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zhàn)一年多來,雙方炮彈消耗特別大。據(jù)悉,每天俄羅斯要向烏克蘭發(fā)射一二萬發(fā)炮彈,烏克蘭也要還擊三四千發(fā)炮彈。有西方官員透露,烏克蘭軍隊一天的炮彈等同于此前北約在阿富汗一個月的消耗量。俄羅斯有蘇聯(lián)時期留下的充足庫存彈藥,短期支撐沒有太大問題??墒菫蹩颂m盡管有美國及西方的軍援,炮彈仍捉襟見肘。據(jù)說,30個北約國家已經(jīng)有20個再也無力供給烏克蘭155毫米炮彈了。
烏克蘭及美國、北約把求助炮彈的目光投向了近年軍火出口火爆的韓國。對援助烏克蘭,韓國政府多次表明官方立場,稱將只向烏克蘭提供非殺傷性的軍需物資和人道主義援助。事實上,韓國2022年向烏克蘭支援了防毒面具、帳篷毛毯、戰(zhàn)斗糧食、醫(yī)藥品等非殺傷性軍需物資,今年年初曾表示向烏克蘭提供1.3億美元規(guī)模的人道主義援助,重點是恢復電網(wǎng)、重建醫(yī)療和基礎設施。
韓國多次聲明過,韓國不會向烏克蘭直接提供殺傷性武器。韓國不敢得罪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去年10月曾警告過,如果韓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彈藥,俄韓關系將徹底破裂,并暗示可能與朝鮮開展軍事合作。俄羅斯可能會向朝鮮提供他們需要的導彈技術,并可能停止向韓國供應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濃縮鈾、二次電池原料和芯片工藝中使用的稀有氣體等。
然而,如果韓國因為俄羅斯而拒絕西方的武器援助請求,后果也將非常嚴重。屆時韓國與西方的關系將變得疏遠,并可能對構成韓國國防安全根基的韓美同盟產(chǎn)生負面影響。顯然,尹錫悅政府的“價值外交”因為武器援助問題被推向了試驗臺。那么韓國政府是怎么做的呢?
詹小洪
韓國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實際上是“掩耳盜鈴”。
于是,韓國在向美國出售炮彈以間接軍援烏克蘭方面打起了擦邊球。去年11月韓國向美國出口了10萬發(fā)155毫米口徑炮彈。并美其名曰,炮彈的最終用戶是美國,即韓國并非直接向烏克蘭支援武器,而是向支援烏克蘭的美國出口炮彈。
但有國際輿論認為這10萬發(fā)韓國產(chǎn)炮彈最終會進入或者已經(jīng)進入了烏克蘭,并批評道,韓國這實際上是“經(jīng)美援烏”,變相或者間接援助了烏克蘭。因為,即使韓國提出“最終用戶是美國”的條件,韓國也無法控制或確認美國購買并歸美國所有的炮彈具體如何使用。
也許是上次10萬發(fā)炮彈出口美國并沒受到俄羅斯強烈的抗議,韓美得寸進尺了。據(jù)韓國國際廣播電臺4月12日報道來自韓國政府和軍工行業(yè)的消息:韓國將通過“出借”方式向因支援烏克蘭而出現(xiàn)炮彈庫存不足的美國提供33萬至50萬枚155毫米口徑炮彈。其中既包含韓國企業(yè)生產(chǎn)的155毫米炮彈,也包括部分以前從美國運來存放在駐韓美軍基地的炮彈。如果這一協(xié)議落實,可滿足烏克蘭小半年的炮彈用量。
韓媒分析,韓國政府選擇以出借而非出口的方式向美方提供炮彈,是為了避免讓外界產(chǎn)生韓方通過美方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的誤解。據(jù)韓方辯解,韓國以出借方式向美國提供炮彈,炮彈所有權仍然在韓國。這些炮彈一旦在烏克蘭使用,韓國就有了可以確保回收炮彈的依據(jù)。
但問題又來了,即使在該情況下,美國收到韓國炮彈來填補本國炮彈庫存后,仍有可能向烏克蘭提供剩余的美產(chǎn)炮彈。也就是說,仍有可能引發(fā)間接向烏克蘭支援殺傷性武器的爭議。韓國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實際上是“掩耳盜鈴”,其結果極有可能被俄羅斯列入“敵對國名單”“制裁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