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呈陽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nèi)f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
前進!進!
——《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于1935年,是抗日題材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被稱為“吹響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激勵著國人在民族危亡之際奮起抗爭,以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后被確定為國歌,為一代代中華兒女所傳唱。
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方針,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不久東北全境淪陷,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國奴。面對國土淪陷,中華危亡,歷來不畏強暴的東北人民和東北軍中的愛國官兵,拿起武器,奮起抗日,組成抗日義勇軍,以血身肉軀和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決死相拼,展現(xiàn)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歌詞中的“奴隸”形容的正是處于日本侵略者奴役之下無自由、受剝削的國人;“最危險的時候”字字千鈞,警示國人正是日本侵略者的種種侵略行徑將中華民族推向滅亡的邊緣;“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歌頌的正是義勇軍和全國軍民勇赴國難的民族正氣、愛國精神。歌詞中多處“起來”唱出了不甘心日寇侵略造成國破家亡的屈辱,唱出了身處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下的憤懣,更唱出了中華兒女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強烈呼聲。“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強化了集體責任,號召、鼓舞全體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團結(jié)一心、敢于亮劍、保衛(wèi)祖國,有效地促進了抗戰(zhàn)時期民族認同的建構(gòu)。最后的幾個“前進”層層遞進,給人堅定不移、勢不可擋之感,預(yù)示著中華民族最終一定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光明前景。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guān)頭,鮮明的號召性與激昂的韻律感使它成為民眾爭相傳唱的鼓舞斗志之歌,群眾基礎(chǔ)十分深厚,是國歌的不二之選。它既是國家、民族奮斗的歷史縮影,也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已成為象征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文化符號,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莊嚴和神圣的不朽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