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瓊
近年來,為規(guī)范我院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根據(jù)《國家抗微生物治療指南》(第2版)[1]、《201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2]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3]的有關要求,以及我院抗菌藥物品種、手術類型等,建立了Ⅰ類切口圍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合理性評價標準,按照該標準藥學部協(xié)助醫(yī)務部對我院歸檔病歷進行Ⅰ類切口專項檢查,并在每月醫(yī)院的質控簡報上公布檢查結果,將存在的問題反饋到科室及個人。為進一步改善我院抗菌藥物用藥不合理情況,現(xiàn)就我院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選取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南省直中醫(yī)醫(yī)院2020年3—6月(干預前,1 430例)和2021年3—6月(干預后,1 918例)Ⅰ類切口圍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病例,手術類型主要有眼科: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玻璃體切除術;骨科:骨折內固定術、骨內固定取出術、腰椎間盤切除術、關節(jié)置換術;甲狀腺、疝、血管外科:甲狀腺手術、疝修補術;乳腺科:乳房全切除術、乳腺腫塊切除術;神經(jīng)外科:顱內血腫清除術等。
1.2 分析方法 設計Ⅰ類切口手術檢查表,包括病歷號、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主要診斷、手術名稱、手術時間、主管醫(yī)師、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備注(主要記錄是否有術前感染、術后感染,或其他特殊情況)。其中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主要記錄選藥品種、用法用量、用藥時機及療程等。藥學部協(xié)助醫(yī)務部對我院歸檔病歷進行Ⅰ類切口專項檢查,并在醫(yī)院月質控簡報上公布檢查結果。
1.3 評價標準 (1)是否有用藥指征:一般清潔手術是以下7類手術:腹股溝疝修補術、乳腺手術、甲狀腺手術、關節(jié)鏡檢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顱骨腫物切除術及經(jīng)血管介入診斷術,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1]。如出現(xiàn)以下情況:手術時間長、手術范圍大;手術涉及重要器官如頭顱、心臟等;異物植入:如關節(jié)置換、放置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有感染高危因素:如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底下、糖尿病、年老等可考慮預防用藥。(2)品種選擇:首選頭孢唑啉或頭孢呋辛,如對頭孢菌素過敏可選擇克林霉素。(3)用藥時機:術前0.5~1 h或麻醉開始時給藥。(4)療程:一般手術不用或≤24 h,心臟手術≤48 h。(5)聯(lián)合用藥:未聯(lián)合用藥[3-4]。見表1。
表1 我院Ⅰ類切口圍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合理性評價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WPS Office 2019和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情況 2020年3—6月Ⅰ類切口病歷1 430例,使用抗菌藥物病歷388例(27.13%),2021年3—6月Ⅰ類切口病歷1 918例,使用抗菌藥物病歷512例(26.6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80,P=0.777)。2020年3—6月合格病歷1 185例(82.87%),2020年3—6月合格病歷1 715例(89.42%),病歷合格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313,P<0.001),不合格病歷見表2。
表2 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不合格病歷 (例)
2.2 各科室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達標情況 2021年初醫(yī)務部、運營管理部、藥學部經(jīng)過多方考量,結合各科室實際情況,制定了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目標值,要求各科室使用率低于目標值?;仡櫺苑治?020年3—6月達標的科室有眼科、胸心大血管外科、婦科及全院。2021年3—6月達標的科室有眼科、甲狀腺、疝、血管外科、胸心大血管外科、婦科及全院。目前仍有很多科室超標,超標的科室中骨關節(jié)一科、骨傷一科、骨傷二科、神經(jīng)外科、乳腺科使用率明顯下降,但脊柱外科、骨關節(jié)二科使用率有所上升,見表3、表4。
表3 2020年3—6月各科室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達標情況
表4 2021年3—6月各科室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達標情況
2.3 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 根據(jù)《201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我院原則上不使用抗菌藥物手術有腹股溝疝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乳腺疾病手術、經(jīng)血管途徑介入手術[5-8]。2020年3—6月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手術268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33例,無指征用藥率12.31%;2021年3—6月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手術307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12例,無指征用藥率3.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012,P<0.001),見表5。
表5 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分析 [%(例/例)]
2.4 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品種選擇情況 2020年3—6月Ⅰ類切口圍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388例,選藥不合理48例,不合理率12.37%;2010年3—6月Ⅰ類切口圍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512例,選藥不合理52例,不合理率10.1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6,P=0.295)。選藥不合理情況主要有選用克林霉素(患者無頭孢菌素過敏記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頭孢他啶、頭孢西丁、頭孢曲松、頭孢噻肟、頭孢地嗪及拉氧頭孢等。見表6、表7。
表6 2020年3—6月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388例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品種選擇情況
表7 2021年3—6月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512例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品種選擇情況
2.5 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切口感染情況 2020年3—6月Ⅰ類切口圍術期出現(xiàn)切口感染25例(1.75%);2021年3—6月Ⅰ類切口圍術期出現(xiàn)切口感染19例(0.99%),均為淺表手術切口感染[9-1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26,P=0.057)。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院通過Ⅰ類切口專項檢查、給各科室制定目標值等干預措施,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從27.13%降至26.69%(符合標準)[3];病歷合格率從82.87%升至89.42%;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從12.31%降至3.91%;切口感染率從1.75%降至0.99%。說明醫(yī)院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可供同行參考。
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不合理情況: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不合理、給藥時機不當(術前15 min,或術中、術后開始預防用藥)、預防用藥療程
過長、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仍使用等。這主要與醫(yī)師、患者的觀念有關:有些醫(yī)師不了解抗菌藥物的具體抗菌譜,一味認為便宜、級別低的抗菌藥物療效不佳,盲目選用級別高的抗菌藥物;未意識到給藥時機與藥效的密切關系;髖關節(jié)置換、心臟安置起搏器等手術不用夠3 d抗菌藥物不敢停藥;也有一些患者或家屬認為手術不預防用抗菌藥物不安心。因此,我院將繼續(xù)采取干預措施,通過醫(yī)務部、藥學部、臨床科室等多學科合作,開展學術講堂,普及抗菌藥物相關專業(yè)知識;臨床藥師長期入駐臨床,與臨床醫(yī)師、住院患者溝通交流、開展用藥教育等方式,相信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不合理情況會逐漸改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