩門外語,長期在譯文出版社工作,參與編寫《法華字典》;二舅豐元草的古文根基和外語均好,曾長期任音樂出版社高級編輯;二姨豐寧馨畢業(yè)于浙大數(shù)學系,通曉兩門外語,翻譯過國外教材;小姨豐一吟的日語很好,解放后又學俄語,與外公合譯了多部俄文名著;我母親豐宛音曾就讀于圣約翰學院,后來教語文和英語;小舅豐新枚是外語天才,他精通英、日、德、法、俄、捷克等國語言?!?/p>
豐子愷的另一個外孫宋雪君說,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星期天去外公家,外公勤奮,上午一定是在樓上用功,孩子們不敢擾他,中午睡了午覺之后,外公就笑瞇瞇地下樓了。晚上照例是喝酒。豐子愷一生嗜酒,年輕時幾乎被朋輩認作劉伶轉世,學佛后短暫地戒了一段時日,但世事多艱,很快就恢復了酒習,只是茹素。他不肯在臺灣定居,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在臺灣喝不到故鄉(xiāng)的黃酒。
心有暖意,不畏寒涼
孩子之于豐子愷,寄托著他人生中的愛與希望;貓之于豐子愷,是他平素里心靈的慰藉。但他可能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畫貓寫貓而招來災禍。
在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豐子愷因為《阿咪》一文被扣上許多子虛烏有的罪名,遭到攻擊和批判。
他的一些漫畫也被翻出來,成為了無稽的罪狀。
一時間,豐子愷成了“反革命黑畫家”,還被列為“上海十大重點批斗對象”。
看到一生鐘愛的漫畫被踐踏,自己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豐子愷悲痛不已,但他仍舊積極地面對每一天。
在那段日子,雖然他每天都被逼無奈地做著自己不情愿的事,但他的內(nèi)心足夠坦蕩。每次寫好“檢討”之后,他都把材料攤在桌上,任憑大家欣賞,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他在小兒子結婚時還賦詩勸慰家人:“胸襟須廣大,世事似浮云?!蹦呐率潜怀液螅碜芭E铩?,他還是想出了辦法,搞起了“地下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借著微弱的燈光伏案筆耕,一天兩三個小時。
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下,豐子愷病倒了。
由于身體極度不適,他被獲準在家休養(yǎng)。他把養(yǎng)病當成看書寫作的機會,甚至經(jīng)常不吃藥故意拖延病情。病情稍有好轉,他就要作畫、撰文、翻譯……這段時間他成果顯著,撰寫了大量詩詞,譯出了四部著作,還完成了《護生畫集》的創(chuàng)作。
之后,豐子愷的病情不斷惡化。1975年9月2日,這位藝術大師安詳離世。
豐子愷一生飽經(jīng)風霜,可他一心向往恬淡的生活,傾盡心血堅持藝術創(chuàng)作。面對世間風雨,他胸懷坦蕩,寵辱不驚。他用他的行動和豐碩的著作告訴世人: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當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時候,豐子愷就是抬頭看見月亮的那一個。
(余娟摘自天地出版社《此生多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