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雅菲 連南順德希望小學六年級
隨著傍晚的來臨,我和媽媽來到塑膠鋪成的三江河堤壩散步。
小河岸邊垂柳依依,河面上還不時的冒出像珍珠一樣的小泡泡。隨著夜色越深,許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匯集到了堤壩上。堤壩瞬間熱鬧了起來:有的滑著滑板車,有的騎著自行車,有的三五成群進行跑步比賽……慢慢地小河邊的燈明亮了起來,樹上的燈,柱子上的燈讓整個三江河邊成了燈的海洋。網紅橋——“越秀橋”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打卡點,橋面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是風景點,走累了你可以坐在兩邊的凳子上聆聽鄉(xiāng)曲,放松一天的疲勞,五顏六色的燈光更是讓靜謐的小河流光溢彩。
堤壩邊全是擺攤的人,有賣手工的,有賣小吃的,有賣玩具的……他們無一例外,都在大聲地吆喝著,夸贊自家產品的好處。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在散步的人們立馬被這些東西吸引住了,仔仔細細地挑選著產品,選出了心儀的產品后,紛紛拿出手機,錢包付錢。小河只是一條平平無奇的河,可是被散步的人群、買賣的吆喝聲而變得特殊了起來,有了專屬于它自己的美。
夜更深了,道路兩旁的樹像一列列整齊的士兵,低垂著腰肢聆聽著漫步回家行人的家長里短,聆聽著人們討論如今的好政策:建設好生態(tài)宜居的美麗城市,讓我們感受到了獲得感、幸福感;“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wèi)生的廁所。從這樣的“小事”可以看出,隨著農業(yè)現(xiàn)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人居環(huán)境的改變還有農民的幸福感越來越被重視。
人群逐漸散去,河面上只留下月亮的倒映,堤壩上只留下了樹木的喃喃低語,說的是小縣城人民對如今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指導教師:曾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