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130周年誕辰紀念日。本刊派出記者,前往長沙清水塘采訪,去探尋百年前那段充滿革命與柔情的歲月。
1921年冬,從中共一大歸來后的青年毛澤東,在這里以一個“探路者”“早行人”的姿態(tài),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直到1923年4月離開這里,毛澤東的小家大國之路正是從這里走出。
跨越百年時空,感悟偉人初心。本刊特發(fā)此文以饗讀者。
“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毛澤東在《賀新郎·別友》中提到的“橫塘”,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八一路538號的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內的清水塘。毛澤東在此領導湘區(qū)革命運動,使湘區(qū)成為當時中國革命運動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清水塘不僅見證了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還見證了毛澤東與楊開慧這對革命伉儷的忠貞愛情。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第一個家
11月初,一個秋陽高照的日子,記者來到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內,沿著一方波光粼粼、沿岸長滿楊柳的水塘往前走,不一會兒,一棟青磚黛瓦的磚木結構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整個房子坐北朝南,單層二進三開間,門牌號為清水塘22號——一處注定載入史冊的傳奇之地。
1921年,毛澤東、何叔衡代表國內六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之一的長沙早期黨組織,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耙淮蟆遍]幕后,回到長沙的毛澤東著手組建湖南地方黨組織。10月10日,一個秋涼的日子,毛澤東、何叔衡、易禮容等人在長沙城郊協(xié)操坪的一個小叢林里走走停停,你一言我一語中,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省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了。當年深秋,由支部委員易禮容經(jīng)手,向長沙洋貨商人陶樹清租下這棟房子,作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辦公和毛澤東與家人生活的地方。
“毛澤東看中清水塘22號,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敝v解員尹燦告訴記者,一方面,當時清水塘在城郊,地處偏僻,又有農舍、瓜棚掩護,不大引人注意。另一方面,交通比較方便,離火車站近,便于和全國各地黨的組織聯(lián)系;靠近湖南自修大學,橫過鐵路,通過小吳門即到;距離黨的聯(lián)絡地——文化書社和望麓園織布廠也很近。
為了掩人耳目,楊開慧與母親向振熙也搬到了清水塘22號。
穿過堂屋,進入飯廳,便看見一張八仙桌,毛澤東和家人就是團坐在這兒一起吃飯。有時,他的一些戰(zhàn)友、工友農友、青年學生,也在這里就餐。飯廳右側的房間,是向振熙老人的住房。
“毛澤東一生中難得的一段上有老、下有小的美好時光就是在清水塘22號這間小屋里度過的?!币鼱N對記者說。
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開始謹慎地吸收學生和工人先進分子入黨,到1922年5月已有3個分支部、2個小組,黨員30余名,經(jīng)中共中央局批準,全國最早省級支部轉為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的組織——中共湘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轄今湖南全省及江西萍鄉(xiāng)地區(qū))成立,區(qū)委機關仍設在清水塘22號,毛澤東為書記。工作較之前更加忙碌的毛澤東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寒冬臘月也是如此。一到晚上八九點鐘,楊開慧就把取暖用的烘籠給毛澤東準備好,深夜一兩點鐘,常起床取送臨睡前熱在鍋里的點心。有時毛澤東沒顧上吃,她就在旁邊等他吃完后才去睡。
楊開慧一邊照料毛澤東的生活,一邊擔任他的秘書。毛澤東經(jīng)常夜里只睡兩三個小時,清早又出去工作了,楊開慧就去整理他夜里寫的東西。在草稿本上,凡寫“定稿”二字的,她就謄寫到另一本簿子上。為此,她特地制作了一個首飾箱,用來存放機要文件。
此外,楊開慧還多次隨毛澤東到長沙新河火車頭修理廠鐵路工會和第一紡織工廠進行調查研究工作,為工人夜校講課。當時來清水塘22號的群眾很多,為了不分散毛澤東的精力,也為了防止暗探前來,對于每一批來訪的客人,楊開慧都先出面接待,確定沒有危險后,再將來訪的客人與毛澤東聯(lián)系上。每當毛澤東與其他黨員召開秘密會議時,楊開慧站在房子前面機警地為他們站崗放哨。
愛情也在這緊張而忙碌的日子中開始結晶。1922年10月24日,毛澤東和楊開慧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毛岸英。1923年11月23日,次子毛岸青出生。在堂屋右側的房間墻上,記者看到一張?zhí)厥獾暮险?,青年毛澤東的單人照和楊開慧懷抱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尹燦說:“為了彌補毛澤東與楊開慧從未合影過的遺憾,我們將這兩張照片掛在一起,也是紀念他們在革命中這段偉大的愛情?!?/p>
工人運動的策源地
進屋后的左邊一間客臥,墻上掛著的劉少奇、李維漢和李立三的照片格外顯眼,照片記錄著中共早期領導人在清水塘播下革命火種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接見了剛從蘇聯(lián)歸國的劉少奇。陳獨秀派劉少奇回湖南工作。1922年7月,在清水塘中共湘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駐地,劉少奇向毛澤東報到。
“這是歷史性的會面。從此,兩位革命者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攜手,共同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沙黨史館副館長羅業(yè)永對記者說。
1922年1月,毛澤東派蔣先云去安源協(xié)助李立三組織與發(fā)動工人運動。2月,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成立,李立三任書記。黨支部成立后,即集中力量組織工人俱樂部(工會)。當時安源路礦當局勾結地方政府,下令封閉工人俱樂部,激起工人的義憤;工人們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遭到當局拒絕。工人們因此提出罷工。9月初,毛澤東再次到安源,同蔣先云、朱少連研究當前情況,認為罷工時機已經(jīng)成熟。毛澤東要求做好各種具體準備,迅速將大多數(shù)的工人組織起來,爭取各方面的同情與支持,并寫信給正在醴陵的李立三,要他立即趕回安源。毛澤東由安源回到長沙。9月9日,李立三趕到安源。根據(jù)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命令,經(jīng)湘區(qū)委員會研究確定,再派劉少奇去安源參加領導安源路礦的工人運動。9月11日,劉少奇到達安源。罷工前夕,毛澤東從長沙致信李立三等:罷工勝利的條件,首先要靠工人群眾有堅固的團結和堅強的斗志,同時必須取得社會輿論的同情和支持;因此,必須要知道“哀兵必勝”的道理,提出哀而動人的口號。安源黨組織提出“從前是牛馬,現(xiàn)在要做人”的口號。會議決定成立罷工指揮部,李立三為罷工總指揮,劉少奇為工人俱樂部全權代表。9月14日凌晨,安源路礦17000人舉行罷工,9月18日,路礦當局同意工人提出的條件,罷工取得勝利。
“清水塘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是工人運動策源地,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4月,除了發(fā)動安源路礦罷工,還發(fā)動了粵漢鐵路、長沙泥木、水口山鉛鋅礦等10次工人大罷工斗爭,掀起了湘區(qū)工人斗爭高潮?!绷_業(yè)永對記者說。
1922年10月初,毛澤東在清水塘同受壓迫的泥木工會主任任樹德等研究泥木工人罷工問題,認為罷工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10月6日,長沙泥木工人全體罷工?!洞蠊珗蟆啡陌l(fā)表由毛澤東起草的泥木工人罷工宣言。10月22日,長沙縣署貼出布告,禁止請愿。有人擔心再次發(fā)生黃龐流血事件。毛澤東連夜找任樹德等工人代表談話,說明現(xiàn)在形勢已大不相同,工人有了組織,有社會各界的支持。10月23日,長沙2000多名泥木工人舉行游行示威請愿大會。毛澤東參加并指揮游行。毛澤東穿一件對襟衣服,走在工人中間,領著工人喊口號,要求增加工資、營業(yè)自由。25日,湖南省政務廳廳長吳景鴻同意條件,罷工取得勝利。
“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在斗爭實踐中,培養(yǎng)造就了一大批黨的優(yōu)秀干部,如何叔衡、李立三、郭亮、劉少奇、李維漢、李六如、夏明翰等,他們?yōu)楹虾腿珖锩窢幍膭倮鞒隽酥卮筘暙I?!绷_業(yè)永評價道。羅業(yè)永還透露,鐵血師長陳樹湘經(jīng)常到清水塘來賣菜,結識了毛澤東楊開慧一家,受到了他們的革命熏陶,最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浪高過一浪的革命運動,使湘區(qū)成為當時中國革命運動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在黨的三大上,贏得了陳獨秀“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說工作得很好”的高度評價。
1923年4月,由于湘區(qū)委員會出色的工作,陳獨秀對毛澤東的組織與領導才能越來越欣賞,決定調毛澤東到中央工作。1924年5月,楊開慧也搬離了清水塘。
紅色旅游新名片
新中國成立后,盡管毛澤東再也沒有重返這里,但參觀清水塘的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劉思齊、毛岸青、邵華及毛新宇等相隔幾年便要回來看看。2008年,毛新宇率家人送父親毛岸青與母親邵華的骨灰歸葬板倉時,還特意經(jīng)停清水塘湘區(qū)委員會舊址。
從坐輪椅認真聽講解的老人到將獎杯放在毛澤東雕像前起舞的少年,清水塘22號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2023年10月12日上午9點35分,毛澤東楊開慧故居走來一群特殊的古稀老人——5位曾在20世紀70年代登頂過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員。他們腰板硬朗、步履矯健,眼神明亮而又自信。他們自始至終謙恭認真地聆聽中共長沙百年歷史,并不時地舉起相機或手機拍照,在毛主席的巨幅畫像前長久佇立、仔細端詳、久久凝望,心中似有千言萬語要對偉人傾訴。陪同這5位老人參訪的林曦是湖南省2013年第一位登頂珠峰的女性,她告訴長沙黨史館志愿講解員朱珠,這5位老人都是西藏的翻身農奴,是毛主席使他們完成了從農奴到國家運動員再到登山家的蛻變!他們對毛主席感情很深,所以,特意從西藏到長沙,跨越千山萬水參觀清水塘22號。參觀完后,他們意猶未盡,又重返清水塘故居參觀。從故居出來,快上車時,他們從車上精美的包裝盒中取出一條珍貴的哈達,兩位藏族大哥下車親手將哈達披在朱珠的肩上。
長沙黨史館專家志愿者毛興國也分享了一個令她熱淚盈眶的故事。
前幾天的一個下午,毛興國遇見從重慶來的幾位女同胞,她們很安靜地聽著毛興國的講解,中途有位女士說:她們的丈夫是立過功、授過獎的。軍嫂們均在七十歲上下,從舊址走到豐碑展廳時,她們發(fā)自內心地感嘆:長沙真是一片紅色土地,真是一座英雄城……
在豐碑展廳,當毛興國講到毛主席與楊開慧的革命故事時,有位軍嫂眼睛紅了,毛興國也被她所感染,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隨著人們對清水塘關注度的提升,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也迎來了游客們的參觀高峰。尹燦說:“今年恰逢毛澤東130周年誕辰,從1月至10月,已接待游客90萬余人次。雖然很忙,但其實我們都很開心,希望紅色故事能被更多人知曉、喜歡?!?/p>
清水塘22號所在的開福區(qū)清水塘街道,也以紅色資源為依托,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清水塘街道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堅持以“紅色基因、紅色精神”為引領,為傳承百年的紅色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一是倡導樹立“紅色新學風”,創(chuàng)辦“紅街夜?!?。已組織實訓課堂40余次,輪訓黨員干部2000余人次,現(xiàn)有76節(jié)微黨課、22節(jié)業(yè)務課可供黨員群眾“點單”。對一些高齡、行動不便的老黨員、老干部,志愿者們也會送學上門、送會入戶、送暖入心。二是當好“紅色宣講員”。推出了全市首條“紅色文化歷史故事街區(qū)”,以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為核心,將轄區(qū)內的湖南博物院、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湖南烈士紀念塔等11個紅色文化景點串聯(lián)起來,打造“1中心+2路徑+N陣地”,建設長沙開福清水塘紅色宣講基地,開展宣講60余次。三是傳播“紅色好聲音”。打造了“紅色搖籃”黨建聲音館,通過講述英烈故事和身邊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在群眾中傳播紅色文化正能量。目前,黨建聲音館出品有聲精品讀物900多期,點擊量超過20萬人次。四是建強“紅色服務區(qū)”。打造了長沙首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網(wǎng)紅打卡點,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F(xiàn)有注冊志愿者3000多人,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64場次,受益群眾2500余人次,服務時長達5100小時。
今天的清水塘22號,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靜靜地聳立在日益繁華的現(xiàn)代城市中,雖歷經(jīng)百年滄桑,仍保存完好,正如清水塘里的這汪清水,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一批又一批共產黨人來到這里,決心賡續(xù)紅色基因,凝聚紅色力量,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書寫新的紅色傳奇?。}圖為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編輯/徐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