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瑪格麗特》
創(chuàng)作者 | 楊梅纖纖
四川美術學院
作品闡釋:根據聯(lián)合國公布的數據,現今社會,出生人數約為每秒5人,死亡人數約為每秒2人。自二十世紀以來,平均每年消失的物種有9個,而每天去世的動物則不計其數。人會為同類的事情而感到悲傷,但沒人會在意動物的消失,更不會為其哀悼。
我認為它們是許多事物的象征,肉體與靈魂的割裂是一種美好的分離。死亡其實標志著形神、魂與肉身之間的矛盾被徹底消解,跳脫出沉溺于的身軀及其與之相生相伴的世俗泥淖。它們是漂亮的、自由的,其軀體在現實中的呈現就像是一個不存于世的、脆弱虛幻又飄渺的投影。在高速的發(fā)展中,希望人們可以看到與自身共享這顆星球的動物們的世界,希望我可以為它們的離去獻上一朵雛菊。
對話
楊梅纖纖
FOTO:為什么會將《晚安瑪格麗特》作品作為自己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而在展覽現場,你為什么會用那種展現的方式?
楊梅纖纖:這組作品其實是一次非常個人化的嘗試。靈感來源于自己童年時在鄉(xiāng)下的成長過程,我目睹了很多動物死去的場面——有親手飼喂的、鄰居家養(yǎng)的、街邊流浪的……它們失去了物理層面的生命,靜靜地存在在那里,就仿佛一個被剝離了生命的扁平符號,等待著清理時刻的到來。埋葬家中飼養(yǎng)動物的地點是在門邊的桂花樹下,記得是一條小魚——那也是我第一次埋葬它們。后來,送別的動物越來越多,它們在我的手中死去,消逝的氣息像沙漏里滑走的沙子。
在展覽的規(guī)劃中,我將照片等同放大,并排成了九宮格的形式——一是為了讓觀者認知到生命是同等的,二是為了讓觀者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忽視之物被放大后的沖擊感。此外,在展覽現場中心的那張“沙拉”——金魚被周圍的食物隱藏在了十分晦澀的色彩里,可實際上,它被安置于中心的位置,這是我最想傳遞的部分——它們是隱晦的、脆弱的、微小的,卻又是真實存在的。
FOTO:在作品中,你將一些動物的尸體放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例如將魚的尸體放置于垃圾桶、食物里,但在作品闡釋中,你這樣寫道——“它們是漂亮的、自由的……”那么,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楊梅纖纖: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生”與“死”的界限是什么?我們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是現實的背面,而反之,其表面的呈現卻是靜止的肉體。這些弱小動物的死亡,好像從未被我們重視過。這樣一個平淡的分界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無限拉長,它們的尸體就像是一顆再渺小不過的破碎水珠。正如王爾德在《謊言的衰落》一書中描述的:“撒謊是講述美麗而不真實的故事,是藝術的正當目的?!币虼?,我開始嘗試打破常規(guī),消除概念上將人與自然清楚分割的基礎感知距離——就像照片中所展現的,一旦你察覺到了它們的存在,其就會像一條不易察覺的裂縫般擴散開來,曖昧地鋪滿了觀者的內心。
當下,人們會習慣性地漠視死亡、漠視世界的殘酷性,這就像一個催眠的咒語:人類總是假定事不關己的咒語。我想向日漸麻木的人們傳達,它們的靈魂已經不會再受到身體的束縛,是可以去往任何的地方。
FOTO:經過4 年的學習, 你覺得“攝影”是什么?此外,驅使自己進行攝影的動力是什么?
楊梅纖纖:攝影是一種非常自由的形式,而且,因為它的隨機性也給人帶來意外的驚喜。但它又不只是一種形式——鏡頭也不只是鏡頭,攝影會與人產生共鳴,會相互滲透,是每一個人的獨特“眼睛”。
我只是一個純粹的記錄者,而且,自己所拍攝/記錄的事物/領域都各自獨立于我,獨立于世界——當我在創(chuàng)作中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覺得攝影的本質比最初的想象還要令人感動。在我將攝影作為創(chuàng)作媒介的同時,也見到了許多未曾注目的事物——那些閃光和虛焦為我?guī)淼纳视跋?,就像是我未曾與人訴說的夢。攝影將真實與虛幻交疊于同一刻度中,每個影像都傳遞著無與倫比的美麗和獨一無二的熱烈。我記錄的只是一些平凡的事物,其卻在世界中散發(fā)著光芒——正是這些因子組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磨滅的瞬間,我會將“攝影”當成自己的雙眼,會像寫作一樣,為我、為世界一直書寫下去。
FOTO:在創(chuàng)作《晚安瑪格麗特》這組作品的過程中,你與自己的老師進行了怎樣的溝通?
楊梅纖纖:因為導師并不是第一次指導我的創(chuàng)作,所以溝通的過程算是比較順利。導師讓我思考自身對于拍攝對象以及生命的理解,因此,這組作品是我對于死亡在現實中的所有想象/精神寄托。當和它們共處同一場域再將其制作成作品時,自己的內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我與它們產生了羈絆,也去除了內心中的更多麻木和“物化”生命的部分。
FOTO:畢業(yè)后, 你未來的方向是什么?
楊梅纖纖:對我而言,攝影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即使離開了象牙塔后,我也會堅持將自己放在一個初心者的位置進行攝影拍攝,遵循自己的步調,無論何時都保持純粹的內心,去記錄世界的靈性,去接納更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