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香瓜為甜瓜的別稱,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蘋果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香瓜內含有的葫蘆素B能夠補充人體精力、增加肝臟內糖原的儲備量,且口感清脆、味道甘甜,深受人們的青睞。雖然目前我國香瓜種植規(guī)模逐漸擴大,但在栽培種植過程中依然存在粗放式管理、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的問題?;诖耍恼潞喴榻B香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定植前的準備、定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與環(huán)境調控技術,重點分析香瓜種植中常見病蟲害類型及其防治方法,旨在為香瓜的高產、穩(wěn)產提供思路。
關鍵詞:香瓜;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
香瓜作為變異類型多樣的水果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一般畝產量可以達到3000~4000斤,若選擇優(yōu)良品種,高度重視田間管理與科學種植,香瓜畝產量可以達到5000~6000斤。伴隨著我國水果行業(yè)的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香瓜栽培規(guī)模有所擴大,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管理經驗,且能夠結合不同地區(qū)氣候條件、地理情況、土壤特性等選擇適宜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對于香瓜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但受到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理念、香瓜栽培模式的限制,當前部分地區(qū)香瓜栽培中存在產量較低、經濟效益不足、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且技術水平偏低的問題,導致香瓜栽培過程中病蟲害頻發(fā),不利于促進香瓜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如何提高香瓜產量,有效防治病蟲害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1香瓜的生長條件
香瓜對土壤條件的要求較低,但在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光照與較高的溫度,尤其是在結瓜期,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甜瓜內糖分的積累。香瓜在整個生長期內需要優(yōu)越的土壤環(huán)境,充足的日照,適宜的積溫。香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因香瓜葉片光合作用較為強烈,在溫度達到40℃以上時香瓜內的水分也不會流失。香瓜對光照的要求較高,每日光照13~14小時有利于香瓜生長、發(fā)育與成熟。香瓜屬耐旱怕澇植物,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若濕度過高會誘發(fā)多種病害,嚴重時會導致香瓜植株根系腐爛,危害植株正常生長發(fā)育。香瓜生長期需要土壤濕度在60%~70%范圍內,香瓜果實膨大期需水量明顯提升,該階段土壤濕度需要保持在80%左右,果實成熟期土壤濕度以55%~60%為宜[1]。
2香瓜高產栽培技術
2.1香瓜定植前的準備工作
香瓜栽培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其一要選擇適宜的瓜苗定植時間,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后或五月中旬之前,應當確保最低溫度超過15℃。若采用嫁接育苗技術,從浸種、播種、種子發(fā)芽、幼苗生長到適宜定植一般為35天,若在秋季播種,則需要在八月中旬進行定植。通過此種方式推算定植時間可以確保植株成活率。其二為提早扣棚。香瓜高產栽培技術以大棚栽培為主,需要提前3~5天作畦,畦的寬度要低于1米,在起拱后將其設置為高畦,畦底部寬度需要在75~80厘米范圍內,上部分寬度以60厘米為宜,高度為15~20厘米。同時要沿著溝的方向設置滴灌帶,在棚中間位置水平方向上設置主管道,管道直徑為10厘米,連接好管道后鋪膜。其三為施足底肥。在瓜苗定植前5~7天,結合整地施加底肥,以腐熟農家肥為宜,施肥量為每667m2 (畝)施用1000~2000 千克。在施肥的同時進行深翻整地,耕深為20~30厘米,每畝施加果蔬一號復合微生物肥料60千克,硫酸鉀20千克[2]。
2.2香瓜定植技術
香瓜幼苗長至2~3片真葉時進行定植,此時還需要確保棚內地溫連續(xù)7天內不低于12℃。在科學確定瓜苗定植時間后應當采取科學、有效且適宜的定植方法,一般在距離滴灌帶兩側15厘米的位置設置兩行孔,孔深與苗坨高度保持一致。若苗量充足,則需要對瓜苗進行選擇,盡量選擇長勢好、根系發(fā)達、植株粗壯、無病蟲害的瓜苗,一般香瓜的種植密度需要根據香瓜的品種來進行確定,一般分為兩種標準,如果種植的香瓜苗為矮生型的,則每株之間的距離可以適當?shù)厣僖恍话忝慨€可以種植4000~4500株為宜,而如果種植的香瓜苗為蔓生型的,則每畝地可以種植350~400株為宜。定植后每畝施加生物鉀1.5千克、硫酸鉀15千克。在澆灌時可以采用澆埯水結合滴灌的方式,能夠確保土壤內水分充足,達到適宜香瓜生長的土壤適度。待水分完全滲透后用碎土壓實膜口。
2.3香瓜田間管理技術
田間管理是香瓜高產栽培關鍵技術之一,科學的田間管理可以促進植株生長發(fā)育,降低病蟲害發(fā)生幾率,并提高香瓜產量與果實品質。首先需要注重水肥管理,在瓜苗定植次日,若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則可以于上午進行澆水,定植后3~5天檢查瓜苗成活率,按照預先設定的種植密度做好補苗工作。同時在定植后7天時進行追肥,每畝施用生根壯苗型含腐殖酸水溶肥料5~10千克。定植后15天進行子蔓摘心,同時按照上述方法再次追肥,以此促進香瓜植株生長發(fā)育。香瓜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進行主蔓摘心,留下2~3條健壯子蔓即可。當子蔓長出5~6片葉時摘心。在孫蔓結果后,每根孫蔓保留3~4片真葉。同時及早摘除根部老葉,疏除過密蔓葉及畸形果;最后,在香瓜生長后期噴施葉面肥以防止植株早衰,可以選擇0.3%~0.4%磷酸二氫鉀液,每隔3~5天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1~2次。同時在采收前7~10天停止?jié)菜甗3]。
2.4香瓜栽培環(huán)境調控技術
香瓜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因此在香瓜栽培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環(huán)境調控。其一為溫度及光照調控,在香瓜定植至開花期間,環(huán)境調控以保溫、增濕為主,夜晚溫度不低于15℃,地溫為15~17℃。香瓜結果期白天溫度需要控制在24~30℃范圍內,果實膨大期為27~30℃,溫度超過35℃時要注意通風,并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其二為濕度調控,在香瓜生長至中、后期時,若溫度較高需要延長通風時間,尤其是在澆水后要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通風排濕,避免植株徒長、延長開花期,并有效防治病蟲害。其三為氣體調控,即在棚內堆放或施用優(yōu)質馬糞等廄肥,或使用二氧化碳氣肥,一般在晴天溫度高于20℃時施加,可以提升二氧化碳濃度,促進光合作用,進而確保植株正常生長。
3香瓜病蟲害防治措施
3.1香瓜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3.1.1香瓜白粉病及其防治
香瓜白粉病主要由子囊菌門的白粉菌與瓜類單囊殼菌引起,有性態(tài)閉囊殼隨病殘體留在地上或香瓜作物上越冬;無性態(tài)則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釋放子囊孢子,或直接侵染香瓜的葉片。雖然白粉病一般不感染香瓜果實,但會直接降低果實的品質,在幼苗時期香瓜感染白粉病后葉片部分會出現(xiàn)白色霉斑,隨著病程的發(fā)展,白色霉斑會迅速擴散,最終導致病葉干枯、死亡。針對香瓜白粉病的防治需要從多角度入手,例如選擇優(yōu)良抗病品種,及時清理園地內的雜草、殘留物、病株、病葉等,并控制好種植密度,加強田間通風及光照,維持田間良好的衛(wèi)生情況,可以有效預防香瓜白粉病的發(fā)生。若香瓜感染白粉病,需要結合白粉病的特點、危害程度合理選擇藥物類型,控制好藥物的用量。防治措施,可噴施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35%氟菌.戊唑醇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特別是發(fā)病前期及時用藥進行噴霧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
3.1.2香瓜蔓枯病及其防治
香瓜蔓枯病亦被稱為黑斑病、黑腐病,是由瓜黑腐小球殼菌引發(fā)的香瓜常見病害,在香瓜的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發(fā)生,一般情況下發(fā)病率為10%~20%,嚴重時可以達到40%~50%。蔓枯病侵染香瓜葉片一般從葉片邊緣開始,發(fā)病初期會在葉片上形成黑褐色壞死斑,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斑上會出現(xiàn)密集黑點;蔓枯病感染香瓜莖蔓后會在莖節(jié)處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隨后變?yōu)榛野咨⒓t褐色,導致莖稈腐爛甚至全株死亡;蔓枯病感染香瓜果實后果皮上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隨后病斑擴大并凹陷,最后病斑部分開裂,果實內部腐爛。針對香瓜蔓枯病的防治需要從種子處理開始,在播種前將香瓜種子浸泡在25%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內30分鐘,既可以促進種子萌發(fā),又能夠消殺種子內殘留的病殘體及菌絲體。在瓜苗定植后進行蔓枯病的防治,可選用30%甲霜.噁霉靈懸浮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400~500倍液或25%凱潤(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或銀法利(43%氟菌.霜霉威)懸浮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重點噴莖干和所有葉片、葉柄,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3.1.3香瓜細菌性角斑病及其防治
香瓜細菌性角斑病由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型引起,香瓜生育期均可發(fā)生,主要為害香瓜植株的葉片、葉柄、莖葉等部位。發(fā)病初期,病部會出現(xiàn)水浸狀病斑,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斑逐漸變?yōu)榈稚?、灰褐色或黃褐色,若香瓜栽培環(huán)境中空氣濕度較大,病部會出現(xiàn)大片乳白灰渾濁水珠狀菌膿。針對香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可以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浸泡在硫酸鏈霉素500倍液中,浸泡時間為1小時,取出香瓜種子后將表面藥物沖洗干凈并催芽,可以有效提高香瓜植株成活率。與此同時,在香瓜栽培種植過程中盡量選擇抗性強、適應性高的優(yōu)良品種,高度重視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株及病葉,并排出田間積水,避免因濕度過高而誘發(fā)細菌性角斑病。在發(fā)病初期可以噴施可殺得3000(46%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33.5%喹啉銅懸浮劑等藥物,以此避免香瓜細菌性角斑病大規(guī)模爆發(fā)。
3.2香瓜常見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3.2.1香瓜潛葉蠅及其防治
香瓜潛葉蠅一般出現(xiàn)在早春時期,體長較短,一般為2~3毫米。潛葉蠅成蟲會在香瓜葉片上產卵,主要為害香瓜幼苗期,幼蟲會鉆入香瓜幼苗的葉片內啃食葉肉,在葉片內部形成潛道,伴隨著幼蟲的生長,香瓜葉片內部的潛道逐漸變粗,會影響香瓜幼苗葉片正常的光合作用,輕則導致葉片卷縮枯萎,阻礙香瓜幼苗的發(fā)育,重則導致全株死亡。針對香瓜潛葉蠅的防治要堅持農業(yè)防治與化學防治并重,在香瓜栽培種植中要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主要原因在于未腐熟有機肥內會殘留蟲卵、病菌殘體,施加后蟲卵孵化并侵害幼苗,對香瓜植株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所以要施加腐熟有機肥,尤其是在使用糞肥時要經過堆肥處理后方可使用。除此之外要把握好成蟲產卵盛期與蟲卵孵化盛期,一般在香瓜幼苗定植前一天,定植后7~10天進行蟲害防治,可以選擇施 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500倍液或敵殺死(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2%高氯氟.噻蟲嗪懸浮劑2000~2500倍液,噴施在葉片正反面,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2.2香瓜黃守瓜及其防治
黃守瓜,俗稱瓜螢字、瓜葉蟲,是分布普遍且為害嚴重的香瓜蟲害之一。黃守瓜會啃食香瓜葉片,在葉片上形成圓形空洞,為害嚴重時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死亡。黃守瓜主要活動期間為清明節(jié)前后,此時為香瓜苗初期發(fā)育階段。針對香瓜黃守瓜的防治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其一為消滅成蟲,即在瓜苗定植后至5片真葉前,在適宜時期噴施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或5%啶蟲脒乳油800倍液,或2%甲維鹽懸浮劑1500倍液。在五月份或成蟲即將產卵時期,在植株周圍鋪設由谷殼、木屑與柴油混合的混合物,于清晨采用人工方式捕殺成蟲,同時噴施20%啶蟲脒.噠螨靈微乳劑500~600倍液,或3%氟蟲氰懸浮劑800倍液,可以消滅早春出蟄后的成蟲;其二為防止成蟲產卵,即在植株根部撒石灰粉、草木灰等;其三為防治幼蟲,即在幼蟲危害盛期對植株進行灌根,可以采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甲維鹽乳油2000倍液。
3.2.3香瓜蚜蟲及其防治
香瓜蚜蟲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片背部、嫩莖、嫩梢等部分并吸食植株內的汁液。嫩葉受到蚜蟲為害后,病部出現(xiàn)卷縮,嚴重時整個葉片卷縮、枯萎,影響正常光合作用。老葉受害后會提前枯萎,縮短結果期,降低香瓜產量。不僅如此,蚜蟲的排泄物、分泌物會引起煤煙病,且蚜蟲會傳播病毒病,導致植株矮化或誘發(fā)植株畸形。針對香瓜蚜蟲需要以綜合防治為主,在農業(yè)防治上需要及時清理田間的雜草、殘枝等,消除蚜蟲孳生地。同時可以保護蚜蟲天敵,如七星瓢蟲、草蛉、食蚜蠅和寄生蜂等,可以有效壓縮蟲口密度;在物理防治上可以在田間懸掛黃板,主要原因在于蚜蟲對黃色有強烈的趨光性,懸掛黃板可以實現(xiàn)對蚜蟲的人工捕殺;在化學防治上可以噴施敵殺死(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800倍液,或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500倍液,兌水經過二次稀釋后均勻噴施整個植株,可以達到良好的蚜蟲防治效果。
4香瓜紅蜘蛛及其防治
香瓜紅蜘蛛會以成蟲、幼蟲及若蟲群聚在香瓜葉片背部并吸食葉片內的汁液,初期葉片表面會出現(xiàn)黃白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枯萎,似火燒狀,葉片逐漸脫落、植株早衰,且紅蜘蛛會爬到香瓜果實上,降低果實品質,影響果實的價值。針對香瓜紅蜘蛛的防治同樣需要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在農業(yè)防治上除了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雜物、病株及病葉,還需要確保灌溉的科學性,保持田間溫濕度處于合理范圍內,一方面不利于紅蜘蛛發(fā)育繁殖,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香瓜植株對紅蜘蛛的抵抗能力;在化學防治方面需要以蟲情監(jiān)測為依據,根據蟲口密度、為害程度等進行紅蜘蛛防治。通常情況下,當螨株率低于3%~5%時進行局部防治,達到5%以上后進行普遍防治可選用2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或25%聯(lián)肼.乙螨唑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48%聯(lián)肼.螺螨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
5結語
香瓜作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且口感好、口味佳。在香瓜高產栽培過程中,需要做好定植前的準備工作,高度重視定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及溫度調控技術的合理應用。同時需要注重香瓜病蟲害防治,針對不同病蟲害類型采取差異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以此確保香瓜高產、穩(wěn)產。
參考文獻:
[1]張瑾紅.陜北風沙區(qū)芝麻香瓜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特產研究,2021,43(04):70-71+81.
[2]王明明,趙亞軍,梁偉玲.水稻育秧棚后茬香瓜栽培技術[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20(05):44-45.
[3]馬振玲,羅眾賀.大棚洋香瓜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202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