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位于今陜西臨潼南,風景秀美,從周、秦、漢、唐以來,都是統(tǒng)治者游樂之處。古往今來,巍巍驪山見證了周秦漢唐的興衰沉浮。西周時期,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在驪山烽火戲諸侯。后來,犬戎入侵,諸侯無一兵一馬來救。周幽王死在驪山腳下,傾國傾城的褒姒被俘虜。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發(fā)刑徒七十萬,在驪山建造宮殿,本以為帝業(yè)能傳至千秋萬載,豈料二世而敗,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梢哉f,驪山見證了西周王朝與秦王朝的興亡覆滅。
時間來到唐代開元天寶年間,驪山作為唐玄宗的游幸之地,曾是大唐全盛時的輝煌象征。然而,當詩人趙嘏來到驪山時,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走到了唐朝的晚年。詩題中的“冷日”,既是指寒冷的時節(jié),更寓寫著詩人感時傷世的凄涼心境。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唐朝,早已經(jīng)氣象衰颯,日薄西山。驪山也褪去了昔日的榮光,只剩下愁云慘淡的渭水與枯黃凋零的宮樹,再也不見歌舞絲竹、霓裳翩躚的盛景。驪山自古多溫泉,看到微微泛著輕煙的泉水,詩人不禁遙想起“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佳人楊貴妃,曾在驪山華清池留下驚艷大唐的絕美倩影。天寶年間,酷愛音樂的唐玄宗親制《霓裳羽衣曲》,命梨園子弟演習。詩人感慨道,千萬重宮門深鎖著無數(shù)個梨園子弟的青春韶華。或許《霓裳羽衣曲》悠揚美妙的樂調未曾改變,但是如今,山河已改、國事已非,任是誰聽到這一曲昔日的大唐之音,都會唏噓感嘆吧。
臨潼驪山華清宮一直是唐代帝王的離宮,唐玄宗最為喜歡游幸驪山,開元天寶年間,驪山迎來全盛時期,處處都是絲竹管弦,如白居易《長恨歌》所寫:“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卑驳撋綖橛懞眯?,曾一次進獻數(shù)百支白玉簫,送給玄宗與貴妃。安祿山的曲意逢迎,讓沉溺于溫柔鄉(xiāng)的玄宗皇帝麻痹大意。當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溫泉宮享受人間極樂時,又怎會想到安史之亂的鐵蹄,即將踏碎大唐山河。后世詩人往往把驪山和霓裳曲,看作是對帝王驕奢淫逸的垂戒與警示。趙嘏詩中“霓裳一曲千門鎖”一句,寫盡歌舞歡場淪為凄冷廢墟的無窮哀感,隱含著對李楊愛情的嘆惜與對開元盛世的追憶,也體現(xiàn)出晚唐詩人對于安史之亂的深刻反思心理。
唐玄宗是一位皇帝音樂家,他精通多種樂器,能作曲、編舞,還曾親選樂部弟子三百,教授樂器演奏技藝,號稱“皇帝梨園子弟”,玄宗因此被奉為梨園祖師。梨園專習法曲與器樂,唐玄宗經(jīng)常親自教習指揮梨園弟子,每年進行一考核,技藝不精或年輕偏大的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當能歌善舞的楊玉環(huán)入宮后,更激發(fā)了玄宗的音樂靈感,他還特意創(chuàng)作一曲《得寶子》來表達遇見楊貴妃如獲至寶的欣喜。唐玄宗的生日“千秋節(jié)”時,他令教坊中樂女身穿五彩衣服跳舞,還給駿馬都穿上花紋裝飾的衣服,馬鬣間佩戴寶石鈴鐺,百馬奔騰,金光閃閃,鈴聲悅耳,玄宗為此景作了一曲《傾杯樂》,后來每逢唐王朝的宮廷宴會,都會演奏這支象征著國力昌盛的《傾杯樂》。還有來自西域部族的技人表演馬術,胡姬歌舞助興,一派繁華升平景象。在玄宗的示范帶領下,整個唐代宮廷儼然成為音樂的國度。
玄宗與貴妃曾在驪山,帶領梨園弟子排演了大量的歌舞音樂,驪山因此可稱得上是古代音樂史上的盛地?!赌奚延鹨虑穭t是其中最富盛名的唐代大曲,相傳是為了冊立女道士楊玉環(huán)為貴妃所排演,唐人裴铏《傳奇》載:“妃甚愛惜,常令獨舞《霓裳》于繡嶺宮?!标P于《霓裳羽衣曲》的由來有一段“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說,中秋節(jié)時,唐玄宗月夜賞桂,香氣裊裊,碧云悠悠,不由心曠神怡,步入夢境,他走過一座銀色的天橋,只見一座晶瑩華美的宮殿里,娉婷婀娜的仙子們翩然起舞,水袖紛飛。伴奏舞曲更是飄逸出塵,妙不可言。玄宗一夢轉醒,忙用笛子試奏,果然十分動聽。正巧此時,西涼都督楊敬述來進獻《婆羅門》曲,玄宗遂將夢中之曲與《婆羅門》相結合,形成了《霓裳羽衣曲》,可稱是西域音樂與中原音樂融合的典范。全曲分散序、中序和曲破,散序為節(jié)奏自由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演奏,不歌不舞,“散序六奏未動衣”。中序,又稱拍序或歌頭,為較抒情的慢板和中板,以歌唱為主,聲韻華貴,“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曲破又稱舞遍,以舞蹈為主,是曲中最熱烈的部分。結尾時節(jié)奏減緩,舞蹈停止,長音裊裊,余韻不絕。
《霓裳羽衣曲》歌、樂、舞三者兼具,舞蹈尤其是全曲的點睛之筆。樂曲進入到第七疊時,節(jié)奏變得明快生動,舞女們長袖白苧,登場亮相,似仙似幻。楊貴妃有一位叫張云容的侍女,最擅長跳《霓裳羽衣曲》的舞蹈片段。楊貴妃的詩歌《阿那曲》贊嘆張云容舞姿道:“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笨梢娖湮璧竿鹑缌黠L回雪、楊柳搖風。白居易是《霓裳》的鐵桿粉絲,他的《霓裳羽衣歌》詩云:“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彪m然沒有影像留存,從這些動人的詩句間,依然可以想象《霓裳羽衣曲》是何等的美輪美奐。
《霓裳羽衣曲》可稱是盛唐文化的標志,它的命運也和大唐的盛衰密切相關,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倉皇奔蜀,楊貴妃魂斷馬嵬坡,《霓裳》曲零落不全,梨園弟子奔散民間,正如杜甫詩中所寫“梨園弟子散如煙”?!赌奚选纷鳛樘菩谂c楊貴妃愛情故事的寫照,在后世文人的演繹下融入了無窮的歷史蘊意,也成為唐王朝興衰的折射。后人一直在嘗試以各種方法尋找和復原《霓裳》曲調,五代時,南唐后主李煜得到了殘譜,昭惠后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失去原味。到了宋代,《霓裳羽衣曲》徹底失傳了。宋人葛立方《韻語陽秋》感嘆道:“《霓裳羽衣舞》,始于開元,盛于天寶,今寂不傳矣。”南宋詞人兼音樂家姜夔在衡山古寺中搜求唐代古曲,在樂工故書中得到了商調《霓裳曲》十八闋,姜夔稱此曲“音節(jié)閑雅,不類今曲”,填詞作《霓裳中序第一》,收錄于《白石道人歌曲》中,并且得以流傳下來,成為幸存于世的罕見宋詞樂譜,經(jīng)過當代音樂學者的解讀破譯,重新奏出清雅幽淡、余韻繞梁的曲調,或許,可以借此遙想那一段逝去的大唐風華。
閆趙玉
河南周口人,南開大學文學博士,西安音樂學院人文學院講師。曾出版《唐詩帶你游長安》《宋詞帶你游杭州》等著作四部。