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聿雯
大年三十,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趕著回家過個好年。正準備下班的楊琳卻接到電話:社區(qū)樓前污水井滿了,已經(jīng)溢上街道,需要她們立刻過去清理。
她和姐妹們立即集結(jié)出發(fā),現(xiàn)場勘查、疏通、清理。所幸過年期間街上行人不多,還沒有造成太大影響。等她們把一切都干完,汗水已經(jīng)把衣服濕透。華燈初上,看著萬家燈火次第亮起,楊琳才想起,家里人還在等她回家過年。從2013年濟南市城管局城肥一處女子清疏班成立至今,十年的時間,楊琳和女子清疏班的隊員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日常。新時代,糞便清除這一工作已經(jīng)告別扁擔進入自動化時代,但老一輩城肥人傳承的“扁擔精神”卻依舊被她們扛在肩上、記在心里,心手相傳。
從困難重重到得心應手
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濟齊路的濟南城肥一處院內(nèi),有一處“扁擔精神紀念館”,每一個走進這個院子的人,都會到這里來聽一聽其中的故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扁擔精神”的主角是時傳祥,今天,楊琳和她帶領(lǐng)的全省首支、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女子清疏班,也成了故事的主角之一。
2013年3月,城肥一處針對清疏一線年齡老化、人員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成立了“女子清疏班”,原本從事后勤工作的8名女同志主動請纓,轉(zhuǎn)崗到一線,主要承擔起濟南槐蔭區(qū)中大槐樹辦事處4個社區(qū)320余座樓房化糞池的清疏工作,自那時起,楊琳就成為這支隊伍的領(lǐng)頭人。
女同志上清疏一線,不是作秀,是實打?qū)嵉卦??!耙桓S管就有100多斤,最開始我們姐妹體力不夠,幾個人一起抬一根管子。遇到老舊小區(qū)和狹窄的胡同,車根本開不進去,只能把車停在路邊,連接五六根管子進行清疏。姐妹們一起努力一根一根地抬進抬出?!闭f起最初遇到的困難,楊琳印象深刻:“體力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樓房和管道的分布。老舊小區(qū)的樓房和管道分布都很復雜,前輩帶著我們一個樓一個樓地轉(zhuǎn)。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記下每個樓的位置和管道分布,回去再繪成圖紙?!?/p>
困難很多,但都不是過不去的坎兒。很快,楊琳和姐妹們就成了“熟練工”,就連體力也不再是問題。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一個電話,女子清疏班就會準時到達。
烈日炎炎,隊員們在大日頭下扛著糞管,滿頭大汗只能用胳膊胡亂一擦,汗水和呼氣讓口罩變得幾乎透明;寒風蕭瑟,大雪紛飛,污物凍結(jié),需要先用鐵叉伸進井口攪拌,或者拉來清水一遍一遍進行稀釋;大雨滂沱,女子清疏班的姐妹們穿著雨衣,小心翼翼地清理一個又一個井口,清疏車開始發(fā)動的時候,需要防止連接口斷開或亂動,稍不注意就會滿臉甚至滿身沾滿污物……
從“手提肩扛”到“智慧城肥”
楊琳的父親就是一位城肥人,她從小就聽家人講述過時傳祥的故事,現(xiàn)在,她會把這些故事講給新來的姐妹們。跟楊琳一樣,女子清疏班的姐妹中有一半以上來自環(huán)衛(wèi)世家,對掏糞工這一職業(yè)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自2013年成立以來,女子清疏班的人員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僅有一人退休,兩名新人入隊,沒有一人是因為工作太臟太累離開崗位。
隊內(nèi)最小的董金玲2018年退伍轉(zhuǎn)業(yè)來到城肥,“在來城肥一處之前對這份工作只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但真正來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是要下到一線工作的”。董金玲沒有退縮,試用期結(jié)束后她主動向黨組織申請,留在女子清疏班。五年過去了,她現(xiàn)在是女子清疏班的副班長,“這里什么都挺好的,氛圍好,姐姐們也都很照顧我,這樣的工作姐姐們能干我為什么不能干呢?!?/p>
城肥一處現(xiàn)在有160人左右,其中退伍軍人轉(zhuǎn)業(yè)到這里的就有110人左右。他們有著軍人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在城肥一處的“微笑墻”上,他們的笑容閃閃發(fā)光。雖然扁擔放下了,但是透過他們的笑容就讓人知道,“扁擔精神”一直都在。
時代在變,清疏工作也在發(fā)生變化。不久前,騎著“小電驢”去工作區(qū)域轉(zhuǎn)上一圈,記錄下每個化糞池的情況,還是每個城肥人的必修課。電話一響,爭分奪秒到現(xiàn)場也是常態(tài)。今天,“智慧城肥”系統(tǒng)建設,正在改變這一切。通過在一些重點地區(qū)安裝液位監(jiān)測裝置等方法,時刻監(jiān)測水位防止外溢,變“事后清理”為“事前清疏”,有效減少了井口外溢,維護了城市衛(wèi)生。
從學校社區(qū)到人民大會堂
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改進,但也總會有新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艾F(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對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也要相比之前做出更好的服務。”女子清疏班的成員進入學校、走進社區(qū),讓更多人了解清疏工作,讓孩子們知道,勞動不分高低貴賤,“舍得一人臟,換得萬家凈”不是一句單純的口號。她們關(guān)愛幫助服務轄區(qū)獨居老人,義務清疏,免費修葺危舊公廁,利用節(jié)假日去轄區(qū)宣傳安全知識……她們盡己所能,用平凡的舉動給予他人關(guān)愛和溫暖,就這樣成了居民和社區(qū)的“知心姐妹”,所到之處,都是“點贊”的大拇指。
2023年,楊琳獲得五一巾幗獎章和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榮譽稱號,她帶著姐妹們的期待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先進女職工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很激動很光榮,能進到人民大會堂,而且還在表彰大會上作報告……我是代表整個女子清疏班去領(lǐng)獎?!被貞浧甬敃r的情景,楊琳依然激動?!盎貋碇蟾杏X責任和壓力都更大了,不干好不行,對不起我們獲得的榮譽?!?/p>
這并不是楊琳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2019年,在全國先進職工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上,楊琳作了《爭當新時代的時傳祥》的報告。她在報告中說:“習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干出來的。我們是新時代的奮斗者,是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勞動精神指引了我,照亮了我,讓我在為民清疏服務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實現(xiàn)了價值,我將一如既往地鏗鏘奮斗、擔當出彩,和女子清疏班的姐妹們一起,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努力奔跑,爭當新時代的時傳祥!”
(編輯/王立群? ? 設計/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