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終歲尾,宴席特別多,什么“尾牙宴”啦,答謝宴啦,年會宴啦,層出不窮,活活逼死一幫“社交恐懼癥”??赡阋詾楣湃司筒挥脩?yīng)付這種不以吃飯為目的的餐桌社交嗎?他們也是事到臨頭硬著頭皮充好漢!
說起來,古代最有名的宴席可能就數(shù)鴻門宴了,東道主項羽的目的只有一個——殺劉邦;對此,劉邦自然心知肚明,因為他比誰都清楚正是他本人動了項羽的“奶酪”——明明項羽頂著秦軍主力,浴血奮戰(zhàn),卻偏偏讓劉邦偷偷摸摸入了關(guān),撿了個漏兒。不殺他,怎么能稱霸天下?
公元前206年,項羽為除掉劉邦設(shè)下的“殺人飯局”,被史學(xué)家司馬遷寫得驚心動魄。咱們只從座次上來看,就能發(fā)現(xiàn)無限玄機。項羽和項伯朝東而坐,最為尊貴,屬于強勢秀肌肉;項羽的智囊范增地位稍遜,朝南而坐,說明他在項羽陣營的“江湖地位”。而來賓劉邦向北而坐,表示項羽心中劉邦的地位低于范增。劉邦的軍師張良朝西而坐,說明在項羽心目中張良的地位最為低賤。而后沖入營帳中表演吃烤肉的拼命三郎樊噲,僅僅只能朝西站立,地位更次于張良。這就是鴻門宴中的整體座次安排。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項羽將劉邦座次安排為朝北而坐,也是他性格中高傲自大、蔑視劉邦的充分表現(xiàn),也為后來劉邦圓滑地溜走,最終奪取天下埋下了伏筆。盡管樊噲連座位都不配擁有,但他闖帳而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的模樣,居然讓項羽十分欣賞。這一欣賞不要緊,把大事全耽擱了。雖然項羽最終還是輸了,輸?shù)媚敲磸氐祝珡难缦咸幼叩膭钚奶欢ㄔ诿糠昼?00次以上,非吃上幾斤速效救心丸不可。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里最為精彩的內(nèi)容之一,曹操與劉備的雙龍會精彩至極。
劉備歸附曹操后,為了韜光養(yǎng)晦,每日開始勤勤懇懇學(xué)表演,干點看似胸?zé)o大志的人愛干的事兒,比如種菜。他這副不求上進、茍且偷安的模樣,連張飛這個粗人都看不過去了,說劉備“行小人事”。
劉備何嘗不想威風(fēng)?但是目前實力不允許啊,所以只能日復(fù)一日地演戲。給誰看呢?觀眾就一個人——曹操。這場戲是劉備給曹操的“私人訂制”。
劉備是當(dāng)世豪杰,一向“信義著于四?!?,“蓋有高祖之風(fēng),英雄之器焉”,意思就是他與祖宗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lǐng)袖氣概。可怕的是,這一點,曹操也知道。
所以,“青梅宴”來了。
這場酒局,曹操連裝都懶得裝,擺明了告訴劉備:我在試探你的政治態(tài)度和立場。所以,曹操趁著天邊黑云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xiàn),便借著龍來說“人得志而縱橫四?!?。接下來就是劉備的表演時間了,他裝傻充愣地胡說八道半天,都被曹操一一否決,接著他給出了滿分答案:“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薄敖裉煜掠⑿?,惟使君與操耳!”
劉備幾乎嚇?biāo)?,幸好雷聲來救場,他立刻裝做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這下子可把曹操笑壞了:“丈夫亦畏雷乎?”相信從這一刻起,曹操對劉備的情緒中多了一分厭惡、三分鄙視。于是,劉備贏了。
還記得《三國演義》中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一章嗎?活脫脫一場“局”。
話說蔣干想要打一打“同窗牌”,想從周瑜這兒尋找突破口,不料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周瑜反殺,扔進了一個“局”。
蔣干見到周瑜就寒暄,周瑜則直截了當(dāng):“子翼辛苦,難道是為曹操做說客嗎?”蔣干立刻裝做很惱怒的樣子,說:“閣下待故人若此,我當(dāng)告退!”周瑜自然攔住,他若跑了,可怎么成局呢?
之后周瑜大擺筵席,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他佯裝醉酒,帶著蔣干參觀了東吳的軍事禁地。然后,周瑜又裝醉大笑道:“想周瑜與子翼同學(xué)業(yè)時,不曾望有今日。”蔣干說:“以老兄高才,實不為過?!辫だY干的手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fù)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干面如土色。飲至天晚,點上燈燭,周瑜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歇罷,滿座歡笑。此后,就有了蔣干晚上偷聽、盜信等宵小行為。后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
一場完美的“局”,蔣干“盡職盡責(zé)”,把曹操坑苦了。
“杯酒釋兵權(quán)”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更是趙匡胤心機深沉、老謀深算的鐵證。
話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后黃袍加身,從昔日重臣變成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后,趙匡胤非常擔(dān)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dāng)年的作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于是夜夜失眠。
趙匡胤知道,想要高枕無憂,必須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quán)??蛇@些人都是昔日戰(zhàn)場上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同袍,舍得下手嗎?
舍得。
于是在公元961年,趙匡胤安排了一次存心不良的酒局,召集禁軍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佯裝煩惱,唉聲嘆氣個不停:朕最近睡不著覺?。磥恚氘?dāng)皇帝,演技必須過硬)。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dān)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后會造反,于是為了表示忠心,這些武將決定告老還鄉(xiāng),以享天年,并多聚金帛置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quán)從此被徹底解除了。
公元969年,趙匡胤又“故伎重演”,召集節(jié)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zhèn)兵權(quán),從此開啟了宋朝數(shù)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
宋太祖的做法后來一直為其后輩沿用,三軍統(tǒng)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diào)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diào)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以致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zhàn)爭中,連連敗北。
小編說:
中國古代飯局非常講究儀式感,就連上菜的順序、餐盤的擺放、什么人能吃什么肉……都有無數(shù)的說法。到了現(xiàn)代,雖然宴飲規(guī)則簡化了許多,且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但該有的講究一點也不少。例如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上,茶壺嘴不能對人,不許翻菜,不許挑菜等。有人說這些古老的禮儀過時了,應(yīng)予以摒棄;也有人說這些儀式中隱藏著幾千年來禮儀之邦的生活方式,應(yīng)當(dāng)保留且傳承下去,你怎么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