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生長在一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對茶葉熟稔的程度不亞于一年四季的莊稼。但與此不同的是:鮮嫩的茶芽經(jīng)過勞動人民勤勞的雙手與智慧的大腦,從伊始的殺青到最后的烘干,精縮以后的茶葉就像是一枚枚信戳,把大自然的奧妙體驗紛紛蓋在了人類的唇齒舌尖。
山林里幾枝雪白的野桃花已經(jīng)冉冉綻放,茶林附近幾處叫不出名字的刺花、野藤花陸陸續(xù)續(xù)打苞,直至開遍山坡,讓采茶的人們不僅沉浸在綠芽兒的清新香甜里,還能嗅到來自山野里的芬芳,耳邊縈繞著鳥兒們的啁啾聲,感受著世外桃源仙境般的美好。
自古民間就有“高山產(chǎn)好茶”的說法。以前大山里的鄉(xiāng)莊戶人家是萬萬舍不得品 “毛尖”茶的,他們把清明前采摘的極品茶葉贈予貴客或者出售,這種茶葉幼小鮮嫩,兩個芽兒還沒有蛻變分開,而是“獨苗”,用沸水泡開后,葉芽兒根根豎立在水面之下,像是一群才長出盈盈細尾的小蝌蚪簇擁在一起找媽媽,不大一會兒的工夫,隨著杯中之水變得越來越溫和,它們便收斂了性子,變得不再急赤白臉地直跺腳,逐漸慵懶閑適起來,悄然地回落于杯底,在和煦的春天里做著浪漫的神奇美夢。
莊戶人家喝茶注重實用,他們大多喜歡喝釅茶,并不熱衷于細品嫩芽,而釅茶要用大陶瓷缸子泡,而且里面基本上是粗茶,俗稱:大腳片。喝起來不但生津止渴,而且類似咖啡一樣提神醒腦。不管是薅草還是打糧,每當人們累得大汗淋漓時,只需取下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汗,然后端起大陶瓷缸子,咕咚咕咚,帶著些許苦澀的茶水就流進了莊稼人的五臟六腑。幾口下肚,茶缸里的水快見底了,而人因為有了茶的滋養(yǎng),不但嘴里回甘,人也立馬變得鮮活起來,干起農(nóng)活更是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春事到桐花,敲火試新茶。”人們喜歡返璞歸真,跑到鄉(xiāng)下煨茶,目睹著柴火把茶一點點地煮得沸騰起來。飲一大碗茶,渾身通泰,但凡有山泉水,就能洗凈茶葉的塵土,然后憑借一抹翠綠,一盞汪洋,贏得世人的青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喜愛喝茶,他們大多數(shù)泡茶時喜歡先放一點兒溫水,然后去水洗茶,主要是洗掉泥腥味,然后倒入無色無味的自然之水,那些褐色的蜷曲物仿佛接受到了命運的感召,紛紛蹁躚起舞,搖變成了清澈透亮的綠茶,品嘗一口有淡淡的澀,爾后清香盈舌,飲完續(xù)水,味道頓時又圓潤了許多。
人生如茶,點點馨香蘊于胸,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杯杯浮沉其間的茶在火與水的淬煉下完成了生命里的涅磐升華,而人又何嘗不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