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只有善待關系,才能收獲成長。
特邀嘉賓:鮑琰,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碩士,現(xiàn)任職于北京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垂楊柳校區(qū),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鮑琰老師:
我從小是在爺爺家長大的,上個月爺爺確診癌癥住院了。我每次去看爺爺,都覺得他越來越虛弱了,想到爺爺正躺在病床上忍受著巨大的疼痛,我心里就特別難受。我特別害怕失去爺爺,我該怎么辦?
天津 肖同學
肖同學:
親人被確診癌癥,對于現(xiàn)在的你來說有些殘忍,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生離死別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事情。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經(jīng)歷重大負面事件時,內(nèi)心會經(jīng)歷五個階段:否認期、憤怒期、掙扎期、沮喪期、接受期。一開始我們會不相信這是真的,拒絕承認事情的發(fā)生;接著我們會對這件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而感到憤怒;之后我們會努力尋找這件事是否有改變的余地;當我們發(fā)現(xiàn)無力改變事情時,會進入沮喪的心境,最終接受這樣的事實。你現(xiàn)在處在哪一個階段呢?若你明白自己處于哪一個階段,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調(diào)整狀態(tài)。除了自我調(diào)整,你也可以尋求同類人的幫助。你可以在網(wǎng)上尋找靠譜的癌癥家屬群,和相同境遇的人聊一聊,也許會緩和你的情緒,幫助你增加信心。
鮑琰老師
鮑琰老師:
我有一個特別好的同班朋友。這學期學校合唱團招新,我和TA都報了名,我入選了,但TA卻沒有。這之后我感覺TA在刻意疏遠我,我們沒有之前那么親密了。我不想失去這個好朋友,老師您有什么建議嗎?
江蘇 蘇同學
蘇同學: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是,朋友的疏遠是因為合唱團這件事嗎?也許你需要和朋友來一次深度對話。在對話之前,你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感受,確定和朋友對話的目的。比如,你希望通過對話了解哪些事情?表達什么感受?最終達到什么結果?
接下來,你可以選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在朋友心情好的時候,與TA聊聊你的感受和你的期望,聽聽朋友內(nèi)心的話。如果朋友不愿意表達,也不必氣餒。為朋友留有自己的空間,尊重朋友的選擇,這也是友情的表現(xiàn)。如果朋友真的因為這件事決意要遠離你,那么接受友誼的淡出,嘗試建立新友誼,也是一種選擇。
鮑琰老師
鮑琰老師:
我學習成績不好,也沒什么特長和興趣愛好。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沒有一點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有時候我也會疑惑,對于我這種一無是處的人來說,這種平凡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
湖北 李同學
李同學:
你說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是個“一無是處”的人。這讓我感覺好像在你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個很嚴厲的角色,正在用手指指著縮在角落的小小的你說:“你比不過別人,你的人生毫無價值。”那么這個角色的原型是誰呢?無論TA是誰,一定是你很在乎的人,你相信TA說的話。但是人生的意義不只是為了比得過別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不會因為自己不是最優(yōu)秀的那個人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蛟S人和人之間在某一方面存在著高下之分,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言,人只有左右之分。你可以留心觀察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的閃光點,比如當你專注于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喜歡那個專注做事、內(nèi)心愉快的自己嗎?
鮑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