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靜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南朝梁將領侯景發(fā)動的武裝叛亂事件,對魏晉南北朝后期的形勢產生重大影響。侯景本為東魏(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兩部分)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收留,因為梁朝與東魏通好,侯景心懷不滿,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之后,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梁朝湘東王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后,派兵討伐侯景,戰(zhàn)局逐漸扭轉。駐守嶺南的陳霸先也北上,于552年收復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最終被平息。
侯景之亂后,江南地區(qū)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寒門的陳霸先趁勢崛起,于侯景之亂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陳朝。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為以后隋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