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俗文化生態(tài)中,色彩是民間民俗思想情感的一種有效載體,其所呈現(xiàn)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歷史性,都使其成為了民俗生態(tài)的表達符號。庫淑蘭剪紙藝術是民俗色彩應用的集大成者,藝術家?guī)焓缣m將典型、獨特的民間民俗色彩應用于剪紙藝術,在色彩的對比與融合中展示東方哲學真理、呈現(xiàn)民間民俗的魅力,讓庫淑蘭剪紙藝術成為了向世界傳遞中華藝術思想與民俗風格的載體之一。韓靖在其編著的《中國最美剪紙:庫淑蘭剪紙藝術》一書中詳盡介紹了庫淑蘭剪紙技法,并按照不同題材和主題收錄了庫淑蘭剪紙共百幅,向讀者充分展現(xiàn)了庫淑蘭剪紙藝術的工藝之美。本文結合書中所展示的庫淑蘭剪紙作品,圍繞庫淑蘭剪紙藝術中的民俗色彩呈現(xiàn)展開系統(tǒng)論述。
同為剪紙藝術家的韓靖在書中提到,庫淑蘭的剪紙藝術創(chuàng)作運用了她的文化積累及人性特色,尤其是拙樸的民間特殊技藝,使庫淑蘭剪紙藝術更顯東方鄉(xiāng)土味道,在色彩與線條和諧的伴奏中裁剪拼貼出了樸素的生活。在對庫淑蘭剪紙藝術進行欣賞與評價時,色彩是始終繞不過的元素。書中認為,觀眾在欣賞庫淑蘭剪紙時最先享受到的一定是彩紙呈現(xiàn)的色彩之美。這種彩紙是市場上常見的彩色有光紙,紙材表面平滑,固色效果突出,色彩艷麗明快。庫淑蘭用這種彩色有光紙直接進行剪裁創(chuàng)作,既省去了顏色涂抹的程序,也保障了色彩的多樣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色彩元素上看,剪紙分別有單色剪紙與復色剪紙,庫淑蘭剪紙藝術便是典型的復色剪紙,色彩的選擇和應用具有鮮明的民俗特征。從書中給出的庫淑蘭剪紙藝術作品可以看出,庫淑蘭剪紙多以大紅、大綠的色彩為基調(diào),尤其在《牡丹花》 《石榴樹開紅花》 《一樹梨花靠粉墻》等團花藝術類剪紙作品中,紅色或綠色近乎鋪滿整個畫面。在紅、綠基色之上,庫淑蘭還會運用其他顏色來進行顏色的搭配,用層層拼貼的方式讓細節(jié)色彩呈現(xiàn)立體效果。如在《關老爺》中,庫淑蘭以紅色為主基調(diào),包括關老爺?shù)哪?、身下的坐臺都是紅色,關老爺身后則是滿片的綠草和小紅花,關老爺?shù)纳砩戏椇涂柘麓篑R則由金黃色、藍色、白色等色彩組成,色彩迷離繚亂,讓人目不暇接,具備形式美感。在運用大紅、大綠等色彩基調(diào)的同時,庫淑蘭剪紙作品中還經(jīng)??梢钥匆娝{綠搭配。藍色與綠色搭配較為不易,這是由于靛藍色較為厚重,青綠色則顯得生機有活力,二者的色彩內(nèi)蘊并不協(xié)調(diào)。但庫淑蘭并不受色彩相性束縛,善用藍、綠二色進行搭配創(chuàng)作。如《五毒》這幅作品便以綠色為背景,大片綠色的樹葉下是藍色的底子,綠色的青蛙旁邊是藍色蝎子。整幅畫面中,綠色的青蛙置于中央,綠色的生機感與青蛙多子的寓意相契合,藍色在綠色旁邊作為映襯,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文化厚重感。
通過上述對剪紙作品色彩運用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庫淑蘭剪紙藝術的色彩呈現(xiàn)深受傳統(tǒng)民間藝術“陰陽五行色彩審美觀念”影響,包括色彩的樣式類別、主流色調(diào)的運用,以及色彩和圖案造型的搭配等,都與民間傳統(tǒng)藝術中的五行色彩觀、陰陽色彩觀等相契合。不僅如此,庫淑蘭在運用五行色彩樣式的同時,還在持續(xù)豐富和更新色彩表現(xiàn)。如在民間風俗類作品、鄉(xiāng)土生活類作品及愛情故事類作品中,庫淑蘭充分運用了當?shù)孛耖g常用的色彩形式,憑借對色彩的直覺創(chuàng)造出了一大批或古樸、或鮮亮、或大方的剪紙作品。可以說,庫淑蘭剪紙藝術對民俗色彩的應用,與其賴以生存的黃土地的歷史文化傳承息息相關。
庫淑蘭剪紙藝術中的民俗色彩呈現(xiàn)3 個突出特點。其一是色彩的主觀性。畫面中的色彩元素既是對事物的描繪和修飾,也是藝術家內(nèi)心世界的反映及其思想精神的傳達。這種色彩應用的主觀性特征在庫淑蘭剪紙作品中較為常見。結合一眾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庫淑蘭在綠中套紅、紅中配綠的主色調(diào)下有意識地堆積色彩,她直接用彩色來著色,將色彩直接作為一種畫面構成工具,用色塊勾勒出整幅畫面,而不進行色調(diào)的渲染和輪廓勾勒。民俗色彩在庫淑蘭的雙手下成了情緒化的色彩,綠色、紅色、藍色等眾多顏色承載著她的生活情感,表達著她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說印象派的色彩分析是以自然為母,那么庫淑蘭剪紙的色彩運用便是以生活為尊,生活中的個性感受便是其色彩選擇與呈現(xiàn)最直接的來源。其二是色彩的厚重感。在色彩運用中,不同的顏色會削弱原本色彩的地位,庫淑蘭明顯注意到了該問題,為了凸顯主要色彩的厚重感和沖擊性,她往往運用大面積著色以使主要顏色表達的視覺內(nèi)容更具吸引力。如在《廟內(nèi)難治一重天》 《老來上神歸山去》等民間風俗類作品中,庫淑蘭采用大面積的民俗色彩來奠定畫面的基調(diào),厚重的靛藍色或大紅色充斥整個畫面,其他色彩運用比例較小,僅為點綴之用,刨除了不必要的色彩。民俗色彩本就有拙樸和厚重的質(zhì)感,庫淑蘭通過大面積的色彩運用拋去了多樣色彩交叉形成的細節(jié)描繪和光影變化,讓畫面去除了色彩的不安分感,顯得沉穩(wěn)、寂靜,以厚重的色彩創(chuàng)造出了令人沉靜的力量。其三是色彩的和諧感。上述分析庫淑蘭剪紙的民俗色彩運用喜好時提到,庫淑蘭善以紅配綠、藍配綠,這幾種顏色搭配在民間中均不受歡迎,甚至有“紅配綠賽狗屁”“綠配藍豬狗嫌”等俗語。庫淑蘭卻并不過分在意色彩的相性問題,其在眾多作品中用高對比的色彩來構成畫面,色彩搭配看似復雜和不穩(wěn)定,但整個畫面卻看起來十分和諧、單純。如《斟酒歌》這幅剪紙作品就使用了紅、綠兩種強烈的冷暖色作為畫面的主要節(jié)奏,同時配以少許黃色和藍色以達到點綴的效果,庫淑蘭在講究各個顏色的比例添加之余,在畫面中巧妙地用小的黑色塊將紅、綠兩大色塊分開,有效調(diào)節(jié)了畫面的刺激感;如果直接將畫面中大面積的紅色與綠色拼接,可能會使畫面的整體觀感過于夸張,甚至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體驗。色彩的和諧與交融,是庫淑蘭剪紙藝術在色彩把握方面的突出特色,她讓沒有光感的民俗色彩在搭配中產(chǎn)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和諧的色調(diào)處理中更顯輕快明朗,充分展現(xiàn)生活氣息。
作者韓靖在書中指出,庫淑蘭的色彩觀念是民間五行色彩觀的典型代表,庫淑蘭在運用民俗色彩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民俗色彩也為其剪紙畫藝術作品帶去了諸多價值。結合作品,可以總結得出庫淑蘭剪紙藝術中民俗色彩呈現(xiàn)中具有3 方面的突出價值。一是直觀意義上的視覺美。庫淑蘭剪紙藝術中的民俗色彩呈現(xiàn),能給人以視覺上的藝術觀感,這是其色彩要素首要且最為凸顯的藝術魅力。人們在觀看庫淑蘭的剪紙藝術作品時,最直接的感官便是視覺,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動作如何甚至背景裝飾如何,觀眾難以一眼看出,但使觀眾第一眼看到并形成一定審美認知的便是色彩。此時民俗色彩的基本功能便是給觀眾造成視覺沖擊,讓剪紙作品的畫面展現(xiàn)出強烈的視覺吸引力,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民俗色彩的應用是民間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要素,對大部分人而言,除了畫面中的人物和花鳥圖案,具有較高認知水平的藝術元素便是色彩,因此庫淑蘭通過大面積運用民俗色彩來充分調(diào)動觀眾視覺積極性,以更好地傳遞藝術之美。二是主觀視角上的情感美。色彩本身不具備情感內(nèi)涵,隨著藝術實踐的普及和深入,色彩被人們習慣性地融入了特殊情感,較為常見的便是冷色調(diào)、暖色調(diào)。在所有藝術設計元素中,色彩的情緒調(diào)動能力數(shù)一數(shù)二,它給人帶來的情感反應是其他元素難以比擬的。庫淑蘭剪紙藝術中民俗色彩的呈現(xiàn)同樣是對情感的宣泄,能讓人在看到色彩時模糊地感受到作品所要傳遞的情感內(nèi)涵。如作品《想起媳婦睡不著》中,庫淑蘭用大面積的紅色來描繪人物和場景,甚至人物所騎的馬也全為大紅色,整體色調(diào)熱情洋溢、積極向上,使觀眾對作品畫面形成了先行性的情感認知,即認為該作品是積極的、歡快的、熱烈的,此時再結合作品圖案造型、題材內(nèi)容來進行整體賞析,就會對大紅色調(diào)的運用產(chǎn)生認同感。除了色彩本身的情感內(nèi)涵外,庫淑蘭剪紙中的民俗色彩還具有充分的文化感染力,其色彩呈現(xiàn)基本遵循中國傳統(tǒng)藝術所崇尚的“陰陽五行色彩學與五色審美觀”,這種色彩觀念受到了民間藝術群體的廣泛使用,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的色彩審美文化,代表了民間藝術群體的審美傾向,并且在民間藝術市場中廣受認可。因此,庫淑蘭將民俗色彩應用到剪紙藝術中,可以將民俗色彩打造成傳遞民間藝術文化的媒介,可讓觀眾借助作品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質(zhì)。三是基于畫面對象的個性美。剪紙藝術作為一種視覺畫面藝術,畫面中所描繪的對象有著什么樣的特征,是要靠觀眾自己去看、去體會的,而色彩的運用無疑可以幫助觀眾提升這方面的認知,增進觀眾對畫面對象的理解。如作品《門上來了個媒人哥》中,庫淑蘭用更顯活力的紅色和綠色來描繪女性人物,包括紅色的上衣、紅色的臉頰及綠色頭飾等,都充分展現(xiàn)了女性的人物形象,讓人感受到了女性人物的活躍;以黑色和藍色作為男性人物的服飾色彩,使其更顯沉穩(wěn),但火紅的臉頰同樣反映了男性人物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由此可見,庫淑蘭剪紙藝術中的民俗色彩呈現(xiàn)可以讓畫面中的人物或其他形象更具指向性,使畫面整體的塑造力度更加強烈,尤其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畫面中人物的個性美。
綜上所述,民俗色彩作為各民族民間藝術千百年來創(chuàng)造的色彩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了大眾集體創(chuàng)作的文化沉淀,其在庫淑蘭剪紙藝術中的呈現(xiàn)充分反映了庫淑蘭扎根中華大地、厚植民間鄉(xiāng)土文化的藝術追求。庫淑蘭用其特殊的色彩語言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個富麗繁縟的畫面,在色彩的碰撞和拼接中激活了色彩之美麗,又在不同色彩的邏輯關系中探索著畫面空間的布局,在追求色彩個性的同時注重色彩意象的傳遞??梢哉f,庫淑蘭剪紙藝術記敘著庫淑蘭的生活故事,傾訴著她對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無限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