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陪兒子上滑板課,我坐在旁邊等孩子,與身邊相熟的學生家長閑聊。一個家長朋友告訴我,上完這節(jié)課他們就不來了,因為孩子對滑板不感興趣,不想學。兒子和這個朋友的孩子關系挺好的,兩人常在一起玩,他的孩子如果不來,兒子就失去了一個玩伴。于是我對朋友說:“學了這么長時間,放棄挺可惜的,沒有勸勸孩子嗎?”朋友說,他已經(jīng)和孩子認真地談過,還和孩子一起分析了學滑板的利弊,但孩子最終還是表示不想學。既然這樣,就只能尊重孩子的選擇,畢竟孩子不想學,硬逼著他去學也沒有用。
下課時,老師不知道從哪里搞來一些長條氣球,給孩子們變起了“魔術”。在老師的巧手下,一個個氣球被扭成了各種小動物的造型,引來同學們的爭搶,現(xiàn)場氣氛很熱烈。兒子拿到氣球后,和朋友的孩子追逐打鬧,兩人玩得興高采烈。
“對了,你現(xiàn)在為什么不再問問孩子呢?”我看著朋友說。
“不問了。”朋友搖了搖頭。
我解釋說:“孩子此刻的狀態(tài)很不錯,如果現(xiàn)在問他,說不定他能回心轉意呢!”
“既然我們已經(jīng)作出決定,就不再反復追問孩子了,否則孩子會覺得我反復無常,最終也會變得舉棋不定,這樣不好?!迸笥褜ξ艺f。
我愣了片刻,不由地點頭,承認他說得很有道理。前段時間,兒子快要過生日時,我問他想要什么生日禮物。兒子告訴我他想要一輛玩具汽車,我答應了。這個愿望很好滿足,但我覺得玩具汽車實用性不強,兒子玩兩天說不定就會厭煩,不如換一個更好的禮物。
“難道你不想換個其他禮物嗎?”我問。聽了我的話,兒子想了一會兒,說想要一輛自行車??蓻]想到,我的這個問題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不一會兒,兒子又改變了主意。而且,他的主意一個接一個,短短兩三天時間,就改變了好幾次,一直到生日的前幾天,他都沒能定下來到底想要什么生日禮物。
我有點生氣了,沖兒子嚷嚷道:“你能不能有點主見?總是改來改去,說話還算不算數(shù)?這不是出爾反爾嗎?”兒子看了我一眼,委屈巴巴地小聲說:“不是你讓我改主意的嗎?”
當時我還覺得兒子是在狡辯,我是讓他改變主意了,但沒有讓他一直改呀?,F(xiàn)在想來,我確實負有很大的責任。在兒子作出決定之后,我又反復詢問兒子,這無疑是給兒子此后的一改再改提供了機會。
作為家長,在孩子做決定之前,我們要給予充分的引導,可一旦做出了決定,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決定,不要再反復追問。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能隨意更改,這樣才有利于他們形成堅定的人格。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