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學軍
(莒南縣板泉鎮(zhèn)人民政府,山東莒南 276622)
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經(jīng)濟作物,經(jīng)濟價值較高。將兩者進行帶狀交替復合種植,可有效防止農作物之間出現(xiàn)資源爭奪的狀況,充分利用土地以及光照,解決了以往農作物種植中的難題,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現(xiàn)如今,對這一技術已有了較為充分的認知,但是,實際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在我國糧食結構中,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大豆帶狀復合這一種植技術是通過調節(jié)大豆和玉米兩種農作物之間的種植間距的方式,實現(xiàn)合理密植,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產(chǎn)量。玉米播種過程中,在玉米行間空隙種植大豆,運用現(xiàn)代機械技術提高種植效率。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是一種寬窄行的布局。這種布局形式是帶狀布局,在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chǎn)中更為合適,同時有利于縮短農民的勞作時間,提高經(jīng)濟效益。我國總人口不斷增加,糧食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常重要。大豆玉米帶狀種植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糧食的總產(chǎn)量。
復合種植有單行玉米大豆帶狀種植和雙行寬窄玉米大豆種植方式。通常,采用兩行大豆和兩行玉米的寬窄交錯帶狀復合種植,每行的行寬在1.6 m左右,確保玉米和大豆混合種植能夠正常使用機械化種植。復合種植時,應考慮到播種時間,根據(jù)地區(qū)狀況,選擇相符合的高質量種子。許多人認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一定是需要陽光的,但是實際上,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并不喜歡受到陽光的照射。因此,在玉米的遮蓋之下能夠獲得更好的生長條件。
正式進行種植前,首先需選擇耕地以及選種。應用地勢平坦以及土地松軟品種的土地,耕作深度不超過20 cm。選種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雙行玉米和大豆的種植,另一種是單行玉米與大豆的種植。相關人員應依據(jù)當?shù)氐奶鞖鉅顩r以及地理環(huán)境等外部條件,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進行。要想提高玉米大豆產(chǎn)量,就需對土地資源進行良好地利用。播種前,應選擇質量較好的種子,可選擇植株緊湊、早熟以及耐倒伏的玉米品種。大豆可選擇晚熟、耐倒伏的品種?;蛘呓Y合本地條件進行品種優(yōu)選。
正式播種前,需保證種子沒有病害、顆粒飽滿,從而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種子在進行晾曬完成之后,需進行藥物拌種,可以防蟲、防病,有利于玉米大豆的正常生長。拌種1天后,就應進行播種,不可拖延。
晾曬是為了提高種子的萌發(fā)潛力。種子可在播種前晾曬2~3 d,晾曬2~3 h/d。晾干后,可以放在陰涼的地方散熱。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種子的活力。將種子浸泡在溫水中,可以防止種子攜帶細菌。具體方法: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10 min,然后在50℃~54℃的溫水中浸泡30 min后立即轉移到冷水中冷卻,最后取出,放在通風處晾干。
拌種的目的是防止地下害蟲和致病菌在苗期致病。眾所周知,玉米在苗期特別容易受到地下害蟲的侵害,害蟲經(jīng)常會把玉米幼苗從根部咬掉,導致整株玉米死亡,拌種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害蟲的侵擾。
所選玉米品種是否需要再次拌種,取決于種子包衣狀況,拌種使玉米品種的外表上形成了一層特殊的薄膜。一般,農民選擇和購買玉米品種,從外觀上看,玉米品種呈現(xiàn)鮮紅色或藍紫色,而實際上,大多數(shù)玉米品種是金色或乳白色。
大豆拌種:播種大豆時,需將種子與0.1%~2%的根瘤菌混合,然后播種。這可以使大豆分枝時間變早,從而提高最終產(chǎn)量。根據(j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情況,可選用鉬酸銨、硼砂等進行種肥。種田用鉬酸銨的用量為2~4 g/kg。用硼砂進行選種時,用量為1~3 g/kg。
在現(xiàn)如今的農業(yè)種植手段中,帶狀套作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種植實踐方式。其中,玉米是春季播種,大豆是夏季播種。因此,播種過程中,應確保其之間的間隔距離,即兩行玉米及四行大豆的帶狀間隔種植。一帶玉米的作物應包括2行,通常種植的間距在35 cm左右,到了6月上中旬,可以進行大豆的播種。確保大豆的播種密度,應在4000粒/667m2。特殊情況下,如果夏季較為干旱,在進行播種時,可以將播種的時間點延后。但是,最晚不能超過7月下旬。
帶狀復合種植中,最為關鍵的是要對于施肥以及灌溉進行把控,不僅要保證其生長區(qū)域的土壤濕潤,同時還要避免過度灌溉。這主要是由于過度灌溉會導致農作物的根部被水浸泡,從而影響到根部的正常生長,引發(fā)腐爛。因此,在進行大豆玉米施肥工作時,應保證氮肥量在8 kg/667m2,作物進入到生長階段即喇叭口期時,需要保證純氮肥施加總量在9 kg/667m2。但是應當注意,大豆作物不能夠進行氮肥單獨添加,應在肥料有著良好均衡的情況下進行。肥料的添加,在玉米到達7~10片展業(yè)時進行。對旺盛生長的田區(qū),可以用矮壯素等相關農藥噴灑。
大豆玉米的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通常是在6~10月份的同一時間進行播種。播種過程中,可選用人工點播機或其他型的播種機械。新的播種機械能夠同時投放兩種作物,并且在進行投放比例上也可設定,可以確保其同時萌發(fā)。
大豆玉米種植時,需對田間雜草進行清除。若是無法有效清除田間雜草,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雜草會對土壤當中的營養(yǎng)元素進行搶奪,而這就會導致大豆玉米的作物生長缺乏營養(yǎng)條件。因此,對田間進行雜草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常態(tài)化工作。相關種植人員,應積極推廣機械化除草,結合相應的定向除草以及封閉除草兩個階段的技術措施,更好地控制田間雜草。
大豆玉米在生長期會存在很多的雜草,若繼續(xù)生長會影響到作物生長。因此,應當依據(jù)當?shù)氐膶嶋H狀況,選擇除草劑進行除草。選用除草劑時,需注重除草劑的特性。某些除草劑是針對單子葉的,但是某些是專門用來對于雙子葉進行去除的。使用除草劑時,需依據(jù)作物狀況來進行選擇。同時,也需把控好使用的時機,最好是在雜草最為敏感時進行使用,有效地根除雜草??刂坪脟妱┑氖褂脮r機及用量,消除雜草,保障其健康成長,從而增加收益。通常,草胺磷應控制在100 g/667m2,這可以用來清除闊葉雜草。而在玉米長出4葉或是拔節(jié)階段之后,就可以應用濃度5%的消防草酮來進行雜草的全面去除。
在推廣復合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需注重預防田間病蟲害管理。玉米常見的病蟲害有玉米紋枯病以及玉米螟等。玉米紋枯病主要是對于葉鞘、根部產(chǎn)生危害,嚴重情況下,可使最后的果穗受到侵害。通常在發(fā)病初期,基部的1~2莖葉鞘上,會產(chǎn)生暗綠色的水漬狀病斑,而后會融合擴展成不規(guī)則的云紋大病斑。玉米銹病主要是由于玉米柄銹菌引起的一種病害,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也可使得葉鞘以及莖稈和包葉等受到危害。大豆較為容易遭受斜紋葉蛾蟲害以及灰霉病等,可以應用2.5%的氯氟氰菊酯來進行植株噴灑,從而消滅玉米螟以及黏蟲等鱗翅目害蟲。2%的阿維菌素可以有效預防玉米葉螨以及玉米蚜蟲等。
防治玉米大豆常見蟲害,應實行物理手段防控,也是主要的一個防護手段,而化學防治作為輔助的方式。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布置可降解的黃板20塊/667m2,能夠用來捕殺蚜蟲等。安裝智能集成波段LED殺蟲燈,殺蟲燈的布置需要依照地形來進行,可以用來捕殺斜紋夜蛾等鱗翅目的成蟲和金龜子。通常LED殺蟲燈的布置需間隔80~160 m。農業(yè)種植人員放置誘捕器,可以放置3臺/667m2,不可超過5臺/667m2,尤其是針對在開花心和結豆莢階段的大豆作物,應選擇毒性較低、殘留性較低的殺蟲劑。例如,可以應用可濕性粉劑來進行大豆蟲害的防控。
田間管理過程中,注重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對于田間中所存在的病殘體等進行集中燒毀或是深埋工作。在雨后注意牌子警示,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發(fā)生。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成功,關鍵在于優(yōu)質品種的選擇。其中,玉米應選擇具有抗倒服的優(yōu)質品種,而大豆應選擇能夠抗寒和抗倒伏的品種。玉米種植相對較早,而大豆種植相對較晚。玉米在寒冷時即可進行種植,而大豆需在溫暖的天氣中進行種植。兩者復合種植,大豆的種植時間會有所提前,因此需要選擇抗寒的大豆幼苗。
玉米大豆帶狀種植中,適當早播也是提高產(chǎn)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前一茬的作物收獲之后,播種玉米,能夠有效使得大豆獲得較好的土地以及光照。這一時期通常會選在春季的下旬,這時的天氣相對較為溫暖,對于抗寒的大豆品種來說,也能夠獲得較好的生長。
大豆玉米帶狀種植能夠增加產(chǎn)量。為了有效實現(xiàn)增產(chǎn)從而得到大豐收,在進行帶狀種植過程中,不能夠一味照搬之前的模式,而是應依據(jù)當?shù)貙嶋H狀況來進行。種子選擇,一味照搬可能會得到反效果,不僅會減產(chǎn),還可能會使農民這季的種植投入付諸東流。播種前,可以選擇人工曬種以及藥物防護等方式,防止其在發(fā)育時期受到侵害,從而使得大豆玉米能夠在發(fā)育期有效發(fā)芽開花結果。同時,在種植期,受氣候、土地肥力和播種時間等影響,應選擇土地肥沃的土壤,選擇相對光照充足的土壤條件。
與傳統(tǒng)的種植方式相比,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是一種全新的種植方式,進行大豆玉米種植時,應注重大豆玉米種子選擇、施肥以及除去雜草等工作,盡可能地控制農藥的施用量,減少施藥次數(shù)和總量。在實踐中,相關人員應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來進行種植,妥善做好大豆的前期準備以及田間水肥管理等環(huán)節(jié),提高主要農作物的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