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錢幣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邀請業(yè)界代表,從收藏文化、評級鑒定、泉界生態(tài)等多元角度,共同探討錢幣收藏與投資的前景。
4月初,為期三天的第一屆錢幣文化節(jié)(陜西)在古都西安圓滿落幕。在不少業(yè)界人士看來,這次活動正如其名,通過數場分量十足的研討會和高峰論壇,真正展現了錢幣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次錢幣文化節(jié)由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北京華夏古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主辦。在錢幣節(jié)召開之際,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博物館首任館長戴志強先生專程發(fā)來祝賀視頻,尤其強調了發(fā)掘錢幣文化的重要意義。
如何發(fā)掘錢幣文化,本屆錢幣文化節(jié)的重頭戲——錢幣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便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業(yè)內知名錢幣收藏家、錢幣研究學者、錢幣拍賣及評級機構負責人、錢幣收藏組織負責人等近百人參加了會議。15位業(yè)界代表從收藏文化、評級鑒定、泉界生態(tài)、傳播宣傳等多元角度,共同探討了中國錢幣收藏與投資的前景與未來。
論壇上,成都共品錢幣博物館館長李可暢談了他收藏的名人票據,在他看來,一張張薄薄的名人票據卻承載著百年社會的歷史變遷;甘肅省錢幣博物館原館長于廷明則從中國金銀錠這個角度,闡述了該門類在近年收藏拍賣市場的變化;當代貴金屬幣收藏家、廣銀閣董事長陳浩敏就“當代貴金屬紀念幣的走向與未來預期”為題,與大家分享了當代貴金屬幣的文化內涵與市場分析。他堅持“精品至上”的原則,認為“老精稀”金銀幣收藏仍然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在善泉社長安雅聚上,中國錢幣博物館首任館長、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戴志強先生專程發(fā)來祝賀視頻,尤其強調了發(fā)掘錢幣文化的重要意義。
第七屆中國民俗錢幣研討會吸引了5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俗錢幣專家、學者和藏家,就民俗錢幣收藏的發(fā)展各抒己見。
此外,西安方圓錢幣董事長孫巖、新加坡錢幣學會會長鄔顯慷分別從自身的收藏經歷出發(fā),通過歷史對比,分享了錢幣投資數十年的經驗;華夏古泉總經理賈暉則從評級角度,闡述了其對錢幣收藏與投資的影響。他認為,評級的價值會形成品牌的沉淀,起初會有劣幣驅除良幣現象的存在,但評級市場的未來一定是由收藏愛好者所決定的;聞德評級董事長汪洋從清代錢幣收藏這個角度,闡述了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理念;北京公博總經理段洪剛則從人才、技術、組織、平臺等多個角度分析了錢幣市場發(fā)展的變化。浙江泉友會會長、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館長陳寶祥以浙江泉友會為例,交流了協會辦活動的經驗,他表示堅持“文化賦能、創(chuàng)造價值、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傳播媒介的變化給錢幣生態(tài)帶來的影響,也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趙涌在線總經理陳佩與大家分享了近年線上交易的迅猛發(fā)展;西安大唐西市錢幣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張宏即從網絡直播方面,闡述了運用這種新方式鑒定錢幣對行業(yè)帶來的促進與發(fā)展作用;保粹評級執(zhí)行副總裁王剛探討了新媒體視野下的錢幣生態(tài);《中國收藏》雜志也借助這一平臺,為廣大泉友分享了在著眼錢幣專輯打造的同時,如何用互聯網模式為錢幣收藏賦能的新理念與新計劃。
除了高峰論壇,第七屆中國民俗錢幣研討會也在同期舉行。5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俗錢幣藏家,以及博物館專家、學者,共同就民俗錢幣收藏的發(fā)展各抒己見。本次會議由民俗錢幣收藏家陸昕主持。他在會上表示,僅就民俗錢幣做研究是遠遠不夠的,而是應該從藝術史的角度,與同時代的書畫、銅鏡、石刻、文獻等進行對比,讓民俗錢幣在藝術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館員王紀潔認為,目前研究民俗錢需要理清三個問題,一是民俗錢的起源,二是民俗錢的文化內涵,三是民俗錢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理清這三個問題是民俗錢收藏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元明和鄰國錢幣研討會也氣氛熱烈,眾多功力深厚的錢幣學者、藏家云集一堂。袁林《明代陜西地區(qū)鑄錢體系研究》、高博《明代錢幣發(fā)展縮影——永平府鑄錢淺談》、羅維巍《元末起義軍鑄錢新發(fā)現》、張彥剛《明代崇禎通寶紀天干錢新探》……這一篇篇主題文章充分顯示了當前元明錢幣研究的水準。另外,鄰國錢幣近年風氣日盛,其涵蓋甚廣,包括西域、東亞、東南亞古國貨幣等。此次研討會上,嘉賓從東亞、越南、朝鮮、日本等古錢入手,分享了各自的收藏心得。
古泉文庫第一次編委會高朋滿座,大家就錢幣圖書的出版獻計獻策。優(yōu)秀編委和作者也獲得了隆重表彰。
元明和鄰國錢幣研討會氣氛熱烈,眾多功力深厚的錢幣學者、藏家云集一堂,并分享了各自的收藏心得。
古泉文庫第一次編委大會同樣高朋滿座。古泉文庫總顧問、河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戴建兵教授在致辭中說道,古泉文庫系列叢書一方面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將年輕人的聰明才智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對于中國錢幣學而言,它是一個重要的文獻寶庫。此外,古泉文庫系列叢書主編宋捷匯報了古泉文庫創(chuàng)立4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工作計劃。據介紹,2019年,一群以推廣、傳播傳統(tǒng)泉學文化為己任的藏家、機構等共同發(fā)起《古泉文庫》系列計劃,以個人蒐藏之珍稀泉幣文獻為基礎,對歷史錢幣文獻進行搶救性保護與整理。在尊重著作權法的基礎上,將歷代珍稀古泉文獻陸續(xù)與大家分享。宋捷表示:“發(fā)揚錢幣文化是古泉文庫的立命之基,我們樂于為錢幣界、出版界、圖書界起到互通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在全民閱讀的大潮中,將精品、精典的錢幣圖書傳遞給每一個與泉有緣的人?!?p>
同期舉行的錢幣交流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錢幣收藏愛好者前來淘寶。他們紛紛表示,這次錢幣文化節(jié)既能淘寶,又能學習,可謂一舉兩得。
值得一說的是,此番古泉文庫還與中國收藏雜志社、山泉社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未來,大家將在作者資源共享、錢幣圖書出版等方面展開深入的合作。
除此之外,同期舉行的錢幣交流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錢幣愛好者們前來淘寶。眾多藏友和業(yè)界人士紛紛表示,這次錢幣文化節(jié)雖然是首屆,但規(guī)格不一般。它齊聚了當下錢幣界的大咖學者,他們對于錢幣收藏與文化的真知灼見,對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次泉學大講堂。可以說,第一屆錢幣文化節(jié)(陜西)也為錢幣交流會提供了一個新的模板,為發(fā)揚錢幣傳統(tǒng)文化貢獻了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