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李珍 (.江西省上高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宜春 336400;.江西省上高縣地方病防治站,江西 宜春 33640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之一,屬終身代謝疾病,以2型糖尿病為主。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位居世界第二,且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1]。糖尿病通常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所致,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出現(xiàn)多飲、多尿、多食等癥狀,若血糖控制不佳,會對視網(wǎng)膜、腎臟、四肢等多個部位造成損傷,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2]。相關研究[3]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糖尿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控制血糖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以控制血糖為關鍵,甘舒霖30R是一種新型雙時相預混國產(chǎn)胰島素,該藥物不但能降低血糖水平,還能促進HbA1c水平達到安全范圍內,利于緩解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但長期使用效果不佳[4-5]。二甲雙胍屬臨床常用降糖藥物,能有效抑制機體輸送葡萄糖,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降低血糖[6]?;诖耍狙芯窟x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就診于我院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甘舒霖30R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平分為兩組。對照組(n=44)男女比例19∶25;年齡33-72歲,平均(55.34±6.74)歲;病程2.5-9年,平均(6.44±2.34)年。研究組(n=44)男女比例20∶24;年齡34-74歲,平均(55.45±6.77)歲;病程3-10年,平均(6.48±2.3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的診斷標準;入組前14d未服用相關藥物;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功能異常;伴有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合并惡性腫瘤;伴有惡性高血壓、嚴重感染性疾病、尿微量蛋白異常、慢性胰腺炎;精神疾患,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時均接受健康教育,并對其進行運動和飲食指導。對照組予以甘舒霖30R(規(guī)格:10ml:400IU)治療,0.5U/kg,早餐前皮下注射總劑量的2/3,晚餐前注射剩余劑量。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吡格列酮二甲雙胍片(規(guī)格:15mg/500mg)治療,500mg/次,3次/d。兩組患者持續(xù)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治療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減少>30%為顯效;FPG、2hPG減少20%-30%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②血糖指標、BMI: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ml,采用全自動分析儀檢測FPG、2hPG、HbA1c并記錄體質量指數(shù)(BMI)。③血脂代謝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ml,采用全自動分析儀檢測甘油三酯(TG)、血脂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④胰島β細胞功能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并計算出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HO-MA-β),HO-MA-β=20×FINS/(FPG-3.5);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FPG×FINS/22.5;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SI),ISI=1/(FBG×FINS)。⑤不良反應:觀察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血糖指標、BMI 研究組治療后血糖指標水平及BMI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指標、BMI比較()
表2 兩組血糖指標、BMI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44)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BMI(kg/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9.23±2.14 7.33±2.03a 12.72±2.43 10.13±1.23a 9.43±2.27 8.37±1.89a 28.64±1.03 26.33±1.00a研究組 9.25±2.18 6.00±1.31a 12.78±2.43 7.54±1.28a 9.38±2.29 7.12±1.65a 28.66±1.01 24.54±0.98a t 0.043 3.652 0.116 9.678 0.103 3.211 0.092 8.480 P 0.966 0.000 0.908 0.000 0.918 0.002 0.927 0.000
2.3 血脂代謝指標 研究組治療后血脂代謝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代謝指標比較(,mmol/L)
表3 兩組血脂代謝指標比較(,mmol/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44)TG TC L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28±0.84 2.58±0.62a 7.28±1.54 6.33±1.18a 3.19±0.46 2.27±0.33a研究組 3.32±0.77 1.27±0.33a 7.30±1.57 4.22±1.14a 3.21±0.48 1.73±0.21a t 0.233 12.372 0.060 8.530 0.200 9.157 P 0.816 0.000 0.952 0.000 0.842 0.000
2.4 胰島β細胞功能指標 研究組治療后HO-MA-β、ISI水平高于對照組,HOMA-IR、FINS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胰島β細胞功能指標比較()
表4 兩組胰島β細胞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44)HO-MA-β ISI(×10-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18±2.43 56.47±3.36a 7.32±4.31 5.04±3.12a 20.13±13.10 14.33±8.21a 1.65±0.22 2.80±0.51a研究組 38.21±2.29 66.24±3.76a 7.30±4.32 3.62±2.19a 20.33±12.98 7.21±5.09a 1.68±0.20 3.35±0.67a t 0.002 12.852 0.022 2.471 0.072 4.889 0.669 5.908 P 0.998 0.000 0.983 0.015 0.943 0.000 0.505 0.000
2.5 不良反應 對照組低血糖、腹痛、惡心患者各1例,總發(fā)生率6.82%(3/44);研究組低血糖、惡心各1例,發(fā)生率為4.55%(2/44)。兩組不良反應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000,P=1.000)。
糖尿病多由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所致,患者往往存在血脂代謝紊亂情況,血脂代謝紊亂不但會加重胰島素分泌負擔,還會加重胰島素β的老化和凋亡,誘發(fā)β細胞衰竭,β細胞功能損傷是糖尿病病發(fā)和進展的核心,貫穿其發(fā)生的全過程[8-9]。因此,改善血脂代謝、胰島β細胞功能對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顯示,肥胖也是引發(fā)該病的獨立因素[10]。目前,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以注射胰島素為主,甘舒霖30R由70%甘舒霖N和30%甘舒霖R組成,其能模擬生理胰島素的分泌,控制血糖水平,消除高血糖引發(fā)的“糖毒性作用”[11];此外,其與諾和靈30R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相當,但價格較為低廉,故能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但如果長期使用,患者會產(chǎn)生一定的胰島素抵抗,嚴重時會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且加重患者體質量,因此需要聯(lián)合其他藥物,提高治療效果[12-13]。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血糖指標水平、BMI、血脂代謝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胰島β細胞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甘舒霖30R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調節(jié)糖脂代謝紊亂,有助于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且用藥安全性較高。二甲雙胍屬雙胍類降糖藥,通過肝細胞內G蛋白對胰島素的激活作用,抑制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提升肝臟儲存葡萄糖的能力,阻止肝臟轉化合成“新”的葡萄糖,從而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此外,該藥物能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刺激胰島素分泌,改善機體胰島素敏感度,從而抑制胰島素抵抗反應,降低HOMA-IR指數(shù)[14]。同時,二甲雙胍能降低脂肪組織質量,改善血脂代謝指標,并控制患者體質量[15]。與甘舒霖30R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不僅能彌補患者長期使用甘舒霖30R的不足,又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價格低廉,易于推廣。
綜上所述,甘舒霖30R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更佳,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謝,利于提升患者胰島素β細胞功能,且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