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雋
感動,就是那一瞬間的情感宣泄,就是那一瞬間的激情澎湃,也就是那一瞬間的靈魂洗禮,它讓你不能自己,它讓你洗心革面,有時候它是讓你良心發(fā)現(xiàn)的一種瞬間升華。
看電視劇向來無動于衷的我,有一次竟然流下了“鱷魚淚”。故事的情節(jié)大約是這樣:一個單純的男青年,夢想著要做一位正義與公平化身的警察,偏偏然,他身遇末世,似乎就是個懷才不遇的主??蛇@時,命運的機遇竟然以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降臨到他身上。在一次邂逅中,他的宿命讓他結識了一位革命者女青年。命運的轉變和靈魂的洗禮中,讓他們經(jīng)歷無數(shù)的磨難,卻彼此心心相印,這位女青年最終成了他的終身伴侶。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是以一種蒙太奇和另一種所謂浪漫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來演繹的,因而其真實性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升華。
近年來,有關革命者題材的電視劇屢見不鮮,但表現(xiàn)手法和情節(jié)卻極其雷同。這些神劇播出后,其收視率和票房效果便可想而知了:演員們痛哭流涕,悲情欲絕,可謂使盡了十八般武藝,而觀眾們偏偏感動不起來。究其緣由,無非就在電視劇的劇情與觀眾的淚點極不合拍,仿佛兩張畫皮、兩種軌道,再來說感動恐怕就是九霄云外的事了。
其實,生活中的感動無處不在。感動不在于言語多寡,而在切中要害,情動于衷。你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寥寥數(shù)字,就把對妻子的懷念之情寄寓一棵枇杷樹,把這棵無思想感情的靜物與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串聯(lián)起來,就起到了移情于物的作用。因為這可不是一株一般的枇杷樹,它是妻子和我共同見證的情感之樹。歸翁其情之深,不言而喻。動人之情,躍然紙上:樹已如蓋成蔭,妻卻杳然不知何處。還有,杜甫在自曝困窘時如是說:“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焙靡粋€“冷死鐵”,好一個“踏里裂”,其境可慘,其情可悲。而就是在這樣的窘迫下,他依然能兼濟天下,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這就毫不為奇了:難怪世人讀老杜的詩,總能讀出老淚縱橫的境界,感動得無以言表。
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令人感動的人生百態(tài)隨處可遇。但令一個人一生都為之感動的事情,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有這樣一件揮之不去的往事讓我感動,令我終生難忘。那是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在一所寄宿制中學讀書。那年的冬天奇冷無比,我的故鄉(xiāng)江南水鄉(xiāng)氣溫竟然驟降至零下八度。一場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把整個山城籠罩得嚴嚴實實,地面積雪高達一米多。我就讀的小鎮(zhèn)中學與縣城的交通全面癱瘓。更加不幸的是,那是場猝不及防的降溫與降雪,讓我身上的棉衣根本無法抵御這突如其來的嚴寒。然而,令我震驚的事情發(fā)生了:正當我搓著凍得發(fā)僵的雙手,跺著發(fā)麻的雙腳時,一個熟悉而又久違的身影突然出現(xiàn)在我面前。那是我的母親。她竟然徒步四十多華里,裹著一條長長的灰色圍巾,為我送來了御寒的棉衣和棉鞋。我的心酸了起來,好一會說不出話來。因為就在那一刻,再多的語言也無從說起。記得那一次我只說了一句:“媽,你怎么來啦?!”“我不來,難道要把我家小五子凍死呀?!”媽媽的這句平常的話語蘊含著多少母愛和關心呀,這是一位平凡的母親獻給兒子偉大的感動呀!記得那年春節(jié),我主動干起了家務活,還捐獻了自己的壓歲錢。親朋好友們都夸贊我,說這孩子似乎一下子變得懂事了不少。其實,我自己心里明白:真正的感動人生只要一次就夠了。
我20世紀90年代中期南漂深圳,然后輾轉于深莞惠穗之間,奮斗打拼,努力前行。每當遇到挫折和艱難時,就會想起母親那徒步數(shù)十華里為兒子送衣的情景,就仿佛看見母親那堅毅而勇敢的身影,就會聯(lián)想起母親那真誠而勇敢的聲音。
是的,有一種情感叫感動,有一種聲音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也叫感動。人生需要的就是這種真誠的感動。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