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家都在關注“05后”?不僅僅因為“前浪”們總是忍不住好奇那些“拍死”自己的“后浪”到底長什么樣,更因為身處這個浪潮洶涌的時代,無數(shù)人都打心底里羨慕“05后”,認為他們才是真正被時代眷顧的一代。
“05后”的成長歷程與互聯(lián)網(wǎng)爆發(fā)高度重合。生長于20世紀90年代的我,在小學時代,面對一臺笨重的臺式電腦都嘖嘖稱奇,而“05后”卻基本是在平板電腦的更迭中成長起來的?;ヂ?lián)網(wǎng)與科技對生活的介入,讓未來世界的扁平化場景迅速貼近,“05后”和“前浪”們確實不像隔了幾年,更像隔了一個時代。
整個Z世代群體在過去幾年對商業(yè)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作為Z世代中年齡最小的一群,“05后”受互聯(lián)網(wǎng)影響最深,因此在行為認知和消費習慣上,又與其他Z世代存在一定的差異。
比如,受手機滲透率高的影響,“05后”更傾向于宅在家里,看視頻、打游戲、搞設計和做作業(yè)是他們最主要的課余活動。
線上購物也因此成為“05后”消費的主要渠道。他們又是如何貨比三家買到心儀物品的呢?紛繁的線上社交平臺幫他們解決了這個難題。各類功能不同、人群細分的興趣分享平臺的出現(xiàn),讓“05后”成為分享欲爆棚的一代——
拆快遞不分享就是白買,只有拍了“開箱視頻”才算真正收貨;去旅游不能白花錢,必須熬夜剪出vlog向大家宣布“打過卡啦”;買到好貨和美食也要給出“沉浸式”體驗……一次次分享換來了無數(shù)次“種草”,和傳統(tǒng)長輩依賴“熟人介紹”的習慣不同,只要陌生人的分享能引起內心的共鳴,“05后”就會放心大膽地買單,欲望在線上激活,消費在線上完成,朋友在線上結交,快樂在線上傳遞……“05后”的生活,似乎已經完完全全粘在“線”上,形成了完美的自洽與閉環(huán)。
因此,“05后”群體消費的一個更加突出的特點是,更在意社交的內在需求,也更容易基于文化的認同形成不同的社交及消費圈層。
網(wǎng)絡塑造了“05后”的消費習慣,但沒有經濟實力,欲望永遠只能是空中樓閣。幸運的是,“05后”的父母恰是改革開放后成長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青年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他們比上一輩獲得了更豐厚的收入、更多元的生活體驗,也更愿意為下一代打造幸福完滿的童年。有調查研究顯示,在國內一線城市,26%的“05后”每月消費超過2000元,而海外的“05后”這一比例更是高達45%。當然,國內三線及以下城市,“05后”每月消費就沒有那么多了,基本都不足1000元,但相對“前浪”們,這樣的物質條件已經算“上天”了。
經濟實力突出、消費特征明顯,這樣的人最招誰喜歡?沒錯,精明的商家!“05后”的消費潛力是一座巨大的金礦,而這些顯性的消費特點和偏好,猶如為商家們開啟了“導航地圖”,清晰地展示著“盈利”的精確定位。
你們是否注意到,這幾年國潮越來越火?除了民族品牌謀求轉型發(fā)展,積極創(chuàng)新突圍,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05后”為代表的消費群體努力氪金,為愛發(fā)電。因為國潮品牌背后的民族文化認同很容易聚集有相同“文化價值觀”的小伙伴,輕輕松松就建立起一個圈層。
圈層社交和消費的一個好處是,商家的宣傳成本得以大幅降低。依靠“圈內人”的大量分享,商品很容易獲得“病毒式傳播”,甚至一不小心就“出圈”。就算出不了圈,“入圈”的也往往都是高黏性客戶,商家不愁銷路無門。但問題也隨之產生:由于商品小眾,商家很容易占據(jù)信息不對稱的高地粗制濫造,靠年輕人的“愛”與單純賺得盆滿缽滿。
以“三坑”服裝(JK制服、Lolita洋裝和漢服)為例,這些服飾的入門基礎款,基本一兩百元起步;質量略好的定制款,價格就達千元甚至萬元……“三坑”服裝之所以“坑”,是因為其價格昂貴,又有忠實愛好者,愿意為之持續(xù)花費,想跳都跳不出來。
深知“05后”的消費心理,商家總是起用容貌姣好的模特,通過極具氛圍感的照片來俘獲消費者的芳心。宣傳到位后,商家便會在一些社交平臺發(fā)起各種轉發(fā)抽獎活動,吸引消費者參與和關注。這個過程中,“坑”再次出現(xiàn)。由于“三坑”服裝愛好者喜歡在社交平臺建群討論,因此不少剛起步或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的商家便會混跡其中,發(fā)布廣告和聯(lián)系方式,以獲取更多客源。從這一點來說,有些看似“老土”的線下生活方式不一定“過時”。比如,長輩們喜歡“熟人推薦”,就是因為熟人信譽靠譜;花時間去線下購買,就能大幅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防止“閉眼入”帶來的浪費。
適時放下手機,關閉網(wǎng)絡,走出房門吧!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消費大可不必,而那熱騰騰的真實生活,也遠比方方正正的輸入框可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