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衡陽大后方
1.杜家塘的木材派上戰(zhàn)場
1940年10月11日,一個天氣有些涼意的早晨,一輪慵懶的朝陽從衡陽火車東站斜斜地慢慢爬出來,站內那棵千年樟樹也有了些暖意,緊靠湘江西岸石鼓山上的石鼓書院頃刻間被陽光包圍起來,附近的杜家塘(今衡陽市城北青草橋畔五章臺河邊)一帶早在陽光光臨之前,已熱鬧起來,鼎沸的人聲成為最好的暖色調。
杜家塘距離蒸水與湘江交匯處不遠,這片地域專營木材生意已有數(shù)十個年頭了。其間,有一個懸掛著“義魁記”牌子的商鋪,它是民國初開張的,現(xiàn)在的老板是一位中等身材、皮膚白皙的青年人。天剛露出魚肚白,這位身穿自家手工做的對襟樣式粗布衣、眉宇間透出英氣的青年早早打開店門,還不時手捂著嘴巴打哈欠,一副睡眠不足的樣子。沒過多久,別人家的店鋪還沒開門,他已做完一單木材生意了。
這位面容和善的青年叫鄔仲麟,23歲的年紀,他8歲時入學,讀過10年詩書,長大后曾在老家教蒙童,順便做些輕便農活。義魁記店子不大,年輕的鄔老板平時非常勤快,待人也熱情,生意出奇地好,但他沒有雇用幫工,只與妻子周良心二人共同打理著這個木材店。其實,他接手父親的木材店時間還不到一年。
“青草橋頭酒百家”是古衡陽八大景觀之一。鼎盛時期,青草橋一帶共有300余家酒坊,其中青草橋、雁峰等酒坊規(guī)模比較大?!霸谇嗖輼蚝惹嗖輼颉?,說起來也不枉一樁趣事,這條千年酒街隨意便釀造了一段酒史傳奇??腿藗兘?jīng)常在這里喝酒到深夜,各種歡笑聲、吵鬧聲不絕于耳,酒街呈現(xiàn)一片繁華景象。鄔老板經(jīng)常被擾得睡不好覺,每每清晨還得強打起精神,卻不忍心驚動妻子,想讓她多睡一會兒。這種起早貪黑的快節(jié)奏生活讓做妻子的周良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好幾次忽然從背后摟住鄔仲麟瘦弱的腰,靠在他的后背上,深情地說:“仲麟,我困得死(方言,意思是睡得很沉),你得提醒提醒我哦?!?/p>
對于妻子的叮嚀,鄔仲麟也只是笑著點點頭,可他從沒這樣做。在他看來,自己是一個男人,有責任讓她吃好睡好,過上好日子。妻子現(xiàn)在畢竟懷孕五六個月,這個特殊時期可不能有任何閃失,這是他倆未來的希望呀。
鄔仲麟忘不了父親鄔政魁對他從小的諄諄教誨,忘不了1936年9月22日與妻子在“義魁記”店里結婚時的場景……
這天上午,鄔仲麟又接了幾單生意,至中午,忽然尖厲刺耳的警報聲四起,空襲警報令市民充滿恐慌。第一聲響的意思是日機正在飛來,第二聲就是進防空洞的緊急警報,這警報有如死神的叩響,廣大市民膽戰(zhàn)心驚,在解除警報前都不敢輕易出洞。當?shù)谝宦暰瘓罄憰r,鄔仲麟暗叫大事不好,日機又來偷襲了,他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吩咐買木材的顧主先去防空洞躲避,自己也管不得那么多了,連拉帶跑護著妻子向附近的防空洞奔去。沒多久,周圍的轟炸聲在耳邊響起,尖叫聲、哭喊聲、炮彈聲混雜交織在一起。幸運的是,炮彈沒有在他倆奔跑的地方炸響。
這段不長的距離,鄔仲麟拉著周良心卻走了不短的時間。防空洞里早擠滿了人,大家自覺騰出一條道,讓挺著大肚子的周良心往里面走。雖然大家暫時安全了,但驚恐還是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在防空洞一角,周良心上氣不接下氣,無力地癱倒在鄔仲麟懷里。緊靠墻上的鄔仲麟忙安慰她,緊握的拳頭青筋暴露,牙齒恨得咯咯響,心底仇恨的怒火似要噴出來。習慣寫日記的鄔仲麟又記下了1940年10月11日這個特殊日子。一年來,鄔仲麟的日記本上記著1月2日、25日,8月10日、15日,9月7日、9日、28日,10月3日,這些都是衡陽城遭日機空襲的時間。自1937年以來,日機空襲衡陽已有好幾十次了。尤其是1940年8月10日,90架敵機分批次狂炸衡陽,投下炸彈800枚,全城大火,滿目凄涼,無家可歸的難民達1萬余人,慘劫空前。為避免今后再遭劫難,衡陽不得不采取強制措施:自即日起,由衡陽警備司令部強制執(zhí)行疏散時間命令及指定疏散區(qū)域,房子內不準留人看守,治安由軍警負責,老弱婦孺及物資,尤應即行疏散鄉(xiāng)間,以策安全,而免損害。
這個強制措施效果好,人的生命安全有了最大保障。但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烏云籠罩在鄔仲麟的天空,他的天空說小也小,說大也大,家國情懷總記心中。
幾年前,鄔仲麟幫著父親在店子打理生意,親眼看到父親的店里生意好,下館子喝早茶吃早點,品湖之酒食大魚大肉,諸如此樣的談生意,是常見的事。后來,日機不斷來衡陽上空轟炸,打破了這里平靜的生活,鄔仲麟的肺都要氣炸了,決心效法班超,從戎報國,得到了父親的支持。1938年8月,無意做生意的鄔仲麟考入了陸軍駕駛兵第二團當學兵,駐零陵訓練、修路、挖操坪、拆裝舊汽車零配件。每天傍晚,他跟著部隊集隊去河里洗澡,想不到兩個月后,竟患上嚴重的傷寒,駕駛技術沒學到,身體反倒病得不成樣子,4個月后離隊重回“義魁記”幫工。然而,當兵的夢仍在鄔仲麟心里燃燒,1939年7月,經(jīng)人介紹,他又來到駐地福建南平的軍政部第十三補充兵訓練處六團,任準尉軍佐,沒過多久,因水土不服,染上了惡性痢疾,到南雅口軍醫(yī)院診治,病不見好轉,這年臘月中旬回衡。晚上,父親給鄔仲麟講述了當年中秋節(jié)的慘狀:就在他當兵不久,衡陽老老少少準備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jié),不料晚上8點左右,駭人的警報笛響起了,人流如潮水般涌向城外,家家戶戶團圓的氛圍被日機炸得粉碎,明月如晝的夜晚,可清楚看到一張張恐懼的面孔,一個個奔跑的身影。那一夜,有多少人的房屋被炸毀,有多少人家變得一無所有,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日寇對衡陽人民犯的罪行罄竹難書。
1940年初,父親將自己經(jīng)營的“義魁記”店子交由鄔仲麟打理后,回鄉(xiāng)下種田去了。
剛接手店的幾個晚上,鄔仲麟與妻子精心謀劃他們的美好未來。夫婦倆時不時聽到破空而來的喝酒猜拳聲,兩人興奮得你一言我一語,不知講了多長時間,說了多少知心話。當聽到周良心睡著后有節(jié)奏的輕微呼吸聲,鄔仲麟輕聲吟起了《衡陽八景》詩:
雁峰煙雨實堪夸,石鼓江山錦繡華;
花藥春溪龍現(xiàn)爪,岳屏雪嶺鳥喧嘩。
朱陵洞內詩千首,青草橋頭酒百家;
試看東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蓮花。
秀麗的山川在鄔仲麟的輕吟聲中,似一道被風吹過的炊煙,悄悄在雁城靈魂的版圖上裊裊呈現(xiàn),在他的心田纏綿繾綣,與屋里的輕微呼吸聲交織在一起。
鄔仲麟是吟著八景詩入睡的,也是在幸福的溫床中醒來的。
“義魁記”是杜家塘早期經(jīng)營木材的木莊,祖輩父輩的家業(yè)。這店名,正是從叔爺爺鄔義生和父親鄔政魁的名字里各取一個字組成,再添一個“記”字,有記錄合伙之意。后因經(jīng)營虧損,鄔義生、鄔政魁于是散伙各自經(jīng)營。
“義魁記”是幾代人的心血,也是后起之秀鄔仲麟的希望。他接手后,不負眾望,用自己的誠信和熱情,硬是將店子打理得紅紅火火,并贏得同行們的尊重。1941年,鄔仲麟被公會同仁一致推選為衡陽市竹木板片商業(yè)同業(yè)公會理事長。該會由衡陽縣木商會的前身改組而來,有會員100余家,這些店以前只用店章,沒有掛招牌。
最初的會員中,以常某、鄧某兩家資本穩(wěn)居一二,生意比較興旺的還有10余家,其余均屬小商小販。鄔姓,在衡陽縣人數(shù)較少,鄔仲麟能被竹木板片商業(yè)同業(yè)公會同仁看重,足可見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了。
衡陽竹木板片迅速發(fā)展,緣于衡陽是湘南水運中心,歷來還是湘江上游、耒水流域各縣盛產木材的聚散地和轉運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商務官報》載:“產于衡州上游之木材,年約六百萬兩,悉經(jīng)衡州運往湘潭、長沙和漢口?!泵駠哪辏?935),《中國實業(yè)志》載:“衡陽有板片店八戶專營松杉木板,年營業(yè)額一十一萬八千八百元(銀元),竹木店二十戶,年營業(yè)額三十二萬四千二百元(銀元),其他過往行客尚多,無法統(tǒng)計?!焙髞?,又劃分為杜家塘(專營木材)、塘灣(專營板片)、大河邊、楊家埠(兼營竹木)等四埠[《衡陽文史資料》(內刊)第4輯,1985年,政協(xié)衡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第36頁]。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尤其是1938年11月12日長沙大火后,湘江上游的木材不能下運,全部集中停泊在城南白沙洲一帶。這段時期工業(yè)遷移,人口激增,衡陽城區(qū)和周邊大興土木,木材需求量大,市場利潤空間大,堪稱黃金時期。錢莊、百貨莊、鹽莊和雜莊等都是有錢人的代表,但幾個莊才比得過一個木莊,而木莊正是排商經(jīng)營的,有句話叫排商木客,他們是非常有錢的。衡陽木材生意風生水起,白沙洲短時間又新增4家木行,90%的木材從零陵、道州、江華等地采購。木材有好壞,來源各不同。身長、干直、質硬的木材,尤以江華、九嶷最優(yōu);常寧、耒陽等地的木材頭大、干短、尾輕(尖)者居多;衡陽縣盛產松雜板片和楠竹。
那時候,順湘江自上游而下,經(jīng)常可聽到老船工們嘹亮地唱起一首千年船工號子——《湘江灘頭歌》:
衡陽開船大雅舵,樟木七里問大浦,
渡光萱洲寒木棧,斗米雷家到衡山。
衡山開船看石灣,黃林、牛毛彎不彎?
玉石碗州朱亭角,花石慣林昭陵灘,
山門淥口泉溪寺,株洲上灣對下灣。
上家塘,下攝司,易家河口好白米,
湘江河口好流水,一路流水到湘潭。
湘潭開船文昌閣,鷂子呆鷹打湯喝,
泥鰍彎彎芭蕉灘,猴子石上打一望,
請問老板長沙彎不彎?①長沙有得彎船埠。
一心扯轉到銅官,銅官開船望青山,
青竹魚雷擂石山,綠角乘乘知上水,
雅拉馬刺石大官,家與柳洲含口意,
黃鶴樓中吹玉笛。
①注:彎不彎,指船停不停。
這首船歌從衡陽唱到長沙,從長沙唱到洞庭湖,以各地方言將湘江沿途的人物風土吟得有聲有色,將山水地理詠得有聲有色。
很長一段時間,木材計量單位叫“碼子”(新中國成立后改用立方),買賣成交時,用一根絲篾尺去量樹的圍徑,從樹蔸起五尺打四指處過圍,便知“碼子”若干。如果那株樹有破蔸、萼疤、枧槽、斷尾等毛病,也叫“四大名堂”,即按實際情況丟尺,一般是減半寸。樹的圓徑不滿一尺者叫“不登”,碼子二分半;不滿九寸者叫子木,碼子一分半;一尺者碼子三分;一尺又半者碼子三分半;碼子若干,按樹的大小而定。至于不滿一尺的條木,則按株議價。
關于絲篾尺,有10余種之多,代號為由、中、人、工、大、王、主、井、羊、非等,此外還有“放”尺(一尺加一分)和“狗趕羊”尺(一尺外每寸減一分)?!胺恰弊煮呦嫡龜偝撸步恤敯喑?,其長度為1尺,“羊”字篾尺0.99尺,“井”字篾尺0.98尺,“主”字篾尺0.97尺,即今之市尺,“井、羊、非”比主篾尺長,其余6種均比“主”篾尺短,例如:“由”字一個頭,“人”字三個頭,“非”字十個頭,一看代號,便可辨其長度了?!胺拧背叩拈L度為1.007尺,它為木行介紹生意時專用?!肮汾s羊”者,從一尺一寸起,每半寸縮短一個星子。大多數(shù)會員使用“主”字篾尺,而一些唯利是圖者,玩弄短尺,欺騙顧客。
鄔仲麟走馬上任理事長伊始,認為絲篾尺種類復雜,比暗槍殺人還厲害,而外人又鮮有知情,于是他在公開場合積極提倡商業(yè)道德,并擬定改革方案,只許使用“主”字篾,即今之市尺。在理監(jiān)會研究決定后,提交會員大會討論通過,由公會監(jiān)制硬板五尺,專供絲篾尺對比之用,附印說明書,分發(fā)各店,限期一律實行,并報市政府備案。從此,木材市場保證了交易公平。
日軍占領長沙后,衡陽成了日軍眼中的另一塊“唐僧肉”。在長沙淪陷前,守軍早就抓緊時間在衡陽修建城防工事了。
守軍官兵與13萬民夫一起,頂烈日冒酷暑,修建出兩項令日軍大傷腦筋的土木工事:一項是削成90度的陡峭“絕壁”,另一項是“方先覺壕”。這兩項工事把衡陽城與外圍陣地輕而易舉地連接起來,構成銅墻鐵壁,日軍到死時,都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
修筑這兩項工事都少不了木材,到哪里找來那么多用于制作木柵、修建碉堡等工事的木材?衡陽市政府、警備司令部和衡陽人民抗敵后援會立即組織3000名工人,在市區(qū)大量征用木料。衡陽市竹木板片商業(yè)同業(yè)公會理事長鄔仲麟獲悉后,更是熱血沸騰,他在太子碼頭緊急召開會員大會,并慷慨陳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F(xiàn)在,是我們公會出物出力的時候了?!?/p>
全體竹木板片商業(yè)同業(yè)公會會員同仇敵愾,自覺把自家木材數(shù)量登記造冊,再由理事長、理監(jiān)事負責木材封存、登記和入冊等事宜,所有記賬工作由公會會計鄔農秋擔任。這次征用木材,共有120余戶坐賈、行商參加。杜家塘的會員店中,理事鄔月秋(包括兄弟鄔農秋、姐夫呂文杏)、常天寶和鄧利占三家店上交木材均在10萬根左右,其余1萬至5萬根不等,共上交120余萬根,所有木材都統(tǒng)一標明規(guī)格,聽候征購。鄔仲麟每天從早到晚,與常天寶、鄧利占、鄔農秋、呂文杏、秦聲軒等幾位理監(jiān)事,奔走于杜家塘、楊家坪、塘灣、大河邊、白沙洲等木材集散地,進行摸底、丈量和登記,堅持了數(shù)十天的工作,并按軍部征購單上所需木材數(shù)量、規(guī)格,將120余萬株木材全部派妥,由守軍從會員店直接取貨。
為趕筑防御工事,守軍某營進駐杜家塘演武坪,負責這一帶的安全保障,并催促鄔氏家族的木材加工廠制造碉堡機槍掃射框。這種掃射框呈喇叭口狀,前“口”有二尺長,后“口”四五尺長,便于機槍在碉堡里面掃射敵人。廠里的雇工從選材、下料到完工,每人每天僅可做2個,20余條鋸齒同時開工,每天完工40多個。
鄔仲麟沒想到自己雖不能親身上戰(zhàn)場,但他和同仁經(jīng)營的木材能在修建衡陽城防工事時發(fā)揮出重要作用;作為掌門人的他,帶領眾會員為后來的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作出的貢獻,更是不可小覷。
2.高舉抗日聲援大旗
在有識之士眼里,衡陽進可戰(zhàn),退可守,它成了中國抗日戰(zhàn)場與大后方的分水嶺。千年古城衡陽迅速引起國內外關注。
衡陽是湖南的一分子,說到湖南人的血性,過去有“無湘不成軍”之說。民國初期,楊度流亡日本時作《湖南少年歌》,其中有云:“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諸君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p>
千百年來,綿綿南岳七十二峰,莽莽八百里衡山,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兒女??谷諔?zhàn)爭一開始,全國工農商學各階層的人積極響應“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須全民奮起,不惜犧牲焦土抗戰(zhàn)”的號召,并自發(fā)拋家離業(yè),投身國難救亡工作,衡陽人民更是無懼血雨腥風,他們的血性得到了空前的釋放。
就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不到一個月時間,由中共湖南地下黨領導的衡陽人民抗敵后援會成立了,該會代表衡陽140萬民眾將抗日五項綱領通電全國:
一、及齡壯丁,一致踴躍應征,聽令政府調遣;
二、貢獻個人財力,以紓國家急難;
三、嚴厲根絕仇貨,實行對日經(jīng)濟絕交;
四、肅清內地漢奸,以絕敵人刺探耳目;
五、維持地方秩序,以鞏固后方安全。
在這五項抗日綱領的指導下,衡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表現(xiàn)出巨大的抗戰(zhàn)決心和愛國熱情。
衡陽人民多次發(fā)起全民募捐活動。1940年11月捐獻“衡陽號”飛機8架,1941年捐獻“衡陽婦女號”飛機;1942年1月,衡陽鐵路員工捐獻“湘桂鐵路號”飛機、軍鞋和急救包等。衡陽還是前線兵員的輸送地和前線傷兵的主要接收地,500名衡陽退伍軍人1940年自愿重返抗日前線。
衡陽文化界順勢而為。1938年12月12日,在郭沫若領導下演出的《雷雨》等戲劇,深深打動了廣大觀眾,并播下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種子。1939年秋,田漢率劇團在衡陽演出《江漢漁歌》等節(jié)目,預備演出《鐵公雞》,便將這個劇的簡介材料寄給《正中日報》,葉濃編輯收到稿件后準備采用,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放在辦公室的稿件竟然不翼而飛了,葉濃只好寫信給田漢,請他再書寫一份,田漢回信了,但并沒有寄來介紹材料,信中最后幾句說:“敵機經(jīng)常轟炸,無心執(zhí)筆,想先生亦有同感焉?!边@個劇因遭遇重重阻力,最終也未能成功演出。田漢后來與葉劍英率抗日京劇團一行,前往衡山師古小學演出愛國名劇《陸登殉國》,演出完畢后,田漢又情不自禁地吟上一首詩:“風云叱咤老至奇,卻把奇功屬教師,師古橋邊嘶戰(zhàn)馬,將軍親作教師時?!笨谷諔?zhàn)爭中期,衡陽抗日劇宣團體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專業(yè)劇團有九政劇宣一二隊、新劇宣隊(俗稱文明戲)、劇宣一隊、劇宣九隊、新中國劇社和湘劇宣傳隊等近十個;業(yè)余劇團有粵漢鐵路職工業(yè)余“鐵鷹劇團”(平?。┑任辶鶄€。他們自編自演的體現(xiàn)民族愛國精神的思想性節(jié)目占據(jù)主流,傳統(tǒng)劇目有《木蘭從軍》《岳母刺字》等,改編的有《胡迪罵閻》《新雁門關》等,新劇有《飛將軍》《寒衣曲》《少年立志》等,自編劇有《光榮的犧牲》《最后一顆手榴彈》等,其中《飛將軍》演出時間較長,影響最大,曾經(jīng)轟動一時。舞臺的桌子圍布上面,還繡著田漢親自書寫的五言詩:“演員四億人,戰(zhàn)線一萬里,全球作觀眾,看我大史戲。”
衡陽新聞事業(yè)也處于黃金時代。衡陽《大剛報》《正中日報》和《力報》在當時影響較大?!墩腥請蟆?938年7月在長沙創(chuàng)刊,“文夕大火”后搬遷到衡陽,《正中日報》在副刊上開辟了一個《隨想隨寫》新專欄,葉濃編輯不時變換筆名,共寫出《國難期間,婚喪應當從簡》《災區(qū)巡禮》等幾百篇雜文,雖然內容短小,僅幾百字,但抨擊時弊,揭露黑幕,非常有力量、有影響。
1942年10月中旬,在日機接連兩次狂轟濫炸衡陽城后,衡陽人民抗敵后援會積極出力救濟受災同胞,組織規(guī)模巨大的衡陽各界聯(lián)合義賣公演五天,演出《寒衣曲》《光榮的犧牲》《飛將軍》《最后一顆手榴彈》等新節(jié)目,票價分3元、5元、10元、25元和150元等5個等級,25元票為榮譽券,150元票為特種榮譽券,凡購買特種榮譽券者,可在固定榮譽席中連看5日戲。這種票價高得驚人,當時一般戲票前座1元,中座5角,后座3角。但觀眾還是每日滿座,現(xiàn)場的觀眾包括很多衡陽工商業(yè)界的名流,連學生都爬到院墻外的大樹上,好奇地瞧上幾眼。樂善好施的鄔仲麟老板聽聞這場義賣公演活動,也購買了3張?zhí)胤N榮譽券,與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觀看了《最后一顆手榴彈》的演出。在劇場里,鄔仲麟很快進入角色,望著一個個英勇的抗戰(zhàn)將士在負傷后頭綁一層層繃帶,緊握自己的一雙拳頭,隨劇情的悲傷而悲傷,憤怒而憤怒,看到最后,他燃起了“我們要復仇,我們更要堅決抗戰(zhàn)”的決心,幾歲的孩子看不懂劇情,只看到父親的眼眶里不斷流出淚水,也懂事地伸出小指頭幫著擦拭。
《大剛報》創(chuàng)造了一項“世界創(chuàng)舉”——1943年11月常德被圍,中國守軍英勇奮戰(zhàn)期間,通過美駐華空軍向被圍部隊散發(fā)報紙,鼓舞士氣,當年又推出《敵后航空版》,影響巨大,吸引了南洋華僑代表陳嘉庚、著名作家茅盾和國際著名記者范長江等來到回雁峰覽勝,他們還訪問了《大剛報》社,該報很快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大報。[《衡陽文史資料》(內刊)第4輯,1985年,政協(xié)衡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第92頁]
為了修筑好湘桂黔鐵路,1937年9月,衡陽派出1.5萬名民工和沿線各路民工,用畚箕、鋤頭等簡陋的工具,不畏寒暑,僅1年時間,便完成了衡陽至桂林長達340公里的湘桂鐵路,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1938年10月,粵漢鐵路管理局遷至衡陽,日寇此時南犯廣州,北侵武漢,粵漢路的廣大工人,除了完成繁重的軍運外,還將兩端的機車、車輛和重要機件及時搶運到衡陽,并轉運給湘桂鐵路。粵北二次會戰(zhàn),長沙三次會戰(zhàn),粵漢和湘桂兩鐵路工人均參與限期運送軍隊、軍需品等。例如1942年長沙會戰(zhàn),衡陽的鐵路員工們全部出動,不顧敵機轟炸,沿途檢修鐵軌,盡力保持暢通,20余列軍車按時將援軍安全運送到目的地。1944年夏,日寇第四次進攻長沙,戰(zhàn)局惡化,衡陽路工將淥口至耒陽的粵漢路段和衡陽至冷水灘的湘桂路段所有路基、軌道、橋梁、涵洞、站房、廠房和行車設施等統(tǒng)統(tǒng)破壞掉,摧毀了日軍的運輸線。
日機經(jīng)常轟炸衡陽城,但英勇的衡陽人民從來沒被嚇倒。他們與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各地流亡而來的難民一道走出掩體,走出悲傷,建了炸、炸了建,政府重新開門,工廠重新開工,學校重新開學,店家重新開業(yè),衡陽人民一次次建設家園,一次次浴火重生。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只有3000萬人的湖南,共征募兵員210萬人,僅次于四川,居全國第二,先后有10萬余人為國捐軀。在全國抗戰(zhàn)正面戰(zhàn)場22次大會戰(zhàn)中,湖南境內多達6次,包括三次長沙會戰(zhàn)、常德保衛(wèi)戰(zhàn)、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和湘西會戰(zhàn),僅第九戰(zhàn)區(qū)就殲滅日軍15萬余人。湖南正面戰(zhàn)場的6次抗戰(zhàn),成為一首首聲震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悲壯戰(zhàn)歌。
3.三重唱:后援、參軍與逃離
1944年,春節(jié)的氛圍在衡陽城愈來愈濃,一縷縷陽光溫柔地撫摸著城市里的每條街道,人們陽光般的笑臉在古城的大地上綻放。盼望過年的孩子們在三五成群追逐著,還興奮地唱起了兒歌:小小花貓會捉鼠,小小黑狗會看門,小小孩兒做什么,每人養(yǎng)只老母雞,母雞下蛋咯咯叫,小孩得錢哈哈笑,買飛機真容易,買得飛機嗡嗡叫,前線去炸鬼子兵,轟隆轟隆。流落于此的難民們,欣喜不已地憑有效戶籍證明得到救濟金,大人和小孩分獲5元和1元法幣,總算可解燃眉之急了。
大年三十的衡陽城,接連的鞭炮聲不絕于耳,古城變得熱鬧和激情起來,年文化的根須迅速往深處蔓延開去。
新年初一,第10集團軍司令部中校參謀徐聲先攜帶新婚妻子胡窈蘭從駐地湖南石門出發(fā),去衡陽投奔赫赫有名的“泰山軍”——方先覺率領的第10軍軍部——報到,徐聲先以最快的速度在軍部參謀處熟悉情況后,便走馬上任預10師30團2營營長職位。胡窈蘭原本是第10集團軍上尉醫(yī)官,她到衡陽仁濟醫(yī)院后,擔任手術護士。
寬闊的湘江江面在新春短短寂靜一兩天后,又變得繁忙起來。鐵爐門碼頭負責貨運,瀟湘門碼頭經(jīng)營糧食、水果、蔬菜等,太子碼頭專營客運,各有各的行規(guī),各拜各的碼頭,繁鬧的景象在時空里穿梭,人們從太陽剛露出魚肚白開始,一直忙到月亮懸掛在回雁峰頂,大后方的衡陽成為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繁華的商業(yè)都市之一。
衡陽城的初春跟隨時光的節(jié)拍,悄悄踮起腳尖向四周張望和打探,湘江邊的柳枝慢慢吐出綠意和清新,小嫩芽迫不及待地從樹枝間鉆出來,搖晃小身子趕來看熱鬧,春雨也拍打起無數(shù)雙小手,與大地歡歌,訴說著春天的秘密。
有個上了年歲的盲人經(jīng)常晚上在街頭拉二胡,老人平素喜歡拉《江漢漁歌》,有個晚上,他摸索著來到湘江邊,邊拉邊唱著一首凄涼的曲子《岳飛》,嗓子嘶啞得像遭遇嚴寒,聲音冰涼涼的,傷感的二胡聲傳出很遠很遠,有人忍不住從樓上打開窗子看個究竟,就隱隱約約見到一個人呆呆地坐在水邊,水面泛出晶瑩的亮光照著老人蒼白的面容。一扇扇窗子不斷被打開了,城市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這座城市又將是一番什么樣的走勢?
衡陽街頭的白天,到處聽見學生們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前進,前進!
歌曲節(jié)奏鏗鏘,旋律明亮雄偉,氣勢恢宏,鼓舞人心,讓人熱血沸騰,不斷有人加入這個義憤填膺的場景中,不會唱歌的,高舉的拳頭成了最好的心聲。
第10軍“泰山軍”的稱號在衡陽城早已家喻戶曉,當方先覺帶領部隊從衡山坐火車進入城里時,廣大市民聞訊驚呼——湖南戰(zhàn)場上的“定海神針”來了!火車站前人山人海,鞭炮聲接連不斷,響徹云霄,市民熱烈歡迎第10軍的場景令人感動。趙君邁市長還在社會服務禮堂舉行了盛大的慰勞宴會,場面蔚為壯觀。
歡迎會上,方先覺那銅鑼般的聲音傳開了——
“抗戰(zhàn)到現(xiàn)在,我們還有許多國土被敵人占領,我們還有千千萬萬的父老在淪陷區(qū)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這些都是軍人的恥辱,我們還有什么資格接受這么隆重的歡迎……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即將打響,我們將用血肉同敵人拼到底,以報答各位的盛情!
“有我方先覺,就有衡陽!
“第10軍在,衡陽就在!”
……
方先覺沉著、勇敢的形象給廣大市民打了一劑強心針。臺下的歡呼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硝煙臨近,炊煙無序,衡陽像一個危險的“火藥桶”,日軍手中的火藥線隨時可能引爆,衡陽人民流離失所的日子如暗流涌動。
長沙淪陷前,衡陽30萬居民的疏散工作已啟動,方先覺下令:“衡陽空城。”一則以免傷及無辜百姓,導致守城分心;再則唯恐敵探、漢奸等混雜民間在城里搗亂。這步棋走對了。至6月中旬,衡陽周邊大量人流涌入城市,火車站一片擁堵。路邊告示欄里貼著緊急告示: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即將開始,凡男女老少市民限三日內一律疏散出城……衡陽火車站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客流高峰期,挑擔的、提包的、推獨輪車的,浩浩蕩蕩從城市通往郊區(qū)的大小道路。衡陽城每隔一兩百米,就有三五個荷槍實彈的士兵沿途站著,他們表情嚴肅地仔細檢查過往行人,發(fā)現(xiàn)鹽、油、米、肉和魚等食物,統(tǒng)統(tǒng)按要求留下來——這是趙君邁市長對衡陽市民發(fā)出的倡導,也是對衡陽守軍的支持,但價值貴重的金銀財寶一概不要,市民對這樣的檢查雖然感到突然,但表示理解,并對保家衛(wèi)國者的勇氣表示敬佩。第10軍守城之戰(zhàn)不知持續(xù)多久,生活食品與彈藥一樣重要,很多市民心甘情愿留下食物。報館、機關單位紛紛撤離城區(qū),再也看不到當天的本地報紙了。
衡陽城區(qū)和鄉(xiāng)下近50萬人攜帶隨身物品,被一列列客車和貨車超負荷載著往廣西和廣東方向開去。東西火車站人山人海,盡管各派武裝兵一排,維持秩序;輜重團派兵一連,照顧老幼,幫助他們搬運物品上火車,也還是顯得兵荒馬亂,不斷的人流往火車站涌,往火車上擠,火車車次比平時增加好幾倍,但是仍明顯不夠用,每節(jié)擠滿人的車廂里嘈雜無比,甚至車頂上也人滿為患。隨著“嗚嗚嗚”的鳴叫聲,火車大口喘著粗氣,往桂林方向緩緩而去,車上不絕于耳的哭喊聲、吵鬧聲,還有從頂上摔下來的慘叫聲糅雜在一起,撕裂了這方晴轉陰的天空。
被迫離家出走的衡陽人民沿粵漢路南行、乘湘桂路西南而行,他們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
火車東站前有一棵挺拔的古樟,種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這棵古樟有幸安然無恙,成了那場大遷移的見證者和衡陽保衛(wèi)戰(zhàn)的親歷者。
面對那場世紀浩劫,黑壓壓的逃難人群沒有高貴與低下之別,不分坐票和臥票,甚至不需要一張車票,一場南下的人口大遷徙就轟轟烈烈開始了。
影響當代年輕人的言情小說名家,衡陽籍的瓊瑤女士,也在這次驚恐的遷徙之列。每當瓊瑤回憶起這段風餐露宿的逃亡歲月,仍歷歷在目,心有余悸。當年,她還不過是一個12歲的小孩,牽著父母的衣角,從衡陽鄉(xiāng)下那條漫長的逃亡路上驚慌失措地奔跑,不斷跌倒、爬起。
她回憶說:“我睡得很甜,半夜里被母親倉皇地搖醒了。我睜眼一看,父親正手忙腳亂地給麒麟小弟穿衣服,滿屋子的人奔來奔去。農莊中到處都是火光。人聲、槍聲、追逐聲、雞鴨狗聲,亂成一團。大家跌跌沖沖地走入山里,山中遍是荊棘和雜草,我們被刺到了、割傷了,卻沒有人敢哭。一直摸到一個山谷里,大家藏在巨石堆中,緊緊擁抱在一起?!?/p>
瓊瑤后來去了臺灣。她說,“走日本”對她的幼小心靈傷害太大了,如一只滾燙的烙鐵深深烙進她的心窩上。
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當年16歲,也親歷了這場悲壯的戰(zhàn)爭。1938年,他全家從鄉(xiāng)下相市遷居到衡陽大西門痘姆街。洛夫先后就讀于國民中心小學和成章中學初中部,可好景不長,衡陽大后方變成了前線戰(zhàn)場。面對氣焰囂張的日本部隊,小小年紀的他大義凜然地說:“我不是懦夫,我是衡陽人?!?/p>
守軍家眷也不例外地擠在逃難的人群中。方先覺的妻子帶上剛出生的女兒方莉莉和14歲的兒子方略等人,隨著衡陽南下的人流車流,撤至桂林;徐聲先的妻子胡窈蘭懷著三個月的身孕,也隨眷屬轉移東安……當年守軍眷屬告別衡陽時,并不是那種“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兒女情長,而是一種興奮激動的氣氛。令家眷熱血沸騰的是,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打到20多天后,她們在桂林看到商店的櫥窗里,到處貼著方先覺的照片,上面寫著“民族英雄方先覺”的字樣,街上還燃放了很多鞭炮以示慶賀。
一輛輛火車就這樣在湘桂線、粵漢線上飛馳而去,市民一天天緊鑼密鼓地被疏散著,也有一些市民沒撤走,而是投靠到離衡陽市區(qū)較遠的親戚家。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前三日,50萬百姓差不多疏散完畢。還有一些滯留在城內的居民,或是年輕力壯或為能工巧匠,他們留下來擔負修工事、抬擔架和送彈藥等工作,與守軍官兵共同保衛(wèi)家園,接受血雨腥風的洗禮。
衡陽保衛(wèi)戰(zhàn)前夕,很多市民給予守軍大量的援助。
社會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陸陸續(xù)續(xù)開展了很多支持活動。婦女界開展一人一鞋活動,每人自制一雙軍鞋,共捐獻5萬雙,浸透出半邊天的一份深情。工商界積極生產,捐錢獻物,成立商民戰(zhàn)時服務團,加入擔架運送隊,慰問傷兵和陳納德飛虎隊。衡陽人民抗敵后援會發(fā)動衡陽民眾破壞道路、毀掉橋梁,切斷日軍進攻路線,日軍曾派飛機秘密偵查,得到“株洲至衡陽之鐵路和寶慶至衡陽之公路,悉被衡陽居民破壞,運輸設備一無所有”的情報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衡陽人民抗敵后援會還在火車東站、汽車西站、瀟湘門碼頭等處設立7個獻金臺,現(xiàn)場組織“戲劇義演”,募捐62萬余元。幾天后,湘桂鐵路抗敵后援會發(fā)動工人捐獻活動,全線員工捐獻118萬元。還有許多微薄的力量也不忘奉獻一份自己的愛心,情景頗讓人感動。有位華姓婦女將家里2.4畝水田的契約決然送給后援會,堅決支持抗日;一位盲人老太太由孫女攙扶,將賣棺材的錢從手絹里毫不猶豫地掏出來放進募捐箱……在全市人民獻金救國運動中,共捐得款項500多萬元。無論老幼,無論官民,無論貴賤,大家全力支援守軍,使日軍處在衡陽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圍中。
大街上,碼頭邊,廣場里,市民們血脈僨張,不少人還到守軍招兵站報名參軍來了,招兵的官兵們忙個不停,通過審查,一些人順利穿上了軍裝。自從第三次長沙保衛(wèi)戰(zhàn)和常德保衛(wèi)戰(zhàn)后,守軍損失慘重,返回衡山整訓期間,他們除了在衡陽招兵買馬,還到其他地方調兵遣將,休整不到半年時間,又臨危受命保衛(wèi)衡陽。這時候的中國守軍,七成以上來自湖南,大多招募的新兵就是衡陽本地人。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