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學(xué)軍
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對母親說過一句話,大意是:“養(yǎng)口體和養(yǎng)心智,這兩樣活兒以后我都包了。”養(yǎng)口體說的是每天陪伴在父母身邊,照顧著他們的衣食住行,瑣碎而平凡;養(yǎng)心智,是子女有出息了,雖然遠走高飛不在父母身邊,但是事業(yè)有成能讓父母臉上有光,以子女為榮,精神上開心、滿足。
我對這種解釋很感興趣,因為這代表了父母們的不同心態(tài)。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孩子有出息了就不屬于你了,屬于國家、屬于事業(yè);沒出息就天天圍在你身邊,雖然屬于你了,但同時也會有失落感?!比司褪沁@樣矛盾,患得患失。
現(xiàn)實生活中的確如此,身邊不乏有出息的孩子,上名牌大學(xué),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甚至定居國外,令外人羨慕不已。家長飽嘗思念之苦,卻是開心的,因為父母只盼兒女過得好,有美好的前程。我的堂哥就是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出類拔萃,一路讀到博士后,學(xué)業(yè)有成后定居國外,姑姑一提起兒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高興,滿臉自豪。姑姑幾年也見不到兒子一面,想了,只能打開電腦和兒子視頻聊天;有時候兒子一家都忙,不能坐下來陪她說話,視頻就這樣開著,姑姑就盯著電腦,看兒子一家人忙忙碌碌、走來走去。
能真正做到“養(yǎng)心智”的人并不多,因為大多數(shù)都是平凡之人,比如我。我就是一個平庸的人,從來沒離開過父母,大學(xué)也是在本地讀的,有一份普通的工作,工資不高不低,過不了奢侈的生活,每月除去必要的開銷,所剩無幾。當我需用大錢的時候,甚至還需要父母的資助,這輩子也不可能有大富大貴的日子過,人到中年,無比汗顏。但是父母從來不嫌棄我,也從來不拿我和堂哥比,如果比,父母比的也是我的好。特別是父母進入老年之后,因為有了我的陪伴和照顧而少有生活煩惱,感觸頗多。
我和父母的心態(tài)都挺好,不求其他,只求一家人在一起相互關(guān)心,其樂融融,我想這樣的天倫之樂,也一定會有很多人羨慕的。
父母永遠都希望兒女有出息、幸福、快樂,我們也同樣希望父母健康、快樂、安詳。養(yǎng)心智和養(yǎng)口體,魚和熊掌兼得當然好,如果不能,給父母合適的就好。我的一位同事,和我一樣普通又平凡,卻遠離父母千里之外,兩者都做不到。他能做到的是,把年假都給了父母,每天一個電話問候,不時地買些東西快遞給他們,以他能想到的各種方式盡孝心。
養(yǎng)心智也好,養(yǎng)口體也罷,都是孝順,不必羨慕別人也不必妄自菲薄。不同情況的父母有不同的需要,有的父母怕孤單,做兒女的不妨多多陪伴;有的父母疾病纏身,兒女就訪醫(yī)問藥、床前盡孝;有的父母缺錢,那我們就努力掙錢讓他們安心;有的父母愛嘮叨,那就做一個傾聽者;有的父母脾氣不好,那就把他們當老小孩來哄著。
孝順也叫孝道,不論世事如何變化,永遠具有普世價值。而說一千道一萬,養(yǎng)心智和養(yǎng)口體各有利弊,不必糾結(jié),只要找到適合的那條“道”,用心去做,父母與我們,皆會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