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疆地區(qū)地下流體異常特征統(tǒng)計分析及預報效能檢驗

        2023-04-29 00:44:03梁卉向陽顏龍朱成英
        內(nèi)陸地震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新疆特征

        梁卉 向陽 顏龍 朱成英

        摘要:基于《中國震例》(1966—2018年)系統(tǒng)分析新疆地區(qū)地震前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特征,對各測項進行不同震級檔預報效能檢驗。結(jié)果表明: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數(shù)量多集中在100~200 km,異常持續(xù)時間多為震前半年內(nèi);MS≤6.5地震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測項的平均數(shù)量為4項;震前異常月頻次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增長”型和“先增后減”型;新10測點和新04測點是新疆地下流體觀測點中的異?!懊舾悬c”,其所在區(qū)域及附近可被視作構(gòu)造“敏感區(qū)”;利用R值評分方法對各測項預報效能進行檢驗,其結(jié)果顯示不同震級檔的R值結(jié)果有利于分析提取相應震級所適合的異常指標。

        關(guān)鍵詞:? 地下流體; 異常特征;? 預報效能; 新疆地區(qū)

        doi:10.16256/j.issn.1001-8956.2023.02.005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由南到北分布有西昆侖、天山和阿爾泰3大主要地震帶,是大陸板內(nèi)強地震的多發(fā)地區(qū)[1],印度板塊向北推擠作用的增強造成新疆塊體的周邊及內(nèi)部產(chǎn)生了強烈的構(gòu)造運動使得中強地震頻發(fā)[2-3]。地殼流體介質(zhì)具有顯示地震孕育與發(fā)生過程中的各種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信息的能力,從前兆異常的形成原因來看,遠強地震孕育與發(fā)生本身就是大區(qū)域地殼構(gòu)造運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一個觀測點上出現(xiàn)的地下流體異?,F(xiàn)象反映了含水層—井(泉)系統(tǒng)的應力—應變場的綜合變化。但是,地震前的地下流體異常現(xiàn)象成因比較復雜。目前,只有科學地分析與地震在空間上相鄰、時間上相隨、成因上相關(guān)的流體異?,F(xiàn)象,才能逐步揭示地震與流體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4]。

        《中國震例》系列叢書收錄了1966年以來典型震例資料總結(jié)研究報告中系統(tǒng)化[5-10]、規(guī)范化的震例研究成果[11-14],是研究地震和探索地震預測預報的重要科學資料。顧瑾萍等[15]、鄭兆苾等[16]、蔣海昆等[17]分別基于《中國震例》對中國大陸異常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不同學科的異常綜合特征。王俊等[18]基于《中國震例》(1966—2012年)系統(tǒng)分析了川滇地區(qū)強震(MS≥6.0)前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特征,并據(jù)此計算川滇地區(qū)流體異常預測指標。孫小龍等[19] 、劉琦等[20]、廖麗霞等[21]依據(jù)《中國震例》分別研究了中國大陸地下流體、南北地震帶地震前的定點形變、華南地區(qū)中強震前流體的異常特征?!吨袊鹄分泻性S多地下流體前兆異常信息,對這些典型地震前兆異常特征進行共性分析,是為解釋地下流體地震前兆機理打下一定的基礎[22]。在進行地震預報效能評價中,R值評分方法因其思路清晰,概念明確,便于操作,使用方便,一直被廣泛使用[23]。前人利用該方法研究討論了某一測項、某一區(qū)域內(nèi)的前兆觀測資料[24-28]、年度地震危險區(qū)預測等的實際預報效能,對其地震預測預報水平進行了科學客觀的評價[29-31]。

        新疆地區(qū)地震地下流體觀測存在地震多、測點少的明顯特征。許多學者從地下流體異常特征入手,開展定量統(tǒng)計分析,研究了地震判定指標[32-36]。從現(xiàn)已發(fā)行的《中國震例》來看,新疆地區(qū)出現(xiàn)流體前兆異常的MS≥5.0震例共記有32次,異常數(shù)量約130項(包括水位、水溫、氡、汞、化學離子及宏觀異常)。如何利用有限的流體觀測資料來分析地震大形勢并準確判斷地震危險性,需要對現(xiàn)有資料及其震例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與分析,對各流體測項進行映震效果檢驗,進而從中提取有前兆指示意義的預測預報指標信息。本文中基于《中國震例》(1966—2018年)與新疆地下流體相關(guān)的前兆異常信息,對新疆地區(qū)流體異常與地震活動、地震前流體異常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再在《中國震例》的基礎上,結(jié)合報告、資料實時跟蹤分析及相關(guān)文獻等資料,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各觀測資料的相關(guān)震例,利用R值評分方法對新疆地區(qū)的流體測項映震效果進行檢驗,分析適用于會商資料分析中的異常判定指標,以期對新疆地震預報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1新疆流體異常特征

        新疆地區(qū)流體觀測的顯著特點是觀測點數(shù)量較少、分布間距較大,但新疆地區(qū)的地震活動較為頻繁,強度較大,且地震多集中在流體觀測點較為稀疏的構(gòu)造帶上。《中國震例》(1966—2018年)中有記載的涉及新疆地下流體異常信息的新疆震例約32次, MS6.0~6.9地震共7次,MS5.0~5.9地震共25次。雖然新疆地區(qū)流體觀測點較少,但各觀測項目在周邊中強地震發(fā)生前,仍出現(xiàn)了較多的前兆異?,F(xiàn)象。據(jù)《中國震例》(1966—2018年)統(tǒng)計,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測項涉及水位、水溫、水(氣)氡、水(氣)汞及其他(化學離子、氣體、宏觀)多種測項,異常類型為閾值類、趨勢類以及周期類。

        1.1流體異常數(shù)量與異常持續(xù)時間、震中距以及震級的關(guān)系

        1.2異常持續(xù)時間與震級、震中距的關(guān)系

        通過圖2和圖3的統(tǒng)計分析可知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數(shù)量與持續(xù)時間、震中距、震級均具有一定的關(guān)系,那么異常持續(xù)時間與震級、震中距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guān)性,對此也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如圖4所示,深藍色表示MS[5.0,5.5)地震,淺藍色表示MS[5.5,6.0)地震,黃色表示MS[6.0,6.5)地震,紅色表示MS[6.5,7.0]地震,異常持續(xù)時間隨震級增大有一定的增加,即震級越大異常持續(xù)時間越長,而異常持續(xù)時間隨震中距增大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相關(guān)性。對于MS5.0~5.9地震,存在MS≤5.5地震異常持續(xù)時間比MS>5.5地震更長、震中距更小的現(xiàn)象,例如1986年6月13日烏魯木齊MS5.0地震前,距震中約30 km的新04泉甲烷其異常持續(xù)時間長達347 d,而1980年11月6日瑪納斯MS5.8地震前,距震中105 km的新04泉硫化物異常持續(xù)時間最長,持續(xù)時間為189 d。這種結(jié)果在實際地震預報中難以操作,而且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有所不同,如鄭兆苾等[16]通過對中國大陸震例異常統(tǒng)計分析得出震級高異常出現(xiàn)的時間早,異常范圍大的結(jié)論;付虹等[37]研究云南MS≥5.0 地震震前異常特征,認為MS≥6.0地震異常持續(xù)時間比MS≥5.0地震長,異常分布廣;劉翔等[38]總結(jié)滇西地區(qū)前兆觀測資料與強震特征提到地震強度越大,前兆異常持續(xù)時間越長。因此,不能采用簡單的統(tǒng)計關(guān)系式(全國統(tǒng)計結(jié)果)計算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持續(xù)時間和震級的關(guān)系。

        1.3異常時空演化特征

        圖5為震前異常數(shù)量相對較多的地震地下流體異常時空分布,1986年烏魯木齊MS5.0地震、1996年沙灣MS5.2地震和2003年石河子MS5.4地震前,地下流體異常在空間上分布比較集中,大多位于烏魯木齊至烏蘇一線的北天山山前坳陷帶上,而這3次MS5.0~5.9地震就發(fā)生在準噶爾塊體和天山相銜接的準噶爾南緣大斷裂帶[32],表現(xiàn)出受“構(gòu)造控制”和“相對集中”的特征。而在1996年沙灣MS5.2地震和2003年石河子MS5.4地震前,地下流體異常空間遷移特征為由震中向外發(fā)散而后又逐漸向震中收縮靠近。2011年尼勒克MS6.0地震、2012年新源和靜MS6.6地震和2017年精河MS6.6地震前,地下流體異常數(shù)量較少,空間分布散,大部分統(tǒng)計結(jié)果未顯出規(guī)律性,這可能與新疆地下流體測點分布不均勻、新疆地震都發(fā)生在地下流體測點稀疏的構(gòu)造帶上有關(guān)。整體看,可能是新疆地下流體監(jiān)測存在地震多、測點少的緣故,在多數(shù)地震前,流體異常的時空演化并沒有較好的規(guī)律性特征。

        此外,對地震前異常月頻次也進行統(tǒng)計,其結(jié)果顯示在14次地震前異常月頻次都出現(xiàn)了隨時間而明顯變化的特征:(1)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月頻次隨時間的推進具有持續(xù)增多、接近地震發(fā)生時刻轉(zhuǎn)折下降的特征,且異常頻次轉(zhuǎn)折下降過程一般在地震發(fā)生前3個月內(nèi),將其描述為“先增后減”型(圖5(g~i)),目前該類型占比29%,這種異常加速—下降的變化特征。(2)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月頻次隨時間的推進逐漸增加,接近地震發(fā)生時異常月頻次達到最高值,可將其描述為“持續(xù)增長”型(圖5(j~l)),目前所統(tǒng)計的震例中該類型占比較高,達到71%,而其中異常月頻次達到4次以上的比例為70%,故可嘗試將異常月頻次≥4作為判定發(fā)震緊迫性增強的參考依據(jù)。

        2新疆流體異常單點特征

        在基于《中國震例》的新疆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特征統(tǒng)計中,得到了一些共性特征,而群體性異常時空演化特征并不顯著,新疆地區(qū)地震前地下流體異??臻g展布范圍很大,異常測點的分布與震級、震中距的關(guān)系較為復雜,基本上沒有呈現(xiàn)出規(guī)律變化。雖然這種關(guān)系與發(fā)生地震的范圍、觀測點疏密程度及分布不均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但也說明前兆異常不僅受震源的控制,也與地震構(gòu)造帶的活動相關(guān)聯(lián),需要結(jié)合構(gòu)造環(huán)境和區(qū)域性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有多次地震前都出現(xiàn)異常變化的觀測點和觀測項,單點或單測項異常特征顯著,說明新疆地區(qū)存在流體異?!懊舾悬c”。地震前兆“敏感點”是反映地震前兆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區(qū)域應力場對局部構(gòu)造作用的結(jié)果,一般出現(xiàn)在應力集中的部位[39],因此根據(jù)震例和地下流體異常信息篩選出新疆地區(qū)的“敏感點”,構(gòu)建“敏感區(qū)”以期對未來中強地震發(fā)生的地點有較好的指示意義。

        圖6為新疆地下流體測點對地震反映的敏感程度,圖6(a)中彩色方塊表示各測點在多少次地震前出現(xiàn)了異常反映,顏色越紅說明該測點對應的震例次數(shù)越多,圖6(b)表示各測點在不同地震前累計出現(xiàn)異常測項的數(shù)量,顏色越紅說明累計出現(xiàn)的異常測項越多。研究的新疆32個震例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烏魯木齊附近的2個測點,在天山中段的多次地震前反映靈敏,分別是新10測點(包含新10泉和新10井)、新04測點(包含新04泉和新04井),其中新10測點在14次地震前出現(xiàn)了地下流體異常,累計出現(xiàn)的異常項數(shù)達32項(主要為水氡、水汞、水化學測項);新04測點在11次地震前都出現(xiàn)了地下流體異常,累計出現(xiàn)的異常項數(shù)24項(主要為水化學、水位、水溫測項)。說明這兩個測點為新疆地下流體觀測點中的異?!懊舾悬c”,其所在的區(qū)域附近可視為構(gòu)造“敏感區(qū)”。

        3新疆流體資料預報效能分析

        3.1研究資料選取及梳理

        新疆地下流體前兆監(jiān)測臺網(wǎng)目前有31個專業(yè)臺(點)合計78個測項(表1、圖7),空間上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地震帶。這里以全疆流體資料連續(xù)累計3年以上的測項為研究對象,從觀測臺站、觀測項目、開始觀測時間、異常識別方法和判定指標、異常開始時間、異常結(jié)束時間、異常持續(xù)時間、異常最大幅度、對應地震、震中距、異常開始距發(fā)震時間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得到新疆流體資料地震異常特征庫。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歸納整理出的新疆流體資料地震異常特征庫包含了47個MS≥5.0地震(表2),其中MS6.0~6.9地震6個,MS≥7.0地震4個;異常測點20個,異常測項38項(圖7),其中,水位10項,水溫6項,水(氣)氡3項,水汞1項,氣體和水化學14項,流量2項,宏觀2項。從異常測項數(shù)量來看,水位、氣體和水化學的數(shù)量較高。

        3.2基于R值評分方法的預報效能分析

        20世紀70年代由許紹燮院士提出的R值評分方法是針對某種預報方法或?qū)W科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nèi),對一定范圍內(nèi)一定震級下限的地震,進行若干次地震預報,報對、報錯、漏報都有,評價其整體預報效能的一種方法。1989年許紹燮院士將虛報率b推廣到時間域,b(預報占時率)=預報占用時間/預報研究的總時間.(1)R=c-b=報對地震的次數(shù)/應報對的地震總次數(shù)-預報占用時間/預報研究總時間 . (2)式(1)和(2)實質(zhì)是剔除隨機概率的報準率[40]。

        利用R值評分方法對目前歸納整理好的新疆流體資料異常測項進行檢驗。測項出現(xiàn)的震前異常絕大多數(shù)對測點周邊中強震有指示意義,因而各測項地震目錄的選取原則為震中距300 km范圍內(nèi)的MS5.0~5.9地震、400 km范圍內(nèi)MS6.0~6.9的地震及新疆地區(qū)MS≥7.0地震。各測點因處于不同的斷裂帶、構(gòu)造部位等,對區(qū)域構(gòu)造應力的反映能力也不盡相同,有些測項對近場中強地震反映靈敏,有些則在遠場強震前表現(xiàn)出一定的地震前兆異常。鑒于此,根據(jù)震級進行分檔,根據(jù)預報規(guī)則,按照式(2)來計算各測項相對應的R值,匯總見表3。

        R值是剔除了隨機概率的結(jié)果,R≤0,表示無預測意義,R>0,則表示具有一定的預測意義,R值越大,說明預報效能越好。

        對于MS≥5.0地震,除新10泉氟離子、新10泉電導率、新09泉氟離子和新46井水位這4個測項的R值為負數(shù)(11%)外,其余測項的R值均大于0 ,R值為0.007~0.544,表明新疆地下流體資料對MS≥5.0地震有一定的預報能力,其中0<R<0.1的測項有19項,占比50%,R>0.5 的測項只有1項(3%),為新04泉氫氣(R為0.544),反映出有一半的流體測項其預報水平較低。

        對于MS5.0~5.9地震,存在2項無R值的測項(5%),分別是新46井水位和新11井深層水溫,主要因為這2個測項異常未對應MS5.0~5.9地震,其余測項的R值在0.010~0.65范圍內(nèi),其中0<R<0.1的測項有20項,占比53%,R>0.5的測項有2項(5%),為新04泉氫氣(R為0.657)和阿克蘇斷層氫(R為0.502)。整體看,仍然有一半的新疆流體測項對其周邊MS5.0~5.9地震的預報效果不是很好,但是,R值超過0.5的測項數(shù)量在增加,這里新增阿克蘇斷層氫,而新04泉氫氣的R值也有所提高,說明這2個測項的異常對其周邊MS5.0~5.9地震有較好的指示意義。

        對于MS6.0~6.9地震,有17個測項因震前無明顯異常而無R值,其余21個測項的R值均大于0,范圍在0.195~0.986,占比55%,而R>0.5的測項有6項(16%),比例明顯增加,所涉及測項按R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新32井水溫(R為0.986)、新32井水位(R為0.980)、新04泉氫氣(R為0.937)、新10泉氦氣(R為0.898)、新11井深層水溫(R為0.845)和艾其溝2號泥火山(R為0.805),各測項自觀測以來與同期MS6.0~6.9地震對應情況依次為:新32井水溫(1/1)、新32井水位(1/1)、新04泉氫氣(4/4)、新10泉氦氣(4/4)、新11井深層水溫(2/2)和艾其溝2號泥火山(4/4),可見這些測項在其周邊MS6.0~6.9地震前都有異常顯示,而R值的差異經(jīng)分析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預報占時率上,即對應相同數(shù)量地震的情況下,異常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持續(xù)時間越長,其預報占時率越大,R值相對越低。

        對于MS≥7.0地震,受地震樣本數(shù)量限制,可計算R值的測項有8個,占比21%,R值為0.217~0.970,R>0.5的測項有2項(5%),為艾其溝1號泥火山(R為0.970)和新04泉二氧化碳(R為0.697),其與同期MS≥7.0地震對應情況依次為:艾其溝1號泥火山(1/1)、新04泉二氧化碳(3/4),由此可見,新04泉二氧化碳對新疆MS≥7.0地震的對應次數(shù)更多,可為新疆地區(qū)MS≥7.0地震形勢研判提供參考。

        各測項分震級檔計算R值所得結(jié)果有利于分析提取不同震級、不同區(qū)域相應震級所適合的異常指標。(1) 南天山的地下流體定點觀測點雖然只有阿克蘇斷層氫、新46井和新55井3個,但其中的阿克蘇斷層氫對其周邊MS≥5.0地震的響應十分靈敏,異常對應率為72.7%,漏報率為46.7%,MS≥5.0地震的R值明顯高于其他震級檔,故該測項可作為指示南天山西段MS≥5.0地震的重要預測指標。(2) 北天山流體測點、測項較為豐富,其中烏魯木齊地區(qū)的4個主要觀測泉及其附近的觀測井已積累了40年的寶貴數(shù)據(jù),然而除了新04泉氫氣外,其余測項對MS5.0~5.9地震的漏報率都比較高(75%~90%),因此該區(qū)各測項涉及MS5.0~5.9地震的R值都比較低。根據(jù)MS6.0~6.9地震的R值及觀測時段內(nèi)MS6.0~6.9地震對應情況,新04泉氫氣、新10泉氦氣、艾其溝2號泥火山可作為天山中段MS6.0~6.9地震危險性判定依據(jù)。另外,根據(jù)MS6.0~6.9地震對應情況,新05井水位(2/4)、新21泉水位(2/4)、新43泉氣氡(2/4)、新11井深層水溫(2/2)和新32井水位水溫(1/1)對周邊MS6.0~6.9地震有一定比例的震前異常反映,認為可納入考量。(3) 1980年以來(資料起始觀測時間)新疆共發(fā)生4次MS≥7.0地震,結(jié)合MS≥7.0的R值和相應地震對應情況,艾其溝1號泥火山和新04泉二氧化碳可作為判斷新疆MS≥7.0強震的參考依據(jù),而根據(jù)MS≥7.0地震對應情況,新05井水位(2/4)、新04泉甲烷(1/4)、新04井水位(1/4)、新10泉氟離子(1/4)、新10泉甲烷(1/4)和新46井水位(1/2)因其在震前出現(xiàn)過異常,故可納入進行綜合考量。

        4結(jié)論與討論

        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數(shù)量與異常持續(xù)時間、震中距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表現(xiàn)為地下流體異常多在離震中100~200 km范圍之內(nèi),異常持續(xù)時間多為半年以內(nèi),震級與持續(xù)時間、震中距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MS≤6.5地震新疆地下流體異常測項的平均數(shù)量在4項左右,此特征可作為發(fā)生相應震級地震危險性的參考依據(jù)。新疆地下流體群體性異常時空演化特征并無統(tǒng)計學顯著相關(guān)性,地震前地下流體異??臻g展布范圍都很大,異常測點的分布與震級、震中距的關(guān)系較為復雜。但震前異常月頻次變化特征明顯,主要為“持續(xù)增長”型和“先增后減”型兩類,而“先增后減”型異常特征,可作為判定地震發(fā)生時間的重要指標,對于“持續(xù)增長”型則可嘗試將異常月頻次≥4作為判定發(fā)震緊迫性增強的參考依據(jù)。新10測點和新04測點的不同測項在地震前異常反映顯著,對于多次地震,異常重現(xiàn)性較高,是新疆地下流體“敏感點”,對預測未來中強地震發(fā)生的地點具有特殊的意義。新疆地下流體受地質(zhì)構(gòu)造環(huán)境、地震活動及觀測點密度分布不均勻影響,群體特征不明顯,單個測點或單測項(水位、流量、氡、汞、甲烷等)的異常特征顯著,更適合開展單項參數(shù)異常指標與群體異常參數(shù)指標的綜合研究。

        地下流體在地震前出現(xiàn)的顯著異常往往反映了其所處區(qū)域經(jīng)歷了強烈的構(gòu)造活動。深循環(huán)溫泉和井水溫升高、深部氣體的逸出和承壓含水層井水位的突升顯示出區(qū)域應力加載作用下斷裂帶裂隙開啟、閉合,深部物質(zhì)活動及構(gòu)造活動的增強。地震前地下水水化學組分濃度升高是區(qū)域構(gòu)造活動引起的斷層封閉性改變、促使流體活動作用增強的表現(xiàn)[41]。根據(jù)大量震例提取各測項異常的共性特征,這種特征具有更好地統(tǒng)計意義,可在地震預報實踐中提供參考。在涉及R值評分方法研究的47個震例中,有6次MS6.0~6.9地震和4次MS≥7.0地震,MS≥5.0 地震占比79%,然而天山中段的多數(shù)測項對MS≥5.0地震的漏報率可達75%~90%,故包含MS≥5.0地震的半數(shù)左右的測項R值都普遍較低,預報能力較差。各測項MS5.0~5.9地震目錄是以震中距300 km為限定所篩選得出,根據(jù)震例適當縮小地震目錄選取范圍對該震級檔R值計算結(jié)果有何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震級提高到MS6.0,有16%的測項的R值出現(xiàn)了明顯的增加,震級下限的提高使得報準率也跟著提高了,可考慮作為天山中段MS6.0地震危險性判定依據(jù)進行跟蹤分析。MS≥7.0地震因樣本數(shù)量有限,故需結(jié)合地震對應情況對參考指標進行綜合考量分析。南疆雖然測點數(shù)量少、分布較散,但擁有阿克蘇斷層氫這種異常對應率高、地震漏報率低的地球化學測項,這也為該區(qū)豐富前兆監(jiān)測手段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楊又陵,高國英,溫和平,等.新疆地震前兆異常特征研究[J].地震,2005,25(1):89-96.

        [2]高榮,聶曉紅,劉建明,等.2021年3月24日新疆拜城MS5.4地震震前異常分析[J].內(nèi)陸地震,2021,35(2):109-119.

        [3]李金,高原,王瓊.天山構(gòu)造帶上地殼介質(zhì)各向異性分區(qū)特征[J].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2021,51(4):582-597.

        [4]王道.新疆及邊鄰地區(qū)7級以上地震前后北天山地下流體動態(tài)的異常變化[J].內(nèi)陸地震,2004,18(1):45-55.

        [5]張肇誠.中國震例(1966-1999)[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

        [6]陳棋福.中國震例(2000-2002)[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8.

        [7]蔣海昆.中國震例(2003-2006)[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4.

        [8]蔣海昆.中國震例(2007-2010)[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8.

        [9]蔣海昆.中國震例(2011-2012)[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8.

        [10]蔣海昆.中國震例(2013)[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9.

        [11]蔣海昆.中國震例(2014-2015)[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9.

        [12]周龍泉.中國震例(2016)[M].北京:地震出版,? 2021.

        [13]周龍泉.中國震例(2017)[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21.

        [14]邵志剛.中國震例(2018)[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2.

        [15]顧瑾萍,張曉東,黃輔瓊,等.我國震例前兆異常統(tǒng)計特征和應用研究[J].地震,2004,24(2):59-65.

        [16]鄭兆苾,張國民,何康,等.中國大陸地震震例異常統(tǒng)計與分析[J].地震,2006,26(2):29-37.

        [17]蔣海昆,苗青壯,吳瓊,等.基于震例的前兆統(tǒng)計特征與分析[J].地震學報,2009,31(3):245-259.

        [18]王俊,邵志剛,孫小龍,等.川滇地區(qū)強震前流體異常特征與預測指標體系初探[J].地震,2016,36(4):109-119.

        [19]孫小龍,王俊,向陽,等.基于《中國震例》的地下流體異常特征統(tǒng)計分析[J].地震,2016,36(4):120-130.

        [20]劉琦,閆偉,李智蓉,等.南北地震帶定點形變前兆異常指標初建[J].地震,2016,36(4):76-88.

        [21]廖麗霞,解小靜,洪旭瑜,等.基于中國震例的華南地區(qū)中強地震前流體異常特征分析[J].內(nèi)陸地震,2019,33(1):1-7.

        [22]劉耀煒,曹玲玲,平建軍.地下流體短期前兆典型特征分析[J].中國地震,2004,20(4):372-379.

        [23]羅蘭格. R值評分方法的再研究[J].華北地震科學,2004,22(2):1-5.

        [24]張素欣,張子廣,鄭云貞.水化學參量的中強地震中短期預報方法在河北及鄰區(qū)的應用檢驗[J].華南地震,2001,21(3):8-14.

        [25]張國民,劉杰,石耀霖.年度地震預報能力的科學評價[J].地震學報,2002,24(5):525-532.

        [26]馬宏生,劉杰,吳昊,等.基于R值評分的年度地震預報能力評價[J].地震,2004,24(2):31-37.

        [27]代煒,胡永鈞,孫軍杰,等.甘肅年度地震危險區(qū)劃定的R值評分研究[J].中國地震,2008,24(3):299-307.

        [28]李瓊,付虹,毛慧玲,等.云南水溫異常與MS≥5.0地震關(guān)系研究[J].地震研究,2017,40(2):233-240.

        [29]陳夢,楊龍翔.河南豫北地區(qū)跨斷層形變預報方法檢驗及效能評估[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20,41(4):121-128.

        [30]錢才,高歌,張峰,等.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前于田垂直擺傾斜異常特征及可靠性分析[J].內(nèi)陸地震,2020,34(3):303-309.

        [31]錢才,陳魯剛,張治廣.拜城MS5.4地震前地磁逐日比異常及其預報效能分析[J].內(nèi)陸地震,2021,35(2):129-135.

        [32]王道,張元勝.天山重點監(jiān)視區(qū)地下流體動態(tài)地震短期前兆標志體系的研究[J].內(nèi)陸地震,1997,11(2):112-127.

        [33]高小其,陳華靜,高國英,等.新疆地下流體源兆、場兆、大震遠兆特征的統(tǒng)計與分析[J].地震,2006,26(2):83-94.

        [34]高小其,王瓊,朱成英, 等. 7級地震前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特征及判定指標的研究[J]. 內(nèi)陸地震,2012,26(2):123-137.

        [35]楊曉芳,孫小龍,張濤. 新疆及周邊7級強震前地下流體異常時空演化特征[J].內(nèi)陸地震,2013,27(2):127-134.

        [36]梁卉,高小其,向陽,等.新疆北天山艾其溝泥火山強震前顯著噴涌現(xiàn)象及其變化機理分析[J].中國地震,2018,34(3):534-544.

        [37]付虹,李永莉,趙小艷,等.云南M≥5地震震前異常的統(tǒng)計特征[J].地震研究,2008,31(4):335-339.

        [38]劉翔,趙盼盼,和宏偉,等.滇西地區(qū)前兆觀測資料的分類、分級與強震關(guān)系研究[J].地震研究,2008,31(2):103-108.

        [39]王道.天山地區(qū)地下水位動態(tài)前兆異常敏感點的初步分析[J].內(nèi)陸地震,1988,2(3):235-243.

        [40]許紹燮.地震預報能力評分[C]//國家地震局科技監(jiān)測司.地震預報方法實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學專輯.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586-589.

        [41]劉耀偉,任宏微,張磊,等.魯?shù)?.5級地震地下流體典型異常與前兆機理分析[J].地震地質(zhì),2015,37(1):307-31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LUID IN XINJIANG REGION AND

        VERIFICATION OF PREDICTION EFFICIENCY

        LIANG Hui XIANG Yang YAN Long ZHU Cheng-Ying

        (1. Earthquake Agenc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11,Xinjiang ,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3. Shenzhen Academ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Shenzhen 518003,Guangdong,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a Earthquake Examples” (1966~201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luid precursor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in Xinjiang region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prediction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agnitude ranges was tested for each measurement i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ground fluid anomalies in Xinjiang i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100~200 km, and the duration of anomalies is mostly within half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average number of ground fluid anomalies in Xinjiang during earthquakes with MS≤6.5 is 4; The monthly frequency of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a “sustained growth” type and a “first increase then decrease” type; Xin10 and Xin04 measuring points are abnormal “sensitive points” in ground fluid observation points in Xinjiang, and their location and vicinity can be considered as structural “sensitive areas”; The R value scoring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prediction effectiveness of each measurement item,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 value results of different magnitude ranges were conducive to analyzing and extracting anomaly indicators suitable for the corresponding magnitude.

        Key words: Ground fluid; Anomaly features; Forecasting effectiveness; Xinjiang region

        猜你喜歡
        新疆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在新疆(四首)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54
        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流行病學特征認識
        如何表達“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4
        抓住特征巧觀察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線性代數(shù)的應用特征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15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麻豆| 精品88久久久久88久久久| 图图国产亚洲综合网站| 日韩美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专区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 av黄色大片久久免费| 免费看黄色亚洲一区久久|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免费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天堂免费av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生桶|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免费国产天天看| 女同性恋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久久精品成人91一区二区|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视频|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AV人人操| 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激情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永久| 久久久久久久一线毛片|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91|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国产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女同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女同同性av观看免费|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